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现行户籍制度五大弊端

人气 229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7日讯】中国内地现行户籍制度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首先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阻碍了农业现代化,不利于农业人口城市化顺利进行。大陆城市发展步伐缓慢,城市在户口管理制度保障下通过人口控制实现社会需求,使城市自我调节控制的功能弱化,市政及城市管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保障城市常住人口就业,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地方性法规,限制外来人口就业种类,出现“城市关门”现象,抑制了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

  第三,户口管理使中国公民具有不同身份。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常住户口与暂住户口,不同的户口有不同的待遇。体现最为明显的是流动人口,他们外出谋生求发展,不仅需要勇气和技能,而且必须带齐或办理名目繁多的证件,如办理暂住证,交纳外来人口管理费,即使如此,在诸多方面仍有别于常住人口。这也是当前户口管理所受非议最多的方面。

  第四,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启动。大量涌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几乎不可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机会及社会地位,甚至连基本的人身安全感都没有(时常留意警察查验暂住证件,如疏忽就可能被收容遣返),这在相当程度上窒息了他们投身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有数千万农村人口在城市打工,处于流动状态。然而,由于他们不具备城市永久居民身份,工作预期不稳定,其消费行为并没有城市化。经济学的终身收入假说指出,人们在消费时,通常是按照其稳定的或终身可得的收入作为其预算约束。如果工作不稳定,其储蓄倾向就高。所以,在城市短期滞留的人口不愿将其收入过多地用于即期消费。而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吸收他们中一部分成为城市居民,其对未来的预期就会改变,也更愿意消费他们的即期收入。

  第五,现行户籍制度已不能对人口流动进行有效的管理。2000年中国内地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瞒报、拒报、漏报现象严重,如陕西省应该登记的人数少了200万,湖南省则少了近千万。同时发现重庆市13万死亡人户口未注销。中西部地区农村相当一部分人有籍无户,农村“空壳”现象较为突出。流动人口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普查工作的质量、速度和准确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与实际的需求相差太远,内地流动人口正以高速增长,而管得太死的户籍制度是以不变应万变,这自然会引起管理与普查工作的混乱。美国的流动人口情况比中国复杂得多,但普查期间人们非常积极地去登记,因为美国公民的各项义务、福利是与其户籍紧密相关的,你不去登记,你就不能享受所在地的费税优惠、住房待遇以及义务教育等公民权益。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盲流” (7/30/2001)    
  • 中国农民的九大苦 (7/16/2001)    
  • 杜钢建 :户籍制度不死 亿万民众难活 (6/20/2001)    
  • 我们正在为后代制造战争 — 谈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 (6/16/2001)    
  • 中国青年报:户籍制度是将居民画地为“牢” (4/16/2001)    
  • 黄文伟:彻底改革户籍制度 实现迁徙自由 (3/17/2001)    
  • 人大代表建议制定户籍法 取代计划经济的户籍制度 (3/8/2001)    
  • 刘青:户籍与中国的贱民制 (2/14/2001)    
  • 质疑中国的户籍制度 (1/28/2001)    
  • 人口普查:江泽民与朱熚基上调北京多年 曾一度是“黑户” (11/13/2000)
  • 相关新闻
    质疑中国的户籍制度
    刘青:户籍与中国的贱民制
    人大代表建议制定户籍法 取代计划经济的户籍制度
    黄文伟:彻底改革户籍制度 实现迁徙自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