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中国“经济奇迹”的三大矛盾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6月17日讯】在过去近三十年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其他国家很少见到的持续高速增长势头。不少人认为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过程视为一个“奇迹”。但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藏着什么?《华尔街日报》16日刊文指出,美国即使在经济增速最快时期,要取得这样的成绩也要花上30年左右。不过,中国的经济基础开始出现裂缝。把这些裂缝称作三大矛盾吧。

矛盾一

文章指出,矛盾之一是,中共领导人一方面决定放缓经济增长步伐,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还要给工人加工资,给民众提供各类商品,这对于不愿让市场力量主导国民经济,害怕失去控制权的中国(共)政府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

文章说,对于现今仍供奉着马克思(Marx)和恩格斯(Engels)雕像的中国,工资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持续缩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很难成为推动更多消费支出的秘诀。而中国劳动力需求强劲,工人的工资增加较快,这是维持中国领导人重视所谓维稳的关键,也是推动消费支出、摆脱出口依赖的关键。

文章指出,不断上涨的工资正在稀释中国工厂的竞争力。一个众所周知的迹象是,美国服装品牌Gap在中国商店里出售的T恤衫上标着“马来西亚制造”的字样,最便宜的牙刷也为越南制造。

矛盾二

文章说,中国政坛最近的潮流话题是“人民币国际化”,而实际上,人民币目前基本上完全是一种国内货币。

文章认为,中国之所以要人民币国际化,既有民族自豪的原因,也有贸易大国买卖本国货币的渴望,还有就是,如果再爆发金融危机,中国人决心要像美国一样能获得自由、低息的外国贷款。

文章表示,但人民币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国际化,除非中国取消低利率管制,现在中国存款利率甚至都赶不上CPI涨幅。参与全球货币游戏意味着国民经济要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

文章说,中国富人们通过购置第三套和第四套房进行投机,而其他人因为房价太高连一套都买不起。驱动中国资产泡沫的是中国的货币政策,而非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的货币政策。

文章指出,美国利率低是因为美联储在刺激人们借贷。中国央行想减少贷款,但拥有强大政治力量的企业和政府借款人却阻止利率升高。

矛盾三

文章指出第三个矛盾,在经济每年增长10%的时候,看似一切顺利,但给经济踩刹车的举动对一个不信任自己国民的政府来说是个威胁。很多网站在中国被屏蔽,网民们痛斥政府的过滤减缓了网速,他们被限制在“中国的互联网”之内。

文章说,民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连外国游客都能感觉到很多人不信任政府。一位清华大学研究生在聊天时生气地问,国家的领导人都把自己的儿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可说的?

文章还说,在北京以北约60英里(约96公里)处的一个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十几幢简易的农舍,还有一幢崭新的、更宽、更高的三层砖房,它看起来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大家都知道是谁建的:当地的村支书。并且花的不是他的工资。

大陆官媒曾报导,中国贫富差距正逼近社会容忍红线,认为是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腐败问题,包括大量“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

文章最后强调,地基的裂缝不一定预示着崩塌,但它们是压力的痕迹,如果得不到处理就会动摇一座经济大厦,即使中国这座所谓“经济奇迹”大厦也不例外。

(责任编辑:林惟真)

相关新闻
美国商会:台过度依赖中国市场风险高
132公司列美证券交易黑名单 中国股泡沫破灭?
大陆房地产泡沫恐破 经济冲击大
华尔街日报:中国房地产泡沫开始泄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