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韵:汉字的遐思

高天韵

人气 24
标签: ,

【大纪元2月28日讯】方块端正的汉字是庄严的民族标记。字里乾坤昭示着神秘久远的历史文化信息。千万个字符堆成了汉文化的大山,引无数中外学人进山徜徉。汉字是优美生动的画作,是记载先人智慧的博物馆。汉字穿越时空,生生不息。

曾经读到一个日本学生用中文写的一篇短文,他提到了几项源自中国的发明并表示感谢。其中有一句话是:“汉字是神。”他的这一论断让我震惊。看着这个异族青年写出的工工整整的方块字,我的心里涌起深深的感动。“汉字是神”。当今有多少中国人会认同这一说法呢?

传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可见,汉字的出现确是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汉字绵延数千年而不衰,不仅维系着中华大地格局的统一,而且传入日本、韩国等地,形成影响深远的“汉字文化圈”。

近百年来,对汉字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五四时期”,一批激进的知识份子视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字为国富民强的阻力。他们把汉字等同于“封建势力”,主张改革汉字,甚至提出了“废除汉字”论,试图以推行拉丁化新文字来实现民族复兴。虽然之后“汉字拉丁化”的计划在中国大陆未能实施,但是汉字落后之说在学界仍时有浮现。

中国人历来尊崇汉字。远在东汉,许慎提出文字为“经艺之本,王政之始”。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奇妙结合体,被视为有灵之物和艺术品。陈寅恪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英语语言学家帕莫尔指出:“汉字是中国通用的惟一交际工具。惟其如此,它是中国文化的脊梁。”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说过:“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就是他们放弃自己文化基础之时。”

美国学者芬诺罗萨在二十世纪初发表文章指出,与西方诗歌相比,汉字的图理性特点使中国诗歌独具“影像”的优点,而且汉字有“隐喻”功能。汉字的内涵始终与外形相联结,愈变愈丰富,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源流史。他称汉字为“诗化之文字”、“惟在中文”才有“此诗化之美质”。

1910年,日本的山本宪撰文断言:“汉字废止论与汉字节减论,皆妄也。中国文字,至便至利;欧美文字,至不便至不利者也。中国文字,他日必遍布于宇内。”值得注意的是,山本宪的观点发表于近九十年前。当时中国正处在极端衰败的形势下,“废除汉字”的主张在国内外已有相当的影响,而山本却发出了汉字优越论的坚定呼声,令人惊叹。

这些外国学人对汉字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情感。他们胸襟开阔,立场公正,目光远大。反观承传这笔灿烂文化遗产的中国子民,岂可再妄自菲薄?

作家巴金在《病中集.汉字改革》一文中指出:“我年轻时,思想偏激,曾主张烧毁所有的线装书,今天想起来实在可笑,如果汉字走向拼音化,这样连李白、杜甫也要丢掉了,我们有那么多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谁也无权把它抛在垃圾箱里。”

诗人和学者余光中先生在离开故乡二十五年后写下了散文《听听那冷雨》。--“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作者把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汉字的赞美紧紧地连在一起。汉字的形象永远吸引着他,寄托了他对祖先的回忆和希望。虽然熟识西方语言和文化,但是方块字的视觉美感和饱含的灵气在诗人心中却是独一无二。

有一位英国专家作出了这样的预言:总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们将必修汉语,并以汉语语音来声控计算机。这一惊人之语的前瞻性究竟有多么精准,让我们拭目以待。 @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桃县长与名家挥毫送春联   传承汉字书法之美
郑善:“被自动丧失”的中国国籍
诗:平塘奇石赞
汉字教育可望重返南韩小学教育课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