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他看到天机:“七星连芒”东方大城历劫

font print 人气: 361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家好,我是扶摇。欢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谜。

今天的故事从一个奇异的天象说起,“七星连芒”,大凶之兆。

七星连芒

中国古老的占星术中有二十八星宿,分成四组,东青龙、西白虎、北朱雀、南玄武,每组有7个星宿。青龙的7颗星称为东方七宿,排列形状像是一条龙。七星连芒的时候,这七颗星一起发出了强烈的红色光芒,光芒汇聚的地方,恰好是在龙的嘴边,像是鲜红的一滴血,就像一条恶龙想要一口吞掉什么。

上一次人们看到“七星连芒”的时候,还是在二千多年前。公元79年,西方天空出现“七星连芒”,之后,意大利的庞贝城被苏威火山吞没。这一次“七星连芒”在东方出现,难道东方也有哪个城市会突然毁灭吗?

“七星连芒”是香港科幻小说家倪匡在1983年小说《追龙》中很重要的一个天象。倪匡在香港是跟金庸先生齐名的文学泰斗,被称为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华语界的科幻小说的开山鼻祖。

倪匡在书中说:“宇宙中那么多星体,几乎每一个都有它独特的能量,射向地球,使得许多对这种能量有独特感应的人,受到这星体的影响。”这些受到星体独特影响的人,在古代星相学中,就是星宿下凡了。例如,文才高超的人,会被认为是文曲星下凡;而作恶多端的人,就是恶星下凡了。

“七星连芒”中的东方恶龙在地上对应生活在东方的7个恶人。正是这7个人,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摧毁这座大城市。

书中说:“要毁灭一个大城市,不一定是天灾,也可以是人祸,人祸不一定是战争,几个人的几句话,几个人的愚昧无知的行动,可以令大城市彻底死亡。”“不必摧毁大城市的建筑物,不必杀害大城市的任何一个居民,甚至在表面上看来,这个大城市和以前一样,但只要令城市原来的优点消失,就可以令它毁灭死亡。”

那么这座城市到底在哪里呢?最后有没有被摧毁呢?倪匡没有给出答案。《追龙》是倪匡的小说中非常少有的一个没有明确结果的故事。结果藏在了小说一开始一位星相学家的笔记中,说灾难过去之后,“另有太平盛世见于东方。”

而故事的最后,倪匡也给了一个解决方案,借主人公的嘴说,天象变化下面,或许一切已经注定,仅凭一己之力,很难改变什么。但我们可以“追逐龙的动向,把它的每一个动向,早一步向世人宣布”,也就是把危险提前告诉大家。那么那些相信预言的人,不就可以逃离危险了吗?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追龙》。你看在当年的庞贝城,如果有人能事先发出警告,那些相信预言的人,是不是就有时间逃离,能够得救啊?

26年后,2009年,在一次访谈中,倪匡透露说,故事中的这个东方大城市是香港。

2019年4月7日,倪匡在香港电台节目《时代的记录-铿锵集》中再次承认,故事中将要被龙吞噬的大城市就是香港。主持人追问,那香港有什么优点消失了,才会让它消亡呢?倪匡说,是自由,主要是言论自由。

三个月后,香港爆发“反送中”活动,正式进入至暗时刻。大家惊呼,倪匡原来早在30年前就预测了香港的未来。

小说中的神预言

倪匡的粉丝们出来说了,你们现在才知道啊,我们家老大,预言的可不只是香港的未来。

早在1969年,电脑还只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倪匡就在《笔友》这个故事中预言了人工智能的出现,说电脑将拥有自己的思想。故事中那台电脑写的信,让它的人类笔友一见倾心。他怎么也没法相信对方只是一台冰冷的机器。50年后,预言成真,很多人都在用人工智能,AI代笔为自己写文章了。甚至还有人认为,AI写的文章比自己写的还精彩。

在1970年的中篇小说《聚宝盆》中,倪匡笔下的“聚宝盆”是“太阳能立体金属复制机”,能把丢进去的金银元宝大量复制出来。在真实的世界中,3D打印机现在已经出现了,打出的产品可以以假乱真,算不算现实版的《聚宝盆》啊?

而在同一年发表的《古声》这个故事中,倪匡提到了“声学考古”这种科学技术。他认为在古代陶瓷制品中,有可能像灌唱片那样,被灌入了“古声”,可以利用尖端科技来还原。1986年做修订版的时候,倪匡在序言中说,“报上有消息说,科学家正致力在古代的陶瓷器中寻找古代的声音,理论基础和我的《古声》设想简直一模一样”。也就是说,他在10几年前就准确地预言了“声学考古”这种新科技的存在。现在“声学考古”正逐渐成为考古界的新宠儿。

在1979年出版的《玩具》这个故事中,人类越来越倚靠电脑,把所有知识都输入电脑中,所有工作全都由机器人取代。结果电脑渐渐脱离了人类的控制,最后自己得出一个结论:人类已经没有用了。然后它们把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了二氧化碳,消灭了人类和其它生物,只剩下少部分作为玩具。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倪匡给大家发出的又一个警告,但40年后的今天,人类对电脑还真的是越来越依赖。这样下去,机器人会不会有一天操控人类,甚至会毁灭人类呢?

镜像宇宙

再挖下去,预言还有很多。而其中倪匡的书迷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还是1978年出版的《天书》中关于“镜像宇宙”的预言。

故事中讲到一本“天书”,说在天书中记载了地球上一切会发生的事,地球上所有人一生的历程。也就是说,这是一本预言地球上未来一切的书。那这天书中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呢?倪匡说,是从“镜像宇宙”中来的。

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是有边缘的,宇宙的边缘是一面“镜子”,看起来是一个黑色的星云。如果宇宙飞船能通过它,就进入了镜子的另一面,镜像宇宙。

我们和镜像宇宙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你站在镜子前面,一个你在镜子里面,一个你在镜子外面,里外都是你。我们抬一下手,镜子里面的我们也会抬一下手,看上去是同时进行的,但实际上这其中是有个时间差的。但因为光速太快,距离又太近,所以我们体察不到这个时间的差异。

然而,如果两个镜像宇宙之间相距遥远,那么等到镜子里的你也抬一下手的时候,或许就是一万年以后了。也就是说,当地球上发生一件事情的时候,同样的事情在镜像宇宙中可能在一万年前已经发生过了。所以,天书中记录的地球未来只是镜像宇宙中过去的历史。

看上去是不是挺有道理的?不过这只是小说家倪匡的一个假想而已。科学界是根本不这样看的。虽然两千多年前,柏拉图曾经设想宇宙是有边缘的,宇宙最外围是个正12面体的形状,跟个足球差不多。但现代大部分物理学家都认为,宇宙是无限的,而且还一直在膨胀之中。

直到2003年,一位倪匡的书迷在科学界权威杂志《自然》(Nature)杂志上发现了一篇论文,呼应了柏拉图的设想。论文名字叫做“宇宙可能是足球形状的”(John Whitfield:Universe could be football-shaped),其中说到,数学家们用美国太空总署NASA从宇宙中接收到微波数据为基础建模型,用来模拟宇宙。最后模拟出来的宇宙跟柏拉图设想的正12面体十分契合。也就是说,像柏拉图当年说的那样,宇宙很可能是有边缘的,而且就像环球航行一样,旅行600亿光年以后,你将回到起点。

2014年,又有英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提出,宇宙形成之初的大爆炸中,形成的不是一个宇宙,而是两个,就是我们的宇宙和一个镜像宇宙。两个宇宙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个方向上平等地移动,但彼此相反。镜像宇宙会以自己的方式演变,然而,它会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所以它可能有行星、恒星和各种星系,就像我们这个版本的宇宙一样。

有人甚至还从中微子的身上发现了秘密。中微子是现在科学界能发现的最微小的粒子。微观世界的粒子都是在高速旋转中的。有的向左旋转,有的会向右旋转。然而,跟其它所有粒子都不同的是,已经发现的三种中微子都是向左旋转的。到目前为止,科学界还没有发现任何向右旋转的中微子。

物理学界认为,宇宙从宏观上讲是都是对称的。所以右旋的中微子应该是存在的。那它们会存在在哪里呢?如果不在这个宇宙中,难道会在镜像宇宙中吗?

大家看到没有,倪匡的“镜像宇宙”在科学界似乎慢慢有人买账了。

小说家的超能力

在倪匡的科幻世界中,像“镜像宇宙”这样前卫的科学理论还真不是个别的,各种高科技更是层出不穷。难道小说家倪匡也是一位科学家吗?还真不是。

其实倪匡高中都还没上完。1957年从大陆逃到香港后,到联合书院新闻系学习写作,从此就走上了小说家的道路。他写小说根本就不打草稿,一下笔,故事就有了。他曾经连续七八年每天写两万多字,写作速度最高纪录是1小时4,500字,最慢也能写出2,500字来。倪匡自称自己是“自有人类以来汉字写得最多的人,速度之快,世界第一”。

他不但写作产量高,而且每个故事都很精彩,情节动人,涉及的内容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曾经有人问过他,说你怎么写出来的?倪匡说我有参考书啊。那人家又问,都是些什么书呢?结果倪匡给的书单都是一些民国老派武侠小说家的书,跟科学压根儿搭不上关系。那他的科学知识从哪里学来的呢?

台湾特异功能研究界的泰斗李嗣涔教授说,那些故事是倪匡用天目从另一个世界下载下来的,根本不需要自己花时间编剧情。他的这种超能力就叫做联觉。修炼界认为,人的天目是可以跟天地沟通的,非常有能力。这也揭示了倪匡的作品中为什么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而且还能预知未来。

李教授说,同样有这种能力的还有首富马斯克的偶像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我们之前有一个影片专门介绍过特斯拉。他光是记录在案的发明专利就有一千多项,平均不到20天就能发明一个,速度惊人。

特斯拉在他的自传中说,他小时候可以记下整本书的内容,看书时可以把每一页文字像照相一样照下来,然后储存在大脑记忆库里。这也是超能力的一种,叫做“影像记忆”。

那时候他眼前还常常会出现强烈的闪光,接着出现影像,有时甚至可以听到声音。这些影像经常能解答他当时遇到的问题。有时他会听到一个东西的名字,这个东西详细的结构就出现在他眼前了。

更特别的是,特斯拉还可以把他新发明的机器呈现在眼前的萤幕上,然后用意念让机器转动起来。如果转动不顺利,表示设计有问题,他再在大脑里更改设计,直到运作成功后,再把机器结构画出来。这个新发明就设计成功了。有些别人可能要耗尽心血的发明,在特斯拉手中就这么容易设计出来了。

倪匡写作的过程很可能也跟特斯拉差不多。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大家如果有兴趣想听倪匡写的科幻故事,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诉我们哦。

未解之谜,我是扶摇。我们下回见。

欢迎订阅Youmaker频道:https://www.youmaker.com/c/UnsolvedMystery
订阅频道Ganjingworld频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2dgb6zFtQ9TYK11080c
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vQZ1p_-AXgAWiyHhE7CxQ
订阅未解之谜Telegram群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谜】节目组制作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