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暑期阅读侧记

——推介苏雪林《学潮篇》

荆楚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8月21日讯】酷暑季节,骄阳似火。女儿暑假,贪玩成性。平日对父,傲视蔑蔑,视如无物。且口齿伶俐,言辞尖刻。出语刁蛮,我不能对。我虽不以“家长作风”为然,然对其不懂“礼数”,亦颇感伤心和无奈。

妻子还算是个合格的妻子,但不是个合格的母亲。她是个“现实主义者”。认为那些不能“当饭吃”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她也承认我是“满腹经论”,但“生不逢时”,纵使努力,也是白费。因而她对我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探索,常嗤之以鼻。我因写作被捕,她认为“是自讨苦吃”。我有时沉湎于写作,偶尔忘记顾及家务,她辄詈詈不休。为减少“冷战”的可能性,我只好含忍之。因为“冷战”一开,十天半月也无法鸣金收兵。一旦进入“冷战”状态,则十分苦闷,心情很坏,连阅读尚无以专注,更别说运精气于笔端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女人的理解、支持和体贴,对男人事业有成,确实太重要了。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可谓至言也。以我的理解,女人的怀抱,应是男人精神远航停泊的港湾。

忆孩子受教之初,我对孩子言传施教,妻不能领悟,辄当着孩子跟我大吵。不但施教作用等于零,反而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只能“知难而退”。直到今日之我行我素,有持无恐,娇横刁蛮,傲视篾篾。悔之已晚。

我很想把这些情形记录下来,以为家教鉴镜。但颇多顾忌。且写下之后,就是一本厚厚的书了。而我对大部头书稿之写作,实不敢“痴心妄想”。两本早已打好腹稿的著作,一直不敢动笔。

一是《破碎的田园》,是以我家族盛衰为主线,虽管中一斑,亦可知全豹。以揭示当今农村荒凉衰败的历史原因。也算是一部家族史吧。这部书稿立意早于雅可夫。雅可夫早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写出来了,而我仍沤于肚中,说来脸红。

一是《迷惘——一个原银行员工的心路历程》,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描述中国官场的潜规则,次生文化,逆向淘汰机制,人性异化等主题。已写了一半,再也不敢写下去了。何况时有论题孕于腹中。

去年十月,趁老母身体稍安,乃应诺去上海一游。顺便去寻找那套重要的史料丛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因为该书在上海出版,想看看浙江路各大书店有存底否。结果是找遍了各大书店,均不见踪影。害得一位上海姐姐陪着我穿梭,差不多把脚都走出泡来。

在上海期间,承蒙上海网友的多方照应,我感激不尽。如有一次与网友聚餐,谈得投缘,竟忘了时间。直到老板以“打烊”委婉相催,我们才如梦初醒。

还有一次聚会时,我于旅店刚读完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遂慨然而叹曰:“龙应台能写出如此荡气回肠的作品,实有赖于港大当局和她的朋友们。他们不但能理解这种创作之重要和艰辛,亦为她写作此书提供了诸多便利,我对此感触颇深……”

遂有网友接茬曰:“以荆楚先生之学养和文笔,如能提供较好的创作环境,文学贡献应不在龙应台之下……”我愧不敢当。

又有网友提议成立“困境作家创作基金会”……我无功受禄,愧不敢受。

那次上海之行,还有一件事儿,颇值得一记。那就是上海火车南站的整体规划设计。按理说,车站类公共建筑之设计,以清晰明快、方便旅客为最高原则。但上海南站却与此“道”背道而驰。进得其中,如入迷宫。站内乘办,纵使熟悉者,亦感晕头转向,不辨西东。虽造价高达30余亿元,虽高耸的钢构穹庐美轮美奂,然华而不实,败絮其中。为公共建筑整体规划之败笔典型。与北京“江泽民的蛋”南北对峙,竞相“伯仲”。不知全国有多少这类公共建筑,虚耗国人之血髓。

言归正传,记得当年与行长政见不合,遂被贬入中心机房,任系统管理员。那种工作,虽有处理故障、更换软硬系统之连轴辛劳,但平时只要电脑运行正常,局域网畅通,当班者自可逍遥自在。同事们遂用闲暇打游戏,打得天昏地暗,硝烟迷离。而我对之不屑一顾,认为是浪费生命,虚掷寸金。遂利用这难得的清闲,用心读书,刻苦钻研。

看今日之大街小巷,到处是牌声阵阵,麻将哗哗。赌资虽有大小有别,然无不以赌为乐。再看看众多网吧,阅读者少之又少,竟有九成以上沉迷于“网游”。令我喟叹世风之衰败颓废,人群之空虚无聊。大抵人们勤劳上进无法获得应有的报偿,而一旦拥有特权和官本位,则可以轻松拥有一切。熏染日久,遂酿成这异常颓败的世风,遂酿成这钻营竞奔的官场生态,遂酿成这枉法贪脏、虚伪无耻、俗不可耐的执柄人群。

世风如此,孩子单纯无知,岂能不染世风。女儿高考结束,遂整日外出,深夜不归。令我惊悸难安。需再三催请,才姗姗来归。开始只推说与同学玩耍。后来才弄清,她一直泡于网吧,沉迷于“网游”。问及缘由,乃埋怨家里的电脑配置太低,玩不了“仙剑”。

我一咬牙,即去组装了一台新电脑回来,配上中端显卡。这样一来,虽让我稍省担忧了,但她却占着网线,玩得废寝忘食,不顾一切。我几乎没有上网的时间了,只好展卷阅读。

继读完宋益乔以诗笔写成的《梁实秋传》后,又下载和读完《梁实秋文集》一个选本。早几年曾看过苏雪林《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印象深刻,多年不忘。乃插隙在网上找到《苏雪林文集》,一读之下,其文笔之清丽流畅,隽秀可人,令我眼睛一亮,相见恨晚。

读完《苏雪林文集》,意犹未尽,又找到她《我论鲁迅》一书。展卷之后,更不忍释手。特别是读完书末所附之《学潮篇》后,更对其钦服不已——她于娓娓行文之次,便将当年学潮异常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条分缕析,清晰明了地勾勒出来。下笔有如神助,叹为天人。非一般作者笔力所能及。

苏先生为文,清秀典雅,惜字如金。横构纵笔,思路清晰,脉气贯通。用典譬喻,水银泻地,珠落玉盘。析疑解惑,气势如虹,力透纸背。行文句读,抑扬顿挫,读之锵然。字里行间,彰显出一种赤子情怀,谦谦之风。其蕙质兰心,坦率真诚,大有别于鲁迅之尖酸刻薄,装腔作势。更与李敖的痞子气有霄壤之别。实与梁实秋谦谦之风相伯仲也。为岛上两枝竞美争艳的奇葩。我虽不敏,甚私爱之。

大陆沦陷于苏俄傀儡之手,思想文化亦随之窒息,遂使文坛暗淡无光,竟不能与偊偊一岛比肩。只造就一种矫虚无耻的文风,只养成一代犬儒。而岛上却是巨掣如林,文曲崔灿,人才辈出。如白先勇、龙应台辈,就是后进巨笔之代表人物。

我在网上只找到《我论鲁迅》的繁体竖排扫描版,于横屏电脑上展读,颇感不便。乃谋将全书录入电脑。一为方便读者,二为自己再仔细领悟苏先生之妙笔也。

遂把《学潮篇》先行录入。因其既揭示了震惊中外的武汉大学“六一惨案”之深重黑幕,亦揭露出共产匪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本质,实为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

但随着“汉字简化”而“合并”了很多词汇,从而造成今日电脑字库所阙如者,只好以括号注明。亦从未写过“自曝家丑”的文字,今日纵笔牵出,中心歉然。均望读者谅之。

写于民国99年8月18日(2010-8-18)晚上,于《学潮篇》录入完毕之际。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组图:武汉天燃气管道爆炸 万人逃离
40分钟内 心脏骤停39次 56岁男士复苏
武汉暴雨 轿车被涵洞积水1分钟“吞没”
最牛违章建筑  7层楼“悬空”滚滚河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