笑星郭达的“老实经”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3月17日电】郭达的敦厚和老实,在演艺圈里算是难以找出第二个人来了:无论台上台下,他都习惯于被蔡明“挤兑”;生活中他不肯求人办事,宁愿让夫人在家“待业”;儿子到英国求学,他也忍心让他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刷盘子;下部队演出,他经常到哨所里专门给一两个哨兵表演节目;有人批评他演小品时有“喊”的“毛病”,他马上进行了“技术处理”;即便吃了记者的“哑巴亏”,他也只是一笑而已——围绕“老实”这个话题,记者对郭达进行了独家专访。

习惯了被蔡明“挤兑”

自从与蔡明开始合作,郭达就开始“享受”蔡明的“挤兑”,这种性格反差似乎还成了他们小品的一个特色,今年在新年晚会上表演《红娘》,他就被蔡明“拧”了无数回。台上受蔡明的“欺负”,在台下郭达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去,蔡明已经习惯于以“挤兑”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她对郭达的关心:比如蔡明过生日,险些迟到的郭达献上一把鲜花,蔡明会故意把嘴一撇:“从人家花园掐的吧?”郭达居然也不生气,他会笑着从衣兜里取出买花的发票来,郭达事后坦白说:“贵的东西舍不得买,便宜的东西又怕蔡明相不中”,他就是这样让人没脾气。

夫人至今在家“待业”

郭达从西安调到总政话剧团之后,其夫人也随之来到了北京,但是工作一直没有安排。问郭达为何不卖个面子给有关人士说一下解决这个问题,郭达说:“我就是不好意思求人,老怕给人家添麻烦,还没开口呢,先把人家的难处想遍了。要说我认识的人也不少,许多人也这样跟我说:要办什么事情尽管说话。但我想,一旦我开这个口,岂不是难为人家?你说人家办还是不办?办吧,违反政策违反原则,不办吧,你又说出口来了。想来想去,我和我们那口子说,你还是在家里当贤内助吧,别出去(上班)了。”

儿子在英国刷盘子

郭达的儿子小光目前正在英国求学,学习的是最吃香的计算机网络编程,出乎意料的是,出身于这样一个富裕家庭的小光,在英国竟然和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刷盘子。问及缘由,郭达说:“他在英国读书,连学费带生活费每年大约要一万英镑,大约折合十万左右人民币,当然,这些钱在英国上学也就是温饱水平,吃是能吃饱了,住也能住暖了,但条件不会太好。手紧了怎么办?和别人一样打工刷盘子,每个星期打工三天,每次刷盘子十个小时,一天下来累得贼死。为什么不多给他钱?我不想让他太安逸了,应该让他知道生活的不易,知道外边是怎么回事,这样对他的成长有好处——我这孩子也挺懂事,假期回来帮着妈妈干这干那,我们都觉得他长大了。”

给一两个哨兵专场演出是常事

作为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郭达每年下部队演出都在七十场以上,因为七十场这个数字已经是规定的最底限。除了台湾之外,全国的各个地方他都跑遍了,对郭达来说,到边防哨所给一两个哨兵进行专场慰问演出是常事。他说:“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本来哨所人就不多,比如有十名战士驻守在那里,你给八个战士演了节目,另外两个正在值勤没有看到,这没看到的占百之二十呀!为了这百分之二十,这两名战士,我们还得再演一场,都习惯了。而且我们一下去,干部战士那个热情呀,真让人感动。”

对“大嗓门”进行“技术处理”

曾有人批评郭达演小品喜欢“喊”,对此郭达也一度非常苦恼:没办法,天生这样的大嗓门,而且这样演出已经形成习惯了,情绪一上来,声音也就上去了,而且把声音调到一个位置之后,感觉也比较舒服。后来郭达有意识地降低了自己的声调,像在生活中一样讲话,可是导演不干了:“郭达,你今天是不是不高兴?有什么问题吗?”这样一来,他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后来,郭达在不断的调整中也摸到了一些窍门:演出时尽量注意“喊”的问题,做到“高声说话,低声处理”。他说:“无论观众的意见怎样,作为演员都应该认真听取,不断调整自己,因为你是演给观众看的。有时候我们觉得这里有一个包袱,可是表演时观众没笑,却在另外一个我们认为不是包袱的地方笑了,这样我们就得调整——原来观众的兴趣点在这里呢。”

吃了记者的“哑巴亏”

郭达前不久刚刚吃了老家记者一个“哑巴亏”:新年之后,西安一位记者打电话到他家里来,让他谈对自己今年这个小品的看法,因为是老家的记者,郭达就热情地回答了提问。谁料文章出来之后,却成了“郭达该休息两年了”之类的内容,让郭达颇感以外,尤其令他哭笑不得的是,在西安的老母亲看了报道,还以为郭达犯了什么错误人家不让演戏了,打电话来安慰郭达:“儿啊,不让演就不演吧,让休息咱就休息,想开点。”因为在老太太的意识里,报纸上的东西是很神圣的,说什么那是错不了的。吃了一个“哑巴亏”之后,郭达除了笑笑之外,也没有更多的表示,他摇摇手说:“唉,记者也不容易。”


相关文章

 

相关新闻
郭达:在东北小品阵营中“突围”
张学友因病取消台北3场演出 买黄牛票者或亏爆
导演沈可尚最新纪录片 集结九组音乐人任说书人
旅伴张柏谦聊爱情观 被林予晞称“警世名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