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总督岭古道.五坑山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38
标签:

莎士比亚说:“玫瑰即使不叫做玫瑰,依然芬芳。”话虽如此,但拥有一个美丽响亮的名字,总是较能引起注意,尤其是身处这么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

例如脸书相簿如云,若只匆匆一瞥相簿标题,有东施、南施、西施、北施,大多数的(男)人大概都会先点选西施相簿。内容未知如何,但名字吸引人,毕竟较容易受到注意。

旅记尚未进入正题,所以先有这番感触,是因为今天所爬的五坑山,其实早就听过,只是没有认真注意而已。直到最近当地民众整理五坑山步道,举办活动,改名为“总督岭古道”。不仅有了古道之名,还挂上响亮的总督名号,看到名称,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目光不被吸引也难。

详查其内容,五坑山确实拥有不少历史遗迹,例如台湾总督府古碑、炮台遗址等,而自然风光也颇具特色,山顶可以观山、观海、观日出,还有夫妻奇树可观。而五坑山步道相当平缓,大约一个小时就可走完,正适合此酷暑季节、登山意懒的时候。


深澳坑路(右前方巷口为141巷)

五坑山,位于基隆市的深澳坑路,离八斗子不远。若从台北开车前来,交通极为便利。多便利呢?一旦车子开上中山高,至五坑山登山口,中途只需经过两个红绿灯。

走中山高,来到暖暖,再接62快速道路,从18K下交流道(往八斗子),遇第一个红绿灯左转,就是深澳坑路。

续行不久便抵达深澳坑路141巷口,就是五坑山登山口了。路口附近的站牌为五坑口站。五坑是当地地名,反映出这一带的聚落与开采煤矿有关。基隆这附近曾经蕴藏丰富的煤田,早在清朝时代就已开采。中国第一座以机械开采的近代煤矿(清国井)就座落于离此地不远的调和街236号附近。而如今都已走入历史,矿坑尘封已久,五坑口已无矿场设施与煤尘烟味。

停车在141巷口附近福源宫旁的马路。福源宫是一间新改建的土地公庙,庙旁有一块大正七年(1918)的古碑。走到141巷巷口,看来只像寻常巷道,巷口未见登山指标或古道导览图。

走至巷底的洗衣亭,才看见了“总督岭古道健行既绿竹笋季”的活动指标牌,循着指标方向,走一小段山沟旁的水泥路,就进入了绿竹笋林区。


福源宫古碑。

深澳坑路141巷。


总督府牌碑(明治35年)

盛夏的清晨,气温还算温柔,走在绿竹林区的平缓泥土路上,颇觉怡然自在。一小段竹林路之后,变为土阶上坡路;几分钟后,爬上山棱,又变为平缓的土路。遇一座输电线杆柱之后,来到了分岔路。右往总督府牌碑及五坑山,左往夫妻树。

先取右行。循棱缓缓爬坡,不一会儿就抵达总督府牌碑处。一根长长的石柱,四面都有刻字,字迹已模糊,仅“总督府”三字仍清晰可辨。这块古碑就是“总督岭古道”命名的由来了。

旁有小解说牌,说明石碑立于明治三十五年(1902)六月三日,旁注“距今约118年”,却是计算失误,又注明“大正五年发迹,以前为管制区”,则这牌碑应是当年的界碑,表示这里已属于军事管制区。至于大正五年(1916)“发迹”所指为何?是否表示五坑山的炮台遗址是大正五年时建造的呢?解说写得简略,所以无法得知。

过了总督府石碑,山径突然转为陡上,名为“好汉坡”。不过仅一小段而已,轻松登爬抵达上方,又遇岔路,右往八斗子调和街。续直行没几步,就是五坑山炮台遗址。五坑山的基石位于炮台土丘的上方,从一旁的小斜土坡爬上去,轻轻松松登顶。


五坑山炮台遗迹。

五坑山炮台遗迹。


五坑山观海平台眺望基隆屿

五坑山,又称“深澳坑山”,海拔154公尺。山顶有圆状的战壕遗迹,而山丘后方背海的林间小平坦地,有石砌的残墙遗迹。从现场看来,这里仅是一处小型的炮台阵地而已。

由总督府的碑柱,大概可推想此处炮台设置于日治初期,而若追溯历史,则最早可能是建于光绪10年(1884)的清法战争期间。当时基隆曾是主战场。法国觊觎基隆煤矿,将领孤拔率舰强攻基隆。由于清军缺乏制海火力,于是选择向后撤退,沿着基隆外围的山头棱线,建立起一道道的防御堑壕阵地。

法军占领基隆,却困守港区,无力向外突围,而清军试图反攻,亦无法收复失土,双方形成拉踞战。直至光绪11年4月,清法和议,法军才退出基隆。五坑山的炮台阵地,可能在当时就已存在,而在后来被日军继续使用。

从五坑山炮台遗址,续行约两分钟,来到一处空旷地,为观海平台。站在此处,正可感受到此地在当年的重要位置。平台与基隆屿遥遥相对,监控着八斗子一带的海岸,而清代官营的八斗子煤矿(清国井)就在山脚下的不远处。

此处为五坑山视野最佳处,可观日出及山海美景,这里昔日亦属于军事管制区,而遗迹无存,空旷泥地,有稀疏林木,林间有木椅,供游客休憩之用。

观景平台另一边有陡下的土阶,号称“101小天梯”,与方才爬上来的“好汉坡”相当,都只一小段陡坡而已,抵达下方,山径又变为平缓,不久即接回主步道。由此取右行,可出深澳坑路109巷的登山口,取左行则可经过夫妻树,循原路返回141巷登山口。


夫妻树

由于想一睹夫妻树的面貌,于是取左行。约三分钟即看见前方路旁的斜坡有两棵树相依偎,就是所谓的“夫妻树”了。

夫妻树的树干并不大,以前未竖立解说牌时,山友经过此处,往往未多留意而因此错过。夫妻树奇特的地方,在于树根拥有大板根;由于斜坡土石裸露,泥土松软,容易流失,为了求生存,夫妻树的树根演生出巨大的板根,以防土壤流失。露出土外的板根竟长达十公尺以上。

夫妻树的树根紧密交缠在一起,同心协力,对抗土石流失,所以有夫妻树之称。而细看夫妻树,也觉得颇有意思,两棵树的姿势仪态一副恩爱模样,其中一棵树干的树瘤恰似女性双峰,使得一夫一妻的夫妻树意象更为传神。

由夫妻树续行,约三分钟即可返抵刚才往五坑山总督府牌碑的岔路口,再循来时路下山,约十分钟即返抵登山口。看看手表,才上午八点三十分而已。

回桯,顺道参观附近的清国井遗迹。第一次探访清国井,已是六、七年前的往事了。通风井遗迹依旧隐身于调和六桥旁的236号民宅旁,而当年清廷官矿主井的位置却依然晦而不明。

因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开幕在即,调和街已拓宽整建为四线大道,将来观光游览巴士飞驰而过,车上游客可曾知道光绪元年(1875)清代第一座现代化的基隆煤矿就座落于调和街的路旁?基隆煤矿与基隆的历史紧密相连,一百多年前,千名法国军人为了得到它,魂断基隆二沙湾;一百多年前,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为了基隆煤矿弊案而黯然丢官,因此中断了台湾现代化的努力。

这么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遗址,多年来却仅有鸡笼文史工作室所竖立的清国井遗址石碑默默的伫立于调和街236号民宅旁的隐密处。笔直宽阔的调和街大道上,却完全看不到任何官方的指标或导览文字。


夫妻树之夫妻依偎。

夫妻树之妻树。

清国井。

旅游日期:2010.07.06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总督岭古道路线指标(位于深澳坑路141巷内)


沿着山沟旁的水泥路进入。


绿竹笋小路。


一小段土阶路后,山径转为平缓上行。


岔路口。取右上往总督岭牌碑。


棱线林径。


明治三十五年总督府牌碑。


好汉坡。


五坑山炮台遗址。基石在右侧土丘上方。


五坑山观景平台眺望基隆屿。


101小天梯。


夫妻树。


返抵登山口。登山口旁有一洗衣亭。


清国井遗址(通风井遗迹,已水泥封盖)。 位于调和街236号(日式木造民宅)旁,路口为调和六桥。

相关新闻
台北坪林 .鬼子濑尖(大尾山步道).水耸凄坑溪步道
坪林.台北坪林茶业博物馆.虎字碑
台北八里.挖子尾自然保留区
台北乌来.加九寮步道.乌来瀑布风景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