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俄罗斯怕中共而非日本

几十年的千岛群岛争端很可能成为俄罗斯与其宿敌——中国的问题焦点。

人气 43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3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清怡编译)近几周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似乎把俄罗斯再次带回到亚太地区来。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日本研究主任迈克尔·奥斯林(Michael Auslin)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第一件事是继去年十一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登上了南千岛群岛的国后岛,俄罗斯国防部长最近又对国后岛进行“军事视察”。第二件则是俄罗斯转向关注太平洋海域,俄海军将花费1.5亿美元拟在未来十年内在这一海域增加几十艘潜水艇和战舰。第三件是俄罗斯将布置S-400地对空导弹和反舰巡航导弹以保卫千岛群岛。

这一系列举动都与长达七十年之久的日本与俄罗斯的千岛群岛控制权争端有关,从中似乎显示出双方关系的恶化。这是二十年来,莫斯科首次在北太平洋突显自己的存在。

然而,这一切也可能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及首相普金对付其真正的老对手中国所做的一系列铺垫工作。因此,东京、莫斯科需要对双方出现的新危机有所警惕,并可能考虑联合起来共同面对来自中共的安全挑战。

自19世纪中叶,俄罗斯和日本就在西伯利亚和千岛群岛领土问题上对峙。中俄间冲突则更为久远,可追溯到17世纪晚期。在中俄数千英哩的国界线上,双方最后一次发生冲突是在1969年。虽然日本在地区霸权的争夺上并不是新角色了,但俄罗斯和中国一直自认为是欧亚大陆的真正霸主。

由此也引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上述这些动作是否表示莫斯科方面在亚太地区作出了明显的战略调整?第二,如果是这样,梅德韦杰夫和普金目前以及最终的目标又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可简单的解释为:因为莫斯科将把未来利益更多关注在亚太各国上,如同其它世界大国一样。在东北亚地区,俄罗斯在世贸体系中的角色主要是生铁和能源的供应者。

然而,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势力的扩张还有一个政治因素,部分原因是平衡与中国、日本以及其它国家在出口协定谈判中的关系。莫斯科在对待与中国的关系上,不想如对待蒙古国一样消极,也不想像对待澳州一样孤立。另外,其极力巩固军事力量的行动都直接表明了这一点。

更为重要的是,梅德韦杰夫和普金似乎将在俄罗斯长期主政,他们的终极目标可能是限制中共在这一地区的势力膨胀。中俄双方都明白,俄罗斯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亚地区生铁和资源丰富,这对于军事力量强大的中国日益具有吸引力。

从木材到原油和天然气,甚至包括淡水资源,西伯利亚为中国提供了很多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保障,也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举个例子,估计到2035年,中国的净石油进口量将翻四倍多,达到每天1400万桶。然而,位于中国北方的西伯利亚,蕴藏着俄罗斯65%的石油资源以及85%的天然气资源。

然而,在从乌拉尔到勘察加半岛的这片面积超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西伯利亚只有2500万居住人口,再往东的远东联邦区只有700万人口,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只有一个人。而在边境线另一边的中国几个省,却居住着1亿人口。

据官方称,只有5万中国人居住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但中国商人却已经控制了那里的大部分贸易。从地缘战略角度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力将随着该地区俄罗斯人口的缩减而与日俱增。未来中国可能会在这一地区拥有业主权益。

日本绝无可能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它只是中俄之间明显暗斗的掩护。看到中共对西伯利亚地区兴趣渐浓,莫斯科和东京方面是否有可能共商亚太地区的未来地理政治环境呢?

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需求方面,日本也寄希望于俄罗斯。同时也看到中国逐渐显露出对途径日本海域的北极航线渐感兴趣。在中国与欧洲贸易之间,一条北方航线可以避免在中国南海出现政治争端。随着中国北方海域的航运增多,无论是从俄罗斯还是未来欧洲方面看,日本都会对中共海军有所担心。在中共海军军力增长的情况下,日本的担心与俄罗斯对其太平洋贸易航线的担心不谋而合。

一些人,包括中国人本身,可能都会认为北京方面永远不会做出任何类似向西伯利亚扩张的不安定举动。就在俄罗斯这片广袤而荒无人烟的土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生铁资源。然而,面对这个急需生铁资源的正在发展的中国,俄罗斯已经有所行动。美国和日本对东北亚地区可能出现的破坏和不稳定局面会有相似的考虑,以免发生过去很多国家出现的状况,出其不意被击败。

相关新闻
外电﹕俄罗斯挑衅 中共政权玩中亚牌
民调:中共与俄罗斯国际评价 趋于恶化  
北朝鲜发射火箭 联合国受制中共俄罗斯
俄罗斯关注中共反导弹拦截试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