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净茹:存天理 抑人欲(下)

萧净茹

人气 17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7月18日讯】除情欲外,人最难割舍的莫过于名与利了,下面的故事就是受名利的驱使而违背道义的一个例子。

汉朝一个名臣,姓朱,名买臣,表字翁子,会稽郡人。家贫未遇,夫妻二人住在陋巷蓬门,每天买臣去山中砍柴,挑到市中卖钱度日。因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肩上虽挑着柴担,手里还拿着书本,边走边朗诵品味。

有几个轻薄少年、孩童之辈,看见他又挑柴又读书,三五成群,嘲笑戏弄他,买臣全不在意。一天他妻子出门提水,看见一群孩子跟在买臣柴担后面拍手嘻笑,深以为耻。就劝阻买臣不要边卖柴边读书。觉得丈夫这么大年纪,如此疯疯癫癫的,被孩童取笑,感觉很羞耻。”

买臣跟妻子说:有人给他算命说他五十岁会做官得富贵。现在卖柴是为解决贫困,读书是为以后取得富贵,不相妨碍,由他们说笑话了。她妻子说:自古以来都没有卖柴的能当官发迹的。一定是那算命先生看见买臣疯颠的样子,故意耍笑他。

买臣说:海水不可斗量。姜太公八十岁遇到周文王被重用;公孙弘丞相五十九岁上还在东海放牧,整整六十岁才遇上当今皇上,拜将封侯。我五十岁发迹,比他们还早,劝妻子要耐心等待。他的妻子不相信他的话,认为姜太公和公孙弘丞相都是胸中有学问的人。而自己的丈夫即使读书到一百岁也不会有出息。觉得做买臣的妻子被孩童取笑,太倒楣。逼迫丈夫抛弃书本,否则就分道扬镳,不与他过到白头。更怕买臣影响她下半生的幸福。

买臣劝妻子,再过七年,他就五十岁了。前长后短。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不会再等多久就会过上好日子了。如果如此薄情离去,以后会后悔。他妻子求买臣给她“生路”,表示再也等不下去了。欣然出门,头也不回地决绝而去。

买臣感慨不已,题诗四句于壁上云:嫁犬逐犬,嫁鸡逐鸡。妻自弃我,我不弃妻。

朱买臣果然五十岁发迹,由同县人推荐,拜为会稽太守,走马赴任。会稽长官吏听说新太守将至,多派人夫,修治道路。买臣妻的后夫也在其中做劳役,其妻头发散乱,双脚赤裸,陪伴送饭,见太守前呼后拥而来,从旁偷看,正是旧夫朱买臣。买臣在车中一眼瞧见,还认得是旧妻,就让人叫她过来坐在车后面座位,带到他府中。旧妻羞惭得无地自容,叩头谢罪。并再三叩谢,后悔当初有眼无珠,愿降为婢妾,伏事终身。

买臣让人取水一桶泼于阶下,对旧妻说:“如果泼出的水可以收起,我就与你复合。念你我少年结发之情,把后园空地判给你们夫妇耕种自用。”旧妻羞愧无颜至极,到了后园,投河而死。

买臣妻当初弃夫而去,是嫌其贫寒。而今又想从新复合,是慕其富贵。利益左右着她的选择以至人生的结局。

情欲是属于私欲,人世间既然有情,又有欲望。如何取舍呢?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人欲是什么?“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熹认为,自然健康而情操高尚的生活,是天之理,因为人必须要吃饭才能活下去,必须有夫妻之事才能繁衍后代,而吃饭只要健康卫生即可,一夫一妻也更利于家庭和谐。所以饮食和夫妻是天(也就是“自然”)之理。饮食夫妻之上的淫逸欲求,则是人的内心欲望,。他要求做人要自然健康,夫妻和谐,而不要贪求淫乐享受。

如何能够让人性向善,不再被私欲所左右,少发生这样的历史悲剧呢?

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认为:天理就是人伦纲常、先天善性、本然之心。人欲则是对物质生活的欲求。天理和人欲是相互伴随但性质不同的存在,并且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之中。二程认为,人之所以会向恶,就在于其先天之善被后天的物欲所污染,天理被蒙蔽而得不到彰显。因此,人如果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偏离了天道,则会迷失于世间。

如果“灭人欲”不能完全做到的话,那么,克制私欲、抑人欲还是必要的,否则就会象朱买臣妻子一样,只顾眼前利益,从而被物质利益所左右,因而失去人生中更宝贵的东西。 @*

相关新闻
萧净茹:从中医层面看法轮功祛病健身的神奇功效
萧净茹:《庄子鼓盆的故事》的启示
冀书:黑社会大哥在监狱弃恶从善的故事
秦梦苏:“十年一代沟”怎么来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