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祖祥:仗义每多屠狗辈?

苏祖祥

人气 23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1月10日讯】星期五(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中午,我下班回家,经过仙下河边的农家风味一条街,老远就听到凄厉哀恸的狗叫声。渐渐走近,只见花江狗肉餐厅的两个伙计,站在一个狗笼子前,一个用铁钳子掐住狗的脖子,一个用木棒狠狠地敲打狗头;不一会儿,那只狗就没有声音、也没有挣扎了。狗的下半身还在笼子里抽搐,脑袋则在笼子外面耷拉着;笼子内的四五条狗瑟缩着挤在一起,用哀怨惊恐的眼神看着路人。此刻,一个年轻的妈妈骑着自行车,车后座上坐着她的八九岁的儿子;小男孩可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残酷虐杀的场面,盯着杀狗的伙计和狗笼子目不转睛地看;妈妈则以母性的慈爱抵抗赤裸裸的凶狠,不断的对孩子高声说着“不要看!车过头来!”。此境此情,既让我看到屠狗师傅的毫不掩饰的狞厉惨酷,又让我看到家庭教育在社会教育面前的苍白无力。我只好仓皇地疾骑而过。

古诗有云:“仗义每多屠狗辈。”这一诗句意在赞许处于社会底层的屠狗之辈的侠义粗豪。然而,在等级尊卑、弱肉强食的思想浸淫之下,如今要体会豪侠仗义、同情弱者的氤氲情怀,只怕是如天方夜谭一样遥不可及。这种美好情感的流失,只能说是拜传统文化所赐,因为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等级尊卑、歧视仇恨心理。在忠孝节义观念的支配之下,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支配下,在“万般皆下品”、“做得人上人”的教导支配下,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歧视、仇恨心理支配下,我们歧视“难养”的“女子与小人”,歧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差生,歧视成绩不好或家庭条件差的同学,歧视老弱病残,歧视外地人、外族人,歧视傻大黑粗的“黑鬼”,歧视智力低下的苕气、脑残,歧视道德低下的坏人,歧视瘦弱羸老的残障者,更加歧视猪狗不如的禽兽——最终,我们歧视来歧视去,除了高踞金字塔顶端的通吃小点子的赢家可以睥睨众生外,每个人都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

很大程度上,这是那些只为权势者量身定做的等级尊卑、歧视仇恨的思想和制度造成的——这种思想和制度既在器局境界上显得狭隘伧俗,又在逻辑思维上显出不能自洽的荒唐可笑。我们从歧视一个人,到歧视一些人直到更多的人;从我歧视别人,到别人歧视我直到我们相互作践;从歧视、欺负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到虐杀动物直到体会生杀予夺、莫余毒也的快感。

然而,平等和博爱的阳光还是毫不吝惜的洒在我们头上:我们在影视里见识到义犬莱西与主人之间的生死不渝,见识到女士优先(Lady First)是文明社会的一种常态,见识到善待俘虏、善待囚犯、善待流浪者以及其他弱势者,见识到动物福利政策之下的无痛屠宰法。于是,NGO组织以及政府开始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和关爱,在城市道路建设上也学会为盲人设置盲道,电视节目也开始为聋哑人打手语,志愿者为栖栖遑遑的上访者送去棉大衣和热馒头;我们有收容流浪猫和流浪狗的善举,我们有学习韩国禁止屠宰圣伯纳犬的提议,我们开始学会保护野生动物。这些举动绝不是邯郸学步,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活得有尊严的不二法门。

人道主义不是一种抽像的教条,不是某个地区的山寨帮规,不是某个阶级的独享专利,而是每一个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保证和前提;人道主义是把每一个人都当人来看待,而不是只把一部分当人来看待;人道主义不只是把人当人来看待,甚至把动物都当做地球上的居民来看待——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摆脱动物世界强者主宰一切的丛林法则,才能祛除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魅影。

相关新闻
苏祖祥:出国的权利、女生的眼泪及其他
苏祖祥:超越死亡和恐怖
苏祖祥:王千源——陈少敏——林昭
苏祖祥:哀悼日和民间捐款之后应该是政府赔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