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殷:尊严与财富的抉择

─海地建国五百年历史的启示

史殷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月6日讯】海地发生200年来罕见的大地震,不仅撼动海地,也撼动着世界。海地这个国家正是人类数百年来历史演变的缩影。今天我们看到海地来自天灾摧残的苦难,激发起世界各地的人道援助。

虽然透过电视与网路传来的大多是首都太子港在灾后充满着人性面临失去所有的无望画面,更有因为抢夺物资而爆发的抢劫、社会失序与孩童被绑架贩卖的报导,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她曾经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蕞尔小岛曾有300年时间承担了人类文明发展在重要转折时的巨大阵痛。

海地,这个位在加勒比海地区,与多明尼加同属一个大岛,海地面积约是台湾的两倍大,此岛正是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美洲”的第一次航行中,欧洲人“第一次接触”美洲的岛屿。接着,她就被哥伦布命名为“新西班牙”(Hispaniola),献给了出资探险的金主西班牙,并建立了殖民地。

没想到这个岛后来还真的成为一只“金鸡母”,西班牙人役使海地的原住民以取得金子。金子与疾病,在以海地为背景下,上演着“哥伦布大交换”,当地原住民后来爆发了天花,人数锐减,从此退为弱势人口。金子还不是海地历史上最著名的产物。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启消费与历史研究的巨著──敏兹(Mintz)的《甜味与权力──糖在当代史上的地位》,就点出了糖与人类文明之间隐诲许久、却又极其紧密的关系。

敏兹的研究让学者更去发掘这个主题,彭慕兰与托皮克(Pomeranz & Topik)在其获奖论著《贸易打造的世界──社会、文化、世界经济,从1400年到现在》就专节介绍了海地的历史。海地是全球第四波甘蔗,由原生地随着暴力一路扩张到美洲的迁移地之一。

17世纪下半叶起,后来的法国殖民者在海地发展了制糖业,岛上来了3万多白人与48万奴隶,后者正是甘蔗种植园与制糖业兴盛的劳力来源。“奴隶”一直是人类历史上令人不能忽视的一页黑史,将近400年来,非洲就有约1千万人被迫到美洲去当奴工,其中,被运送到海地的人数比运到美国的人数还多一倍。这些过程背后的远离家园、亲人的血泪就为了生产出甜滋滋的糖供应以欧洲为主的市场,满足16世纪以来财富遽增后人们的口腹之欲。

18世纪近尾声的10年间,海地在法国大革命的激发下,爆发了近代最早的奴隶为争取人权、自由与独立的战争,也在19世纪初成立了世界上唯一在以奴隶为主干的行动中成立的国家。海地的名称也正式回归当时原住民对这块土地的称法。这个新生的国家就此摆脱了甘蔗种植园与奴隶监狱的命运,也从全球产糖经济的要角中退出。

历史过程中不能承受之重,使得独立后的海地明明可以走致富的老路,也不再重蹈祖先深刻经历过的“苦难”,再度去生产出全世界消费者趋之若鹜,又都开始付得起的“甜蜜”。

海地人再也没有找到另一个可以致富的产物,即使如此,他们也没有改变建国当下的发展方向,从此沦落为贫穷国家。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思考,在当时糖与暴力的历史主轴下,海地重获自由之身的建国者面临着生命、尊严与金权、财富的抉择,但是他们选择了坚持人性的尊严,不受财富“糖衣”的诱惑。

回到当下,7级强震的发生重创了海地,也让不再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情势关注的海地,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全球爱心涌入海地这个曾经牺牲土地与苦力,提供人们幸福滋味的国度。或许,海地的子民们因为地震暂时遗忘了黑奴祖先留下来的精神遗产,坚持生命与尊严的普世价值甚于财富的追求与物质的所有。

当生还的奇迹还在黄金72小时后不断地发生时,就表示神还在眷顾着这个苦难贫穷的“历史之岛”,生存下来的海地首都居民们定能撑过灾后的空乏,踏上重建之路,而现在也正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海地地震死亡人数已逾20万
支援海地归来 美国医生描述心碎之旅
联合国人权专家吁多边债主勾销海地债务
海地总理:地震罹难人数已破21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