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美国Outlet商店六大消费陷阱

人气 1176

【大纪元7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吴约翰编译报导)美国的Outlet打折店(畅货中心)是许多来美国旅游华人喜欢光临的重要“旅游景点”,零售商为了赚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无所不用其极。WalletPop网站解析了商家的六大手法,下次当你准备到Outlet大捡便宜时,谨记下列要点,别掉进陷阱却不自知。

1. 以地点营造便宜假象

大部分的Outlet离市中心较远,一方面是因为租金较便宜,另一方面是要营造商品便宜的假象,让消费者误以为这样的“不便利”,一定有便宜可捡。零售商利用这种想法,让消费者以为Outlet的每件物品都比市区的低廉。

2. 当心建议零售价

大部分的商品都是以“建议零售价”标价,其实,“建议零售价”可能也是捏造出来的。许多商店都会自订建议售价,好让商品在折扣后看起来便宜许多。唯一应变策略就是:清楚自己要买什么;事先访价,了解市场行情;再依此比较Outlet里的价钱。不要被较高的“建议零售价”所蒙骗了,以为自己捡到便宜,其实不过是店家引诱消费者的花招而已。

3. 张大眼睛 不是每件商品都有折扣

以安德玛(Under Armour Outlet)为例,令人惊讶的是,店里的短裤居然没有比较便宜的,销售员的解释是:裤子是主打商品,通常主打商品是没有折扣的。如此一来,还不如跟长期往来的零售商购买,每年还会有消费总额的10%的红利退回。话说回来,一个不注意其实就会把短裤放进购物车里,以为Outlet所有东西都是比较便宜的。

4. 结账价钱多算了

在Outlet里,几乎没有人只买一件商品,多半都是大肆采购。堆满收银台等待结账的特价商品当中,就可能有一、二件“不小心”被多算了价钱,而你可能也不会注意到。最近发生在奥兰多Prime Outlets里的案例是,一件凯文克莱(Calvin Klein)的西装衬衫打六折,当下用手机计算出的价格是32.10美元,但结账时却显示36美元,虽然还是很便宜,但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往往消费者在还来不及反应价格的差异时,收银员已向顾客索取信用卡要求付费了。

之后,当顾客指出错误,价格被重新更正,店员也不好意思地道歉。价格错误源自于条码,收银员也不知道。因此,若不仔细注意,就白白多付了4美元呢!

5. 山寨货

这是Outlet业界的秘密,没有人愿意公开谈论。其实,很多商品都是专为Outlet制造的。别以为你买到的是百货公司贩售的精品,反之,通常是品质低劣、剪裁粗糙或布料便宜的山寨货,因此别冀望跟真品一般耐用持久。当然若你真的喜欢自己买下的东西,那就另当别论。但请谨记,就好比造假的建议零售价,别以为Outlet的商品都来自主流零售市场卖不完的存货。

其实,只有所谓的清仓折扣商店(clearance store)会以大拍卖方式,出售那些在百货公司卖不完的商品,例如内门‧马可仕清仓折扣百货 (Neiman Marcus Last Call)。

6. 无用的折价券

你可以在奥兰多的Prime Outlets用7美元买一本折价券,想要省钱但最终可能还是不划算!有许多折价券必须消费100美元以上才有折扣,一般小额消费根本不适用;或是该商品只有打九折,根本不符合效益;折价券通常在特卖期间不得使用,更吊诡的是,很多店家似乎一年到头都在特卖促销。

此外,满额赠送神秘小礼物,也是刺激消费的手法,但往往可能只是廉价品或没有价值的东西,曾有顾客得到的礼物是个“坏掉的”的闹钟。

其实折价券可在购买高价商品时发挥效益,像是皮衣或珠宝等。即便仅提供100美元以上商品的九折优惠,都是划算的。例如以九折折价券购买原价300美元的皮衣,足足可省30美元,便远远超出7美元的折价券成本了。

还是那句老话,“知道你要买什么”以及“结账前算好价钱”,才不会多花冤枉钱。

最后,还有一种方法可让你在outlet里掏出钱包,但这绝对是自己的错:为了省钱而消费。假使你听到自己说:“这不买不行!太划算了!”那么请再冷静思考一下,你也许不需要花这笔钱。下次在你走进购物中心前,确实知道自己要买些什么,才是真正的省钱之道。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全美零售联合会 分享促销策略
能源零售商强行促销 招致消费者投诉上升
沃尔玛促销部外包 裁员万余名员工
民生品促销  量贩超商比便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