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坪林 .鬼子濑尖(大尾山步道).水耸凄坑溪步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283
标签:

鬼子濑尖,是坪林三尖之一,乍听到这样的山名,就可猜想这座山令人生畏,否则当地人不会用“鬼子”来命名了。

我来坪林旅游多年,喜欢这里的好山好水,但或许是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于雪山隧道口远后方这座尖耸的鬼子濑尖,从未曾认真的留意过。

近日阅读到山友李兄的《早安登山》网志,推翻了我对这座山的刻板印象,原来鬼子濑尖已不是我想像中的荒山冷径,如今沿途多已铺设完善的枕木或木板土阶,是一条路径及指标都清楚的登山步道,而登山口就在茶业博物馆旁,读之令人怦然心动。

一大清早,先送女儿上学,再从内湖出发,约二十分钟,已穿过彭山隧道,翩然来到坪林。抵达茶业博物馆,步下车,便感受到坪林山城清晨的清新空气;博物馆前的坪林拱桥旁,水滨树上栖息的鸟儿,或立于溪忙觅食,或停伫枝巢交头接耳舞翅嬉戏。赏鸟人也起了大早,在桥上或路旁架起高倍数望远相机,摄取鸟姿。这里的北势溪畔,至少栖息了一、两百只鸟,以鹭科居多,将绿树头上点缀白朵朵点。


坪林拱桥旁的水滨有鸟群栖息。

坪林石雕公园入口(坪林茶业博物馆旁)。


坪林生态园区观景平台

茶业博物馆右旁的坪林石雕公园入口有大尾山登山步道导览图。这条步道全长3.2公里,鬼子濑尖位于1.9公里处,登顶时间约须一个小时。

进入石雕公园,沿着步道,顺游茶业博物馆后方的坪林生态园区,观赏园内种植的各种茶树及园景,然后往上走,穿过柳杉林区,爬到山腰上的观景平台。此处居高临下,为眺览坪林山水的好景点。

观景台后方有卵石铺成碎石子阶梯往上走,抵达步道尽头,即进入森林小径。从此走于林间,落叶泥径,颇有幽意,一路爬坡,陡坡都铺有枕木阶,偶遇稍缓的山路,但随即又是陡升的枕木阶,愈爬愈高。

爬上一棱线高处,路旁出现一片群聚的双扇蕨。双扇蕨低矮,因而出现一展望点,正遥见北宜高速公路朝此山而来,坪林交流道就在下方,这里约位于雪山隧道的上方,隧道就在脚下的三百公尺深处。

续行,抵达更高处后,山径转为下坡路,如此上下两、三座小山头,脚力尽出,汗水淋漓,颇觉畅快。山行至此,未见人迹,然因山径迷人,路况良好,令人陶然其间,而不觉得已渐近鬼子濑尖。

经过一水泥界柱之后,又穿越一大片竹林。竹林区最易令人迷路,如今已铺设木阶,蜕变成幽雅林径。通过后,不久便是最后的攻顶陡坡,须拉绳爬上,但最陡处亦已铺设枕木阶,所以顺利的登顶鬼子濑尖。总计花了80分钟。


森林小径,优雅怡人。

枕木土阶,一路向上爬。

木板土阶。幽径通竹林。


鬼子濑尖,海拔636公尺,有一土地调查局图根点

鬼子濑尖,海拔636公尺,有一土地调查局图根点基石。山顶仅一隅有展望,遥见北宜高速公路穿出彭山隧道,蛇向坪林而来。山顶有数棵松杉之树,不知其名,应是当年日本人造林的遗迹。

鬼子濑尖,又名“大尾山”,所以这条登山步道名为“大尾山步道”。鬼子濑尖,山名起源为何?我找不到确切的说法。但从坪林的拓垦历史来寻找蛛丝马迹,则大约可想而知。坪林的开拓,本由北势溪岸的平坦地,渐次向山区高处拓垦,拓垦初期,凶险未测,在坪林居民眼里,鬼子濑尖便有如鬼魅般,而如今此山南侧的山地区,已开辟百年以上,茶园农家,岁月升平,不再汹汹扰嚷,于是较合宜的大尾山称呼便取代了鬼子濑尖。

若只登鬼子濑尖,则应以原路折返为佳。我想完整的走完大尾山步道,于是仍向前行。经过一小段棱线起伏路,接着转为下坡路,走来更惬意。约15分钟,通过茶园,进入柳杉区,夏蝉鸣声如笛,不久便出林道,接水泥产业道路。左侧有条岔路,可通往坪林三尖的源茂山及和尚髻山,一次连登坪林三尖,已属健脚豪杰之士,非我所敢盼想。

沿着马路下行,来到了大湖尾这山区聚落,从此地还要走三公里的产业道路,才能返抵坪林茶业博物馆。幸好今日天气阴凉,若遇艳阳天,则山客应有悔。


大尾山步道,通过茶园。

走产业道路,往大湖尾聚落。


大湖尾聚落

大湖尾,是指山中平地尾端的聚落。大湖尾拓垦的时间较晚,直到光绪初年,才有泉州人王粉来此开辟。后来行政区被划入水耸凄坑,所以此地民宅门牌都使用冷耸凄坑的地名。

水耸凄坑,在日治时期是当地庄名,冷耸凄坑庄范围颇广,从山脚下临近坪林茶业博物馆的大湖尾产业道路延伸至尾端的这处聚落,整个山区都属于水耸凄坑庄。

水耸凄坑,地名颇奇特,是指坑谷水流急湍的意思。凄耸,闽南语音为“ㄑㄧ  ㄑㄧㄤ ˇ”,形容瀑布或急湍水由高处往下冲的冲击声。由此看来,最早期的地名可能是“水凄耸坑”或“水耸坑”。后来写成“水耸凄坑”,可能是以汉字记录地名时,将“凄耸”写成了“耸凄”了。是否如此,已无法得知。

沿着大湖尾产业道路下行,就可实地体会水耸凄坑地名的意义了。这里由于山势较陡,水耸凄坑溪的落差大,水流颇急,水声淙淙,沿途还可看见小瀑布,走过时,果然“ㄑㄧ  ㄑㄧㄤ ˇ”淙声萦绕耳际。

走柏油路,毕竟无聊。走到半路,望见下方山谷的水耸凄坑溪,旁有青青草地及步道,那就是水耸凄坑溪步道了。马路再迂回盘绕,竟与水耸凄坑溪步道逐渐接近,仅相距约百公尺而已。发现马路旁有小石阶可通往下方的农园,而农园矮篱之外,就是水耸凄坑溪步道了。于是取道农园,穿过芭焦树及小竹林,改走水耸凄坑溪步道下山。


产业道路旁的小瀑布。

俯瞰下方谷地的水耸凄坑溪步道。


水耸凄坑溪步道

水耸凄坑溪步道长约1公里,沿途草色青青,景致不俗。不过由于溪床落差大,水流急,因此溪岸设护栏,溪床多有拦砂坝,故不易亲水,溪流亦难见鱼踪,所以较难得到游客青睐,步道气氛冷凄。

约15分钟,抵达水耸凄坑桥,步道至此与大湖尾产业道路相会。续往下走,约七、八分钟,即返抵坪林茶业博物馆。

山友李兄旅记提及桥头步道入口处有一捐桥古碑,就座落于“山水龙吟”招牌后旁桥头的步道入口。昭和11年(1936),当地民众捐钱修造水耸凄坑桥,在桥头竖立这块石碑以为纪念。如今旧桥已改建为现代水泥桥,而石碑仍保存于桥头。

石碑古朴有致,虽历经岁月磨痕,碑文仍清晰可读,上面刻着的姓名,大半为钟姓人家,见证了水耸凄坑的拓垦历史。道光初年(1820s),泉州钟姓人家最先进入此地拓垦。百年之后,钟姓人家仍是水耸凄坑的大姓人家,反映于这块修桥古碑上。

古碑保存至今,转眼又近百年。今日水耸凄坑的钟姓子弟见此古碑及先人姓名,怀想祖先,渡大海,入荒陬,将此鬼濑山区化为坪林大尾,内心应当有所感念与启发。


水耸凄坑步道入口的古碑。

水耸凄坑桥捐修古碑。

旅游日期:2010.06.02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鬼子濑尖。


坪林生态园区观景台俯瞰石雕公园及坪林老街。


大尾山登山步道。爬向鬼子濑尖。


双扇蕨处,眺望北宜高速公路。


完善的土板土阶路。


最后的登顶路。


登顶遥望北宜高,蛇向坪林来。


大尾山步道,途经柳杉林,走向大湖尾聚落。


石碑名字以钟姓人家为主,见证了水耸凄坑的拓垦历史。

相关新闻
台北瑞芳.南雅奇岩.龙洞岬湾步道.鼻头角步道
基隆市.八斗子.望幽谷.潮境公园
台北八里.牛寮埔登山步道.观音山.北横古道小段
台北八里.八里左岸.老榕碉堡.大众庙.开台天后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