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太白岩离奇“字谜” 暗藏玄机

人气 97
标签:

【大纪元10月15日讯】一提到太白岩,四川万州人几乎无人不知,但在众多石刻间,有一碑刻却古怪独特:上有八个汉字,每个汉字均不成字,而每个汉字却又暗藏玄机,几百年来,无数人对它揣测运思,都想寻找合理解释,但是对于每一种解释,人们又莫衷一是……

据《三峡都市报》报导,历代文人名家多在太白岩石壁刻石题字,现存有摩崖石刻52余处,无论在书写风格、表现形式,还是文化内涵、历史底蕴上,都堪称一绝。在长460米,宽30米的险峻的崖壁间,历代名士、学者、诗人、书法家等均在绝壁上题字留存,书体以楷为主,涵盖草、篆、隶、行诸种书体。有的石刻大气磅礴,有的清俊秀美,有的方正浑厚。

碑刻发现神秘字符

在太白公园李白的塑像后,有一石屋,里面有一块碑刻。粗略一看实在普通,但是仔细浏览,却大有玄机。上面一共有这八个字,横排两列,虽然有些模糊,但是稍加辨别,还是能认出。这几个字每个字的字形较古怪,有的写得小,有的写得长,有横着写的,也有偏着写的,更有缺少笔划的。因为不晓得具体含义,一些人因此叫做“诗谜碑”。资料显示,它刻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周围山崖上的书法都是一气呵成,给人以美的感受,为何这处书法如此奇特怪异?根据太白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手中的资料查到线索,《太白岩诗联文集》记录了怪字这个事情,并给出了怪字的解释。书又有一条注文云:“谜底系《市志资料》编者据陈一屏回忆猜释。”

猜释的结果就是:这8个字实际上是五言律诗,即“小竹横岩栽,空亭门半开。夜长无一事,偏有一人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邓绍基日前在他的博客中说,这一猜释是有根据的。从石刻上看,“竹”字写得很小,谓之“小竹”“岩”字横着写,谓之“横岩”。这两个字构成诗的第一句,叫做“小竹横岩栽”。

第三个字是“亭”字,却缺了两划,显出空隙,所以谓之“空亭”;第四个字是繁体字“开”字的半边,也即“开”字缺了一半,故谓之“门半开”。这又构成诗的第二句:“空亭门半开”;第五个“夜”字写来形长,故谓之“夜长”;第六个“事”字却缺了一划,也就是缺了一个“一”字。构成第三句:“夜长无一事”;第七个“有”字偏着写,叫做“偏有”;第八个字是繁体的“来”字,但缺了两笔,即缺了个“人”字,故构成“偏有一人来”句。

专家提见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邓绍基曾到过太白岩,对于这块字谜碑,他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所谓的“诗谜碑”,实际上就是“神智体”诗碑,就是“以意写图,令人自悟”。

邓绍基认为,首句“小竹横岩栽”中的“横岩栽”是三个平声字,导致了前人所说的“三平调”,诗家应极力避免。再说“栽”字不是从直观猜出,而是为了押韵,其实首句可押可不押。邓绍基先生认为首句应为“小竹横岩上”。

第二句“空亭门半开”中“空亭”应作“亭空”,因“亭”字有缺笔,有空隙,顺着说“亭空”比“空亭”更顺当;末句“偏有一人来”中的“一人来”应作“佚人来”,佚失了“人”的“来”字,且“佚人”又是一个现成名词,即隐士。

邓绍基先生认为,猜释这块“神智体碑”,构成的诗文应为:“小竹横岩上,亭空门半开。夜长无一事,偏有佚人来。”但是邓绍基在博客中也写道,说到底,没有一种最标准的解释,但这也是一种迪智有益且也有趣的“诗画配”现象。

民间人士解读不同

但是有民间学者依然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化名为“三峡石”的民间学者就有另外的解读。

首句“小竹横岩栽”,“三峡石”与邓绍基观点相同,也认为用“栽”字欠妥,因为“三平调”乃旧体诗之忌。但若用“上”字,似乎也不妥,减少了该诗几许韵味。他以为解为“小竹横岩外”更好点,一则押韵,二则平仄合辙,三则更符合诗意。

次句“空亭门半开”中,若用“空亭”只能反映亭子空旷的客观状态,而“亭空”则更具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因孤寂,则更感亭子空荡。所以,“三峡石”赞同邓绍基的解读,但句子中的“门半开”是否可解为“户半开”呢?也许“户”字更合平仄之道一点吧!

这从诗面上能讲通,更主要是与整首诗意境相吻合。诗人独坐亭中,孤独而深感“无一事”,多么盼能有人来与之小坐、闲聊片刻啊!但却偏偏又少人(或理解为无人)来。

民间学者“三峡石”认为诗文应解读为:小竹横岩外,亭空户半开,夜长无一事,偏又少人来。

相关新闻
哈尔滨金代古城遗址挖出“神秘石柱”
神农架现不明毛发脚印 野人之迷添神秘
实拍神秘古井 井水捉迷藏时有时无
组图:夕阳的神秘面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