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随笔:网络与社交

文/孙子谏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2010年12月21日讯】(纽约讯)在美国,虽然没有中国大陆式的复杂人际关系、勾心斗角,但是在这里生活久了后也会发现,人机网络还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美国人平均会更换6到7次工作,而一半以上的工作和就业机会,并不是靠投简历,而是通过介绍和推荐所得到的。

一开始,网络和社交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内向的人而言,总感觉有点反感。为什么呢?首先,因为我觉得为了寻求工作而去特意社交有点过于谄媚,做得太假,不符合我的生活理念。另外,可能大多数亚洲人都会有这种感觉,那就是自我夸耀是不礼貌的。其三,天天参加这些社交互动未免也耽误太多时间了吧?

然而,几年下来,我发现面临我的这些不自在和不高兴,归根就低其实就是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社交培训课程才发现,原来通过社交找到工作机会的成功率远低于10%,也就是说,在遇到的10个人之中能有一个人推荐你的话,已经是奇迹了。

话虽这么说,但做起来还是有点困难。怎么办呢?经过了好几次的锻练和摔跟头过后,把我的一些经验总结在下,希望为您提供一些前车之鉴。

首先,参加活动之前,千万不要抱着想要找到一份工作的态度。目标一定要实际一点。通常,可以要求自己至少换取一、两张名片。很多活动举办单位都会把与会者名单事先公布。参加活动之前,可以仔细看一看名单,堪忧没有符合自己兴趣的人士。如果有的话,那么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一定要跟这个人搭上话。

到了会场,如果有熟人的话,那么就可以采取我成为“搭船”的方式。通过一、两位熟人去人士他们的熟人,这样既不会显得尴尬,也会有人为你介绍。最可怕的社交场合就是一个人也不认识,谁也不理睬你。这种情况下,个人建议,可以先拿一杯饮料,站在摆放食品处的附近,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单身”,然后主动上前搭话。要知道,很多人可能跟你一样,也是撞着胆子、一个人也不认识来参加活动的。

当然,在寻找可以搭话的人时,千万不要表现出东张西望的样子。个人发现,最好的态度是以活动举办者的态度(即使你不是活动举办着)以一种“巡视”的目光扫场。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也会反映到你的言谈举止之中,会让你显得很大方,同时让别人更容易来跟你搭话。

如果要加入别人的交谈时,可以站在旁边静静的凝听。其实内向人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更能够好好听取别人的话,从中插入自己的感想。如果两个人面对面的谈话,肢体语言也没有表现出他们想要别人加入的话,一般情况下不易加入。最容易加入的交谈是三、四个人,并且有空隙的人群。

加入后,可以首先大方的介绍自己。对方介绍自己了过后,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叫我捷克就可以了”之类的话,一般要以对方的姓加上先生(Mr.)称呼。谈什么呢?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可以询问对方的工作经验、工作历史、为什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在工作上有什么经验等等。因为每一个人都喜欢夸耀,至少是谈轮自己,你给他一个机会,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的。对方在说的时候要注意听,这样才能保持互动。时刻保持微笑,点头,显露出你在听他的话,一方面是尊重对方,一方面也会跟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一般如果能够跟对方享有长达五分钟的交谈,就可以跟人家要求一张名片。然后根据交谈的情况离开。离开时可以稍微看一看手表(不能慌张),然后礼貌地说,有事得先离开,送上自己的名片,然后绅士般的倒退离开。

要相达到最有效的人机网络,必须在活动之后的24小时内与对方取得联系,不论是email或者是电话都可以,这样对方才会记得你。另外,千万不要期盼对方马上给你一份工作。人际关系就像是酒一样,要有一个发酵的时间。

另外,每逢过年佳节都要记得与对方保持联系。如果知道对方的一些其他重要日子,比如结婚纪念日、孩子满月等等,也可以寄个卡片。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很多时候一个手写的卡片可以法会很大的功效。

希望以上的个人经验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新闻
瑞典恐怖炸弹客曾在英国留学
上海学生考“世界第一” PK中学生留学热
留学生怎样带钱最实惠?
留学随笔:豆你玩、姜你军和蒜你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