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 :全球景气冷得结冰,财经政策炒短线祸福难料

南方朔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1日讯】 从4月迄今,美国股市似乎有了回春的迹象。那斯达克指数上扬了大约40%,道琼工业指数则回涨大约20%。于是,乐观者遂宣称减息效应业已开始出现,美国已距衰退愈来愈远,下半年复苏可期。
  
然而,股市的温和反弹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却似乎愈来愈费疑猜。最近即已有分析家指出,它似乎是一种“过早的庆祝”。最近这段期间,欧元区业已开始为明年欧元纸钞及辅币的上市积极做准备。由于欧洲经济疲软,第一季通膨率达2.8%,超过预期的2%,加以欧元价位始终无法稳定,于是,就在欧元现金即将上路的此刻,估计平均每月有600亿美元流向美国,其中甚至有大半皆来自洗钱集团。而除了欧洲的资金流向美国外,过去一年里,由于日本经济并无起色,日本的外国净资产已增至1兆美元,年增幅高达57%。这些来自欧日的金钱,有许多都投向美国股市,一定程度的支撑起了美国股市的向上拉抬。但这种“异化了的股市”,即和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乎没什么关联。
  
美欧日等国经济持续恶化
  
根据今年第一季的统计,美国成长率仅1.3%,低于预估的2%。由于景气继续趋缓和过度消费所造成的沉重债务负担,使得今年第一季的美国申请破产件数,略增至36万6841件,比去年第四季的31万2335件,增幅高达17.5%;其中,个人破产案增加17.8%,公司破产案较上季增加19%。另外,则是美国公司的税后利润平均增幅也仍在下跌之中,去年第四季为4.3%,今年第一季则更缩为3.1%。而公司的电脑及生产设备投资也仍持续减少,去年第四季减少2.1%,今年第一季再减2.6%。至于耐久货物的订单,今年2月仍成长3.9%,3月成长已降为2.2%,4月则为-5%。由这些基本面的数字,已可看出美国其实仍走在一个经济下滑的波段之中。至今还没有到触底的程度。
  
除了美国经济继续下滑外,去年底欧洲全面减税后一度强化的荣景,到了今年已似乎动力用尽,由于资本投入减少和消费不振,欧洲最大的德国,前一季的成长率仍达2.6%,今年第一季已减为2%,法国则亦仅2.7%。而民在日本方面,今年3月,消费增加了1.6%,曾被认为是脱困的征兆,但到了4月,消费的成长又再成为-1.2%。截至目前,日本金融体系所累积的赤字已达4400亿美元之钜,它已成了一个金融分析师寇蒂斯(Kenneth Courtis)所谓的“紧缩驱动的金融内爆”的格局。失业增加、工资减少、消费不振、金融体系无法负荷,更大的灾难犹在虎视眈眈地等待。
  
面对这种美、欧、日等皆持续恶化的局面,任何乐观的估计,可能都会被评为一厢情愿,而应当将它视为长波段繁荣后,另一个长波段衰退的持续。就如美国为例,利润率降低,公司持续地解雇员工,以及因而造成的购买力减退,破产案件不断增加,它的后遗症至今仍未完全显露。
  
美国经济持续下滑,在过去一年里,已使它来自亚洲的进口减少了整整8%,而最影响亚洲的,厥为电子和资讯市场的大幅度紧缩。根据美国高科技研究暨顾问的Gortner Inc.最近的估计,全球电子商品市场,2000年总值约2260亿美元,今年将衰退到只有1880亿美元,减幅高达16.7%,到了明年虽然可能增加13.2%,达到2130亿美元的水准,但仍将低于2000年。而半导体方面,该公司估计今年的萎缩幅度将高达15%到30%左右。电子相关产品的出口占亚洲对美出口的59%,当美国严重萎缩,它所造成的震荡,已不言可喻。别说美国萎缩所造成的市场严峻了,纵使美国景气恢复,亚洲过去在此方面的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届时也将是一个惨厉的竞争局面。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最近的估计,去年全球仍有4.8%的成长率,今年将仅3.2%。而“亚洲开发银行”则估计,2000年亚洲成长率达7%,今年减为5.3%,明年回升到6.1%。但上述这些数字,到了目前似乎已有了继续下调的必要。以马来西亚为例,它去年成长率8.5%,原估今年或许将有5%至6%的成长率,但今年第一季成长仅3.2%,较前一季的6.3%,不啻为极严重的对比。而以香港为例,它在去年,成长率高达10.5%,而今年第一季已由原估的4%降为实质的3%。
  
在这样的冲击下,今年的台湾,经济情况也不能幸免。在1和2月份,电子产品即已萎缩了6.35%。而今第一季数字公布,原估成长率4.02%,实质则仅1.06%,创下26年之新低,如果将稍早前公布的4月份失业率3.96%计算在内,台湾经济的恶化,实可谓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虽不能算是亚洲之末,但却绝对不比其他亚洲国家为佳。
  
亚洲在美欧日皆严重下滑声中,难免受到冲击。然而值得注意的,乃是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之推估,在亚洲已有衰退之虞的此刻,似乎只有中国大陆和印度例外。中国大陆去年成长率达8%,估计2001年和2002年,仍有7%以上的成长率。而据日本最新的贸易白皮书,亦认可这样的推估。在往后10年里,中国大陆由于体质的转化,“市场国”的特性增强,内需带动的成长将成为它最主要的成长因素。至于印度,它从2000年起,一直到2002年,估计亦将有每年6%到7%的成长率。而据中国大陆官方的修正,它今年的成长率当可在7.3%到7.8%之间,对美出口成长10%,低于去年的16.55%,由于内需的增加,对美日成长的减缓遂可被吸收。至于吸收外资方面,估计今年将再创新高,达到25%的增长率,为512亿美元。
  
美欧日等国经济的持续恶化,亚洲亦被波及,但只有中国大陆和印度得以继续保有高成长,这固然与中印过去的基点较低,成长空间较大有关,但更重要的,乃是它已显示出,当今的世界经济结构已出现巨大的变化,“市场国”已日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新兴的“市场国”出现,它已成了带动地区成长的关键。
  
当心步上日本失败的后尘
  
也正因此,在这个台湾经济日趋恶化,而中国大陆的经济则持续成长的此刻,如何缓和台湾本身的问题,进而拟订未来的两岸经贸和政治关系,遂变得格外重要。在这个“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即将启动的时刻,政府的未来动向遂格外地应予注意。
  首先就政府现阶段的因应策略而论。面对经济的快速下跌,政府的最初反应乃是“扩大内需”,所谓的“八一○○方案”即是这种概念下的产物。问题是,以扩大内需来带动繁荣,本质上乃是国家低度发展阶段的策略。早年台湾在石油危机时代,以两年以上的国家总预算推动十项建设,即是成功的范例。然而,这种模式在目前的台湾是否依然有效,已确堪怀疑。目前的台湾,民间投资与消费乃是经济成长里最主要的贡献要素。以“八一○○方案”,它所能贡献于经济成长的比重即在0.5%以下,甚至还可能在0.3%以下。不当的扩大内需,除了有限资源的错置外,甚至还会强化了财政的包袱。近年来日本持续以扩大内需的方式企图复苏经济,而其边际效果至为有限,但却使得公共财政更趋恶化,这种只有短线意义的操作模式,除了增加有限的就业机会下,是否会有更多后遗症,已值得商酌。
  
除了扩大内需的策略有待商酌外,面对经济情势的恶化,官民各方的“台币贬值说”又告出现。但这种将竞争力化约为汇率的思考方式,是否得当,却实在值得怀疑。以货币贬值来带动出口,乃是最传统、也最不负责任的一种策略。货币贬值乃是复杂的问题,它固然有增加出口的短效,但却会留下更多难以克服的长期后遗症:恶意的贬值,将使得台湾在亚洲地区恶名昭彰,甚或诱发竞贬效果,造成地区的金融动荡,并抵销掉贬值之利益;其次,则是贬值还可能造成进口成本大增,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至于有人企图借着台币贬值,提高台商对外投资的投资成本,俾阻止当今的大陆热,则所见未免太过偏狭──让整体社会及产业付出巨大代价以阻止对大陆的投资,最后难免使得政府成众矢之的。基于此,所谓的“台币贬值说”,可能乃是一切对策里最坏的一种,允宜慎重处理。
  
而与“扩大内需”同样值得谨慎的,乃是所谓的“银根松绑”之提议。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经济持续恶化,金融体系的坏帐率增加,使得金融体系在放款时趋于保守,一年放款不过三千余亿,较平常的七、八千亿确为短少。问题在于,松绑银根,增加流动性,固有缓和危机的效果,但任何操持不当,尤其是在大环境恶化之际,松绑银根却可能和“扩大内需”相同,变成以财政金融手段来抵挡一切难题,最后沦为类似于日本的困境。日本以财政金融手段意图复苏经济,被国际社会评为“金融社会主义”,最后反而使得财政金融的自我陷阱愈挖愈深,变成新的“紧缩驱动的金融内爆”(Deflation-Driven Financial Inplosion)之局,这是不能不事先有所斟酌。过去10年来,台湾各个层面皆鼓吹松绑,无效的松绑使得台湾在各层面皆严重的“去纪律化”,留下的问题有许多都反映在财政和金融上,在又要“银根松绑”的此刻,这些教训不能不特别记取。
  
台湾“再纪律化” 刻不容缓
  
因此,面对全球经济结构变动所造成的困境,旧式的、片段的思维方式与手段,可能都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目前全球经济重心已经“新兴市场国”转向。而就在这样的时刻里,由于美国鹰派的新围堵策略,整个亚洲渐趋不稳定,并可能危害到整个亚洲的繁荣。最近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即指出,亚洲虽对美国冷战时代保护亚洲的贡献深为感念,但对美国目前的作为却不以为然,因而“皆认为还是和美国保持距离较好”。由这些因素综合考量,当今台湾要摆脱经济困境,最后无可回避的,仍在于政治和政治经济学。台湾一切的经济对策,都必须考虑下述问题:
  
──面对亚洲的困局,台湾在“军事亚洲”和“经济亚洲”间已必须有所选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梭罗(Lester Thurow)早已指出过,当中国大陆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加入贸易的行列,全球的贸易秩序就已注定将发生巨大的结构调整。在这样的变化里,台湾应如何重新自我定位?并重新规范两岸关系?
  
──台湾是否有可能在新的两岸认知下,重新界定自己的经济位置,从而以更大开创性的方式介入中国大陆的发展,不但前往投资、生产,甚至鼓励台商连同干部工人也都更积极地前往大陆,俾塑造出“资本主义在台湾萌芽,在大陆完成”的宏愿?
  
而除了两岸这种外部关系的重新思考与界定外,吾人亦不能疏忽了李光耀最近的精辟言论。他指出未来的亚洲,纵使美国复苏,但亚洲本身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因而亚洲本身健全体制,合理化管理,尤其是金融财政的改革尤为迫切。今日的台湾,“去纪律化”的问题日益严重,政府与体制的效率已趋倒退,如何“再纪律化”,或许也不容低估。
  
台湾的经济并非只有经济而已,它必须从两岸关系、内部体制重建等核心点切入,画出新的蓝图。而这乃是“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不可辞卸的责任!

──原载《新新闻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国际象棋史上划时代盛事-世界明星女队联手挑战中国 (5/28/2001)    
  • 陈水扁总统将亲自主持经发会 (5/28/2001)    
  • 总统财经会报 金融紧缩受关注 (5/27/2001)    
  • 吕秀莲:财经官员要考虑民间疾苦 将危机化为转机 (5/26/2001)    
  • 蔡英文:新政府大规模规划三通 (5/25/2001)    
  • 财经评论: 电子安全业前景光明 (5/22/2001)    
  • 逾半民意不满阿扁政绩 (5/20/2001)    
  • 专家警告通货膨胀可能是美下一个经济威胁 (5/20/2001)    
  • NBC财经女主持左右股市 盖过格林斯潘 (5/20/2001)    
  • 港府六月一日起实施输入大陆专才计划 (5/18/2001)    
  • 经咨会构想版权属于李登辉 (5/18/2001)    
  • 布希的能源计划 美国石油业界表示欢迎 (5/18/2001)    
  • 改变对台策略温和方针奏效 (5/17/2001)    
  • 与《财富》争雄: 华尔街风云人物福布斯发家史 (5/17/2001)    
  • 陈水扁:选后将组联合政府和国会多数执政联盟 (5/17/2001)    
  • 巴拿马青少年劳工人数众多 (5/17/2001)    
  • 金管局研究追债手段 (5/17/2001)    
  • 520就职周年前夕 陈水扁将发表电视谈话 (5/16/2001)    
  • 核四停建/监院对政院与经部纠正但不弹劾 (5/15/2001)    
  • 财经评论:网路购并再度升温 (5/15/2001)
  • 相关新闻
    财经评论:网路购并再度升温
    核四停建/监院对政院与经部纠正但不弹劾
    520就职周年前夕  陈水扁将发表电视谈话
    金管局研究追债手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