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共庆元宵节

人气 26
标签:

【大纪元2月28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乐逍遥。”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各类庆祝元宵的活动依然热闹非凡。但是相比于以前,部分大陆居民感觉现在“闹元宵”和新年的气氛少了不少,很怀念以前的元宵节。

2010年黄历正月十五(2月28日)的元宵月,是虎年全年视直径最大的月亮,也是1957年以来最圆最大的元宵月。只要天气晴朗,中国乃至亚洲和澳洲各地都可观赏到53年来最圆最大的元宵月。


“2010台北灯节”点灯仪式26日在国父纪念馆举行,结合声光效果的主灯“福气虎”被点亮 ,与台北101相互辉映。(中央社)


2010台北灯节26日在国父纪念馆举行点灯仪式,大批民众涌入,争相观看点亮主灯“福气虎”,把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中央社)

各地民俗争奇斗艳

夜幕落下,但“天下第一泉”济南趵突泉公园里却是游人如织。伴着汩汩喷涌的泉水,3000多盏各式节日花灯将整个公园装饰得流光溢彩。“今年的花灯品种比去年又多了不少,灯光更漂亮了。”居住在济南市的一位居民,与妻子带着六岁的女儿一起游玩着。

根据大陆媒体的报导,在花灯展上,“泰山封禅”“至圣先师”等主题花灯,尽显齐鲁文化的深厚吸引力;各式老虎造型、图案的彩灯,展现出虎虎生威、龙腾虎跃的欢乐迎春氛围;可爱的喜洋洋、搞笑的灰太狼等卡通形象花灯,则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

在枣庄市图书馆举办的猜灯谜、迎元宵活动,2000多条灯谜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在惠民县城的集市上,由农民用芦苇手扎的灯笼玲珑别致、轻巧剔透,深受喜爱。


图为2010年元宵节厦门的灯展。(图片来源:大纪元)

庙会是元宵节里另一个最“抢眼”的地方。在北京、南京、沈阳等地举办的庙会上,狮子舞、花棍、高跷等各式杂耍百看不厌;在锣鼓鞭炮声中,巨型龙灯翻飞,场面热闹非凡,所到之处观者人山人海。

怀念以前的新年和元宵

今年快50岁的济南市民杨兴华说:“小时候过节很热闹,一家人用玉米面和豆面捏出十二生肖的面灯,吃完元宵后就捧着面灯或提着灯笼去村头广场看露天电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过节习俗却简化了,居住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除了吃元宵、看花灯,没有别的娱乐,‘闹’元宵的气氛缺了不少,很怀念小时候过节的情景。”

还有一位大陆居民表示,以前最有意思的就是过年了。进了腊月,家家忙起来。奶奶是闯关东过来的,做的一手好面食。楼里的孩子们都到我家,这个说:“奶奶,我想要个小兔子。”奶奶就用面捏个小兔子,用小黑豆点上眼睛,胡萝卜切出个三瓣嘴,立着两支大耳朵。那个说:“我想要朵玫瑰花。”奶奶就把一团面塞到一个面模子里,一扣,倒出来,再撒上点红线线、绿线线。上锅里一蒸,哇,胖胖的小白兔子,开了的玫瑰花。孩子们用小手捧着烫烫的饽饽回了家。年前,奶奶给好多孩子蒸一个自己属相的年饽饽。当然了,这些面食模子都被“文革”中当“四旧”。“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给劈了、烧了,年饽饽也被“共产”成一个模样了。

“每年腊月底,家里的窗台上总是摆着几双小孩儿鞋,那是奶奶给楼里当年出生的小孩儿做的,花花的鞋面上缝上小老虎头,很有生气的。妈妈们都是抱着孩子来,奶奶亲手把鞋套在一个个小脚丫上,还要下地走上几步给奶奶看,奶奶还要念叨上几句词,都是吉祥话。”

搓汤圆 吃元宵

根据中广新闻的报导,搓汤圆、吃元宵,是台湾家户在元宵节时都会准备的应景食物。民俗专家表示,追溯起源和食材,其实汤圆和元宵是一样的;传说宋朝时期,出现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汤圆”,专在元宵节吃食;其中,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和龙眼一般大小的圆子,称为“汤圆”,而北方人吃的圆子较大,里面还包了馅,称为“元宵”。


27日是元宵节前夕,为了应付消费者购买应景美食“元宵”,台北市1间糕饼店的师傅们,在骑楼赶工制作。(中央社)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指出,“元宵”、“汤圆”的作法不同;北方人的作法,以馅沾粉,用筛子一层层滚出来,称为“摇元宵”;南方则以糯米皮包馅,用手搓圆成形,称为“包元宵”。

传艺中心表示,在台湾,没有南北地域的限制,两种不同作法的元宵都可以吃得到;多数民众也认为,在元宵节小过年这天,吃点外形团团圆圆的“元宵”、“汤圆”,有团圆之意,象征全家和睦幸福。


2010台湾灯会27日晚上举行试灯仪式,主灯“福临宝岛”五彩缤纷的灯光,搭配璀璨的高空烟火秀,令人目不暇给。(中央社)


2010台湾灯会27日晚上举行试灯仪式,主灯“福临宝岛”绚丽的灯光,搭配高空烟火秀,令人惊呼连连。(中央社)


2010台湾灯会28日登场,嘉义市政府对面“瑞凤翔飞”副灯已完成装置,特于26日晚上办理点灯仪式,现场配合璀璨烟火表演秀,绚丽夺目。(中央社)


28日,香港时代广场也装饰近百个花灯,并举行猜灯谜活动,喜迎元宵佳节。

元宵节的由来

正月是黄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 “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元宵节
元宵节 人气 1
台湾市售手提灯笼 一半不合格
屏东客家攻炮城  逾130队抢奖金
提灯乡长变县长花坛乡长致歉停止发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