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以《大学》为榜样,兼论中国民运的转型

台湾民主化启示录之二

王丹

人气 7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25日讯】 为什么现在提出转型的问题?是因为现在中国的局势发展面临新的转折,中国反对运动有了新的机遇。在中共“十六大”到“十七大”的几年间,中共领导层会出现代际交替,内部动荡在所难免。在社会环境上、经济改革的空间日益缩小,使政治改革的必要性日益凸现,而社会矛盾的进一步积聚更增添了促变因素。从外部环境上看,WTO的加入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冲击,其波及的范围与力度不可低估。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未来五到十年,中国面临着变局的可能。中国的反对力量、中国的民主运动有必要抓紧时间为因应可能出现的变局作准备。这样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求中国民运进行自我反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转型。

这样的转型应当至少从两个层面上进行:第一,中国民运应当从小圈子走出来,与各阶层力量进行广泛接触,尤其是要与社会主流群体,如工人、农民的利益密切结合;第二,中国民运的政治诉求应当从人道、人权的内容,深入到更具建设性、可行性的议案上,使政治诉求明确化、具体化。中国民运的转型需要自我反省,也需要借助各种经验,尤其是台湾民主运动的经验。关于第一个转型可资借鉴的经验,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本文将集中在第二个转型问题上,在这方面,台湾党外运动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大学》杂志的历史很值得回顾。

《大学》杂志正式创刊,是在一九六八年元月。早期的《大学》,定位在文化启蒙的角度,稿件内容主要是一些思想、艺术类主张的介绍与评论,并未触及到时政。一九七零年下半年,台湾失去了联合国席位,在全岛引发政治热情,政治革新的呼声日趋高涨,此时,一批忧国忧民的青年学者,如丘宏达、杨国枢、陈鼓应、罗传地、张绍文、陈少廷等觉得“应该出来关心国事发表意见”,于是集体加入《大学》杂志。一九七一年元月,《大学》改组,丘宏达任名誉社长,陈少廷任社长,编委有九人,由杨国枢任召集人,而社务委员多达五、六十人,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上较为活跃的知识精英。

改组成功后的第一期《大学》杂志(总卅七期,一九七一年元月号)上,言论开始大幅度地转为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在这一期上,刘福增、陈鼓应、张绍文联名发表《给蒋经国先生的信》,提出三点建议:一,多接触想讲真心话的人;二,提供一个说话的场所;三,若有青年人被列入“安全红录”而影响到他的工作和出国时,请给予申辩解释的机会。同期杂志上,还有张俊宏的《消除现代化的三个障碍》,陈少廷的《学术自由与国家安全》等。一九七一年四月号的《大学》杂志,为呼应一九七零年底的“保钓运动”,发表有九十三名学者、中小企业家等共同署名的《我们对保钓鱼台问题的看法》,五月号的杂志更发行“保钓专号”。

改组后的《大学》,一上来就确立了杂志的风格、取向和立场,即,第一,直接面对现实政治,发挥知识份子议政功能;第二,重视杂志对知识份子群体的整合功能,通过发表联名信集结力量,并以群体形像发言;第三,将政治理念明确化,具体化,使之上升为政治诉求;第四,积极与其他社会力量寻求结盟,比如联合关心国事的中小企业家等,这样的定位,使《大学》杂志逐渐成为知识份子介入政治的言论渠道和聚合中心,也使《大学》开始在台湾当时的政治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九七一年七月号《大学》杂志发表张俊宏、张绍文、许信良、包奕洪联名执笔的长文《台湾社会力分析》,分别就旧式地主、农民及其子弟、知识青年、劳工、财阀、企业干部及中小企业者、公务员等阶层的性格加以深入分析,引起朝野关注,一个月后,《大学》杂志举办“台湾社会力分析座谈会”,邀请杨懋春、李登辉、吴聪贤、王作荣等学术界与财经界政府官员参加,试图在朝野双方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一九七一年十月号《大学》杂志推出《国是诤言》,由杨国枢、张俊宏、高准、陈鼓应、许信良、包奕洪、丘宏达、吕俊甫、吴大中、金神保、孙震、陈少廷、张尚德、张绍文、苏俊雄等十五人联名署名发表,分别以人权、经济、司法、立法、监察等方面,对国体、政体与法统等问题深入探讨。紧接着,在一九七二年元月号《大学》杂志上,由王文兴、吕俊甫、吴大中、林抱石、许信良、杨国枢、詹长青、张俊宏等人联名发表《国是九论》,提出基本人权保障、人事制度改革、生存外交、经济发展、农业与农民、社会福利、教育革新、地方自治、青年问题等九个领域的几十条具体政策主张,如案件侦查中得选用辩护人,由律师公会组织人权小组,由企业家出任外交官,强化农会之间的合作运销、提供适于农民就医的场所,社会福利基金须专款专用,给予地方县市议会财政自主权等等,这篇国是建言是台湾知识份子反对派的一大手笔,已经具有政治纲领的性质,其内容极具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系列的国是建言推动下,五月二十九日,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随即提出十项政治革新,这不能不被看作是对在野的民间力量的呼应。

《大学》杂志的言论不仅对当局的决策产生影响,也推动了民间,尤其是大学校园中民主改革讨论的开展,台大的《大学新闻》及《法言》,都曾发表文章呼应《大学》杂志有关全面改选中央民意代表的主张。一九七二年间,从台大到其他大学,都出现“向学校开刀、向社会进军”的呼声,并导致了一九七二年底台大哲学系事件的发生。

一九七三年后,由于政治情势的逆转和知识份子集团的内部分歧,《大学》杂志逐渐走了下坡路,终于在一九七四年停刊。虽然《大学》杂志没有长时期地辉煌,但它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即集结与整合了知识份子反对派的力量,推动了社会民主改革的风气,展现了建设性的反对派立场。当年参与《大学》杂志的知识份子,在其后三十年的台湾政治转型中,都扮演了积极角色,这在某种程度上讲,也与这段《大学》杂志时期的历史有关。

今天我们回顾台湾民主运动发展史上《大学》杂志的经验,是希望中国大陆的民主运动能以从中有所启发与收获,那就是,中国的政治反对派必须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做全面的分析与思考,提出面向公众的正面的建设性的主张或替代方案。只有经过这样的转型,中国的民主力量才能算是正式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

──原载《北京之春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民运老运动员如是说:“六四” 预订了共产党必然垮台 (6/25/2001)    
  • 鲍彤: 透视中共──为中共八十年作 (6/24/2001)    
  • 中国湖北荆州一千多名计程车司机继续罢驶抗议 (6/24/2001)    
  • 舒崇:钦本立——争取新闻自由的人格象征 (6/24/2001)    
  • 于浩成: 五四以来中国最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 (6/23/2001)    
  • 中国加强取缔网上异议言论 (6/23/2001)    
  • 加拿大五大党联盟议员协助 加籍法轮功学员朱颖获释 (6/22/2001)    
  • 大陆多家著名网上论坛被关闭 (6/22/2001)    
  • “中国反政治迫害同盟”在美国成立 (6/22/2001)    
  • 内蒙古十二名基督徒被判劳教二至三年 (6/20/2001)    
  • 兰州基督徒因产业被占 欲向省府进行大规模请愿行动 (6/20/2001)    
  • 保加利亚前国王在大选中获胜重新掌权 (6/19/2001)    
  • 河南《大河报》因“舆论导向”遭整肃 (6/18/2001)    
  • 河南大河报揭露腐败 副总编被撤职 (6/18/2001)    
  • 【纪元专栏】金尧如:坚不平反“ 六四” 难逃末日来临 (6/18/2001)    
  • 长春市五百名三轮车夫示威 (6/13/2001)    
  • 传河北省八名农民领袖抗税被判刑 引发农民强烈不满 (6/13/2001)    
  • 共产党人最害怕真相 (6/9/2001)    
  • 北京申奥 挑起民族情结与政治角力 (6/8/2001)    
  • 西安长安大学发生种族冲突 百名公安镇压 (6/8/2001)
  • 相关新闻
    西安长安大学发生种族冲突 百名公安镇压
    北京申奥 挑起民族情结与政治角力
    共产党人最害怕真相
    传河北省八名农民领袖抗税被判刑 引发农民强烈不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