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户籍制度是将居民画地为“牢”

人气 7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16日讯】最近看了两篇文章比较解气,一篇是《中国青年报》3月9日发表的《改革户籍制度让劳动力按市场要求自由流动》,一篇是3月30日《工人日报》的《别把户籍不公的苦难带给下一代(法制篇)》。前者让我这个30多岁的人明白了1954年的中国宪法,公民迁徙和居住自由的权利。后一篇文章让我看到了我国现行户籍管理方式,“不是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而是将居民画地为牢”。相信和我一样,深受户籍之苦的公民都有同感。但我在此想补充的不是专家们讲的:取消现在的户籍制度有助于涤荡城市保护主义和对农民的严重歧视等等,我想以自己的经历说明现行的户籍制度对人心灵的戕害以及其影响我国人口统计数字的失真,从而影响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

几年前,当蓝本户口在中国大地大行其道时,我所在单位正好在江西修京九铁路,那时企业效益红火,想为职工办些好事,让一部分够格的干部家属调进单位并安排工作,前提是家属必须是城镇户口,且有正式工作。可惜多数干部是当年的铁道兵战士,他们的家属多是农村姑娘。但好事来临,哪敢错过。驻地县城领导也发现这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开始大量出售城镇户口证明和工作关系证明,许多人花了近1万元,把两个证明,甚至孩子的城镇户口证明都弄好了。家属们调动之后,老家的农村户口同样保留着。我没赶上那拨,但也做了些准备工作———先掏4300元托人给老婆买了个城镇户口,而其农村户口还保留着。我想办理“小进大”(小城镇户口调进大城市),花了好几千块钱四处求人,最终没办成。

为了不把“贱民”的身份带给孩子,我26岁结婚,到33岁一直没有要孩子,想把老婆的户口解决了再生,但因本人实在无能,最后决定撒手不管了。我们1997年生的孩子,半年后,孩子可以随父上户口的文件下来了,我就是这命,啥都赶不上。

去年,单位管户籍的民警问我,想给孩子办理“小进大”吗?我问多少钱?他说4000元。这冤枉钱我是一分钱也不想花了,我想走一条捷径,把孩子的出生日期改小1岁,然后再申请随我上户口。但孩子的户口已经随妻在老家县城上了,这时需要盖几个章:一个是证明孩子不是违反计划生育的计生证明,一是没在老家上户口的派出所证明。这时老婆的两个户口显示出了其优越性,我们便用其农村户口到乡里把该盖的章都盖了。因为还需要出生证、准生证,所以就想办法在这两张证上作假,最后总算是弄到了报户口所需的“全套材料”。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明明是1997年生的,为了上户口,我不得不给他改为1998年生。

我心里明镜似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骗国家,骗政府,骗组织,但又是谁在逼着我骗人呢?我自个花钱又骗人,我疯啦?原来,我像所有受户口之害的公民一样,对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感到无奈,只能默认。现在我想大喊一声:鲜活的孩子难道不是证明?他从生下来那天起,就和我、他母亲一起在省城里生活,我们在这里有房子,有固定的工作与收入,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算这座城市的公民?难道几张胡骗乱造的纸和几个不负责任的章比鲜活的肉体更有说服力?!

(2001年4月16日09:46中国青年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黄文伟:彻底改革户籍制度 实现迁徙自由 (3/17/2001)    
  • 人大代表建议制定户籍法 取代计划经济的户籍制度 (3/8/2001)    
  • 刘青:户籍与中国的贱民制 (2/14/2001)    
  • 质疑中国的户籍制度 (1/28/2001)    
  • 人口普查:江泽民与朱熚基上调北京多年 曾一度是“黑户” (11/13/2000)
  • 相关新闻
    质疑中国的户籍制度
    刘青:户籍与中国的贱民制
    人大代表建议制定户籍法 取代计划经济的户籍制度
    黄文伟:彻底改革户籍制度 实现迁徙自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