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南庄.鹿场.日警纪念碑.神仙谷瀑布.石门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51
标签:

鹿场,位于南庄乡中港溪上源最偏远的山地。虽然是位处偏僻的部落,却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主要是因为十几年前一支汽车广告片。

广告画面中,汽车辗过崎岖不平的土石路,驶进偏远山区,既展现汽车优越的性能,也引领观众深入台湾山地部落。最后汽车抵达一处写着“鹿场”的村落。广告密集播出,鹿场部落因此知名度大增。

这是几年前的广告?是哪一款汽车广告?我早已忘记。“鹿场”这两个字却深植心里。今天来到了南庄的向天湖,距离鹿场已不远,于是便想来鹿场看看。

从东河往鹿场,约10公里的路程,只要沿着苗21乡道直行到底,就可抵达鹿场部落。鹿场对外的联络道路,早已铺上柏油路,所以不必担心路面颠簸或车子性能如何。道路沿着大东河深入山区,景观愈壮丽,河岸耸立的峭壁及峡谷地形,让人感受到此地早期交通的艰险。没有辟建公路以前,部落居民只能透过吊桥跨越溪流峡谷,以步行方式对外联络。

在抵达鹿场之前,沿途经过几个部落,“石壁部落”附近的石壁桥,可欣赏附近石壁峡谷的峭壁奇景,峭壁几近垂直,裸岩露出,矗立于溪岸。过石壁桥,不久,又遇见一处更巍峨的崖壁,名为“峭壁雄风”。三、四年前,一场台风来袭,造成这里发生大崩塌,使鹿场对外交通中断,仅能勉强通行。历过三年多来的整修,今年才完全恢复通车。


石壁峡谷。

走鹿场途中。

崩塌处,已整修。

——————————————————————————–


鹿场

经过“峭壁雄风”,抵达鹿场之前约1.5公里的“风美”,有一著名的景点-“神仙谷”,最近我曾看过电视旅游节目介绍这里。我经过时,适逢一辆游览车载着游客来访。我想先去鹿场,因此过而不停,等回程再来。

过风美桥,道路变为狭窄,道路蜿蜒爬坡而上,沿途出现一些民宿招牌时,就抵达了鹿场。

“鹿场”这个地名,顾名思义,昔日这里曾有为数众多的野鹿。附近还有“鹿湖”、“鹿山”等地名,可想见当年这里满山遍野鹿群的景象。如今的鹿场,山峦依旧,翠碧怡人,但这里已看不见任何的野鹿。回想我初次从汽车广告认识鹿场,所以记忆深刻,我想并不是因为广告画面中看见的景色,而是“鹿场”这个地名本身。

台湾人的潜意识或心理底层,大概对“鹿”存在着一种不自觉的喜欢。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从小吃鹿肉长大的。虽然历史记忆已久远,但读历史知道,三百多年前的台湾,曾创下每年出口二十万张鹿皮的贸易记录。野鹿虽然已从台湾的平野消失,但鹿港、鹿谷、鹿野、鹿窟、鹿湖、鹿场,这一个个流传至今的地名,总能勾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愫与渴望。台湾,有“福尔摩沙”(美丽岛)之美名,曾拥有数不尽的野鹿奔驰在原野。

苗栗南庄,是赛夏族的传统生活领域,鹿场部落却是属于泰雅族人。这得从两、三百年前说起,当时新竹五峰石加鹿一带的泰雅族人,循着霞喀罗古道,越过大窝山南侧鞍部,沿着比林溪,进入南庄,与赛夏族发生战争,而夺得这块新土地,然后建立起鹿山、鹿湖、鹿场等部落。

鹿场,仅有一条主要的街道,两旁有几间餐厅及充满原住民风味的民宿。鹿场,也称“陆家”,所以这里的一间警察派出所,就称为“陆家派出所”。当地旅游导览牌有介绍鹿场地名的源起,却未说明“陆家”的由来。“陆”与“鹿”同音,我猜想“陆家”原意可能就是指“鹿家”。


鹿场的观光指标。

陆家派出所。

——————————————————————————–


日警纪念碑

“陆家派出所”旁设有停车场,附近有较大的空地,是昔日鹿场国小旧址。

鹿场国小,有两栋旧建物,一间日式建筑,已呈荒废状态;另一栋是水泥平房的教室,目前做为泰雅族的部落发展协进会办公室使用。日据时期,日本政府将附近鹿山、鹿湖等部落的原住民,强制迁居至鹿场,以便于管理,同时在这里设置小学,以教育泰雅族幼童。

当时,日本人实施“理蕃计划”,进入南庄地区,以开发山地森林资源,这自然引起赛夏族及泰雅族人的反抗,日警多有伤亡。鹿场国小后山腰即有一座日据时代遗留至今的日警纪念碑。

循着鹿场国小旁的小径往上走,穿过林间,约3分钟,即可抵达这座纪念碑。山腰斜坡,以石块堆砌成的驳坎平台,上面竖立着一座纪念碑。碑石正面刻着“故新竹厅巡查五十岚长辉外拾名之碑”,背面则分别刻写着十位殉职的巡查及隘勇姓名,其中有日本人,也有汉人。五十岚长辉,是日本巡查(警员),战死于明治43年(1910年),其余九人,分别战死于1910至1913年间,一座石碑,见证了当时不平静的山地岁月。

历经多年的征讨及镇压,台湾总督府才使南庄的赛夏及泰雅族人放弃反抗。大正13年(1924年),日本人撤除隘勇线,在鹿场正式建立了驻在所(派出所)。这座纪念碑,则建立于昭和10年(1935年),由新竹州竹南郡警察课长来此勒石立碑,以追念在鹿场殉职的十名巡查及隘勇。


鹿场国小旧址。

鹿场国小旧址(从图左侧洗手台旁走往日警纪念碑)。

——————————————————————————–


林间小径通往日警纪念碑。

日警纪念碑。

石碑背面刻着殉职人员名单。

——————————————————————————–


神仙谷瀑布(左为鹿湖溪,右为风美溪)

离开鹿场,我来到风美的“神仙谷”。入口设有小型停车场,沿着石阶往溪谷方向走,约三分钟路程就轻松抵达神仙谷。

“神仙谷”,泰雅族语称“Kin bow Nay”,旧名“死亡谷”,是一处极为险峻的溪谷,因地层落差断层而形成瀑布。这处溪谷正位于鹿湖溪及风美溪的汇流处,巨大的砂岩形成的河床,又遇断层陷落,因而形成阶层叠状的双瀑布,流水顺着岩床奔泻而下,轰隆隆的瀑流冲入下方的水潭。

巨大的岩块,横亘于河床,左右两条河流形成两大瀑布,上下左右错落着大大小小岩块,流水通过岩缝而形成细线状的小瀑,构成一幅大小无数瀑布交织的美景。若是大雨滂沱时候,大小瀑布合流,则应可形成帘幕状的瀑布,景观或可类似于有“台湾尼加拉瀑布”之称的平溪十分瀑布。

神仙谷,溪谷及瀑布的景观壮丽优美,又如此容易亲近,自然可吸引游客前来。而原本溪谷地势险峻,河水湍急,易发生危险,“参山国家风景区”规划整理后,设置架高的栈道、凉亭及吊桥,游客可以轻松走至吊桥,从溪谷高空俯瞰神仙谷双瀑的美景。


神仙谷栈道。

神仙谷栈道。

——————————————————————————–


神仙谷瀑布。

神仙谷吊桥。


——————————————————————————–


石门古道

过神仙谷吊桥,有一条“石门古道”可通往下游的石门峡谷,是昔日石门与风美之间的古道。入口指标写着“步行约70分钟.出口因灾害封闭”。既然来了,就想走一趟看看。出口封闭无妨,可以原路来回。

石门古道的路况大致良好,沿途森林繁茂蓊郁,是极佳的森林浴。古道接近溪谷,环境潮湿,因此林相丰富,各种植物盎然生长其间。不过,这条古道的起伏较大,从神仙谷吊桥出发,得先爬坡至高处,然后一路下坡至石门峡谷,途中仅有一小段平缓的路段而已。尽管是一条不错的森林浴路线但由于入口的警告标语,加上沿途有不少陡坡,所以游客较少,部分路段杂草较多,但路径还算明朗。

去程多下坡,我只花了30分钟,便走完石门古道,抵达终点石门吊桥。吊桥下的溪谷颇深,两岸峭壁,正是“石门峡谷”。过了吊桥,走一小段路,就抵达出口,接苗21乡道。其实出口并没有什么灾情或崩塌,只是尚未开发整理而已。或许是少有人走,所以参山国家风景区也不急于规划及整理。

回程多上坡路,走了50分钟,才回到神仙谷。若要勉强指出这条古道的缺点,则可以用礁溪林美石磐步道与石门古道做一比较。论瀑布,神仙谷瀑布远胜过林美步道途中的石磐瀑布,而溪流美景,神仙谷亦不遑多让。林美石磐步道已成为观光热门步道,而石门古道则显得冷清,杂草逐渐侵入步道。原因无它,步道平缓易走,老少咸宜,则能吸引游客,建立口碑,一传十,十传百,自然就能吸引一波波慕名而来的观光人潮。

神仙谷最接近鹿场部落,又是一处深具观光潜力的景点,石门古道或许适合骁勇健壮的泰雅族人行走,但针对观光客,路线或许可稍做修正,使成为舒适的森林浴步道,再搭配瀑布双娇,相信必能使神仙谷的美名更盛名远播。

旅游日期:2008.06.18(写于2008.06.22)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神仙谷步道,约三分钟即可抵达神仙谷瀑布。


神仙谷,高架的栈道通往神仙谷吊桥。


神仙谷吊桥。


从吊桥上俯瞰神仙谷双瀑布。


石门古道。


部分路段杂草较多。


陡峭处架有栈道通行。


古道柳杉林。


古道终点-石门吊桥。


石门吊桥下方的石门峡谷。

相关新闻
反对党吁澳政府对以色列采取克制做法
北市信义.登南港山,看风云变色
澳反对党称其经济改革会使预算变盈余
被迫离开故土 中国动漫天王美国再获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