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多维亚:苏联古拉格政治囚犯集中地

人气 13

【大纪元2011年09月26日讯】离莫斯科6百多公里远的俄罗斯莫尔多维亚共和国,因为在苏联共产党的古拉格劳改集中体制中扮演了特殊角色而声名狼藉。众多苏联名人,如歌唱家鲁斯兰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等人,都曾在这里的劳改集中营被关押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记者白桦自莫斯科报导,离莫斯科6百多公里远的俄罗斯莫尔多维亚共和国因培养出一大批获得国际比赛金牌的竞走运动员而闻名。但俄国知识界和人权活动人士说,莫尔多维亚更因为在苏联古拉格劳改集中体制中扮演了特殊角色而出名。

研究古拉格劳改营制度的纪念碑人权组织成员库佐夫金说,斯大林死后,苏联境内分散在各地的古拉格劳改集中营都相继被关闭,但唯独莫尔多维亚的劳改集中营保存了下来。

库佐夫金说:“大约从1961年到1972年这段时间,莫尔多维亚的劳改集中营是当时苏联唯一的一个政治集中营。这是个特殊的专门关押苏联政治犯的地方。”

库佐夫金说,苏联政府从未承认过莫尔多维亚的集中营是政治集中营,因为苏联法律没有政治犯的说法,持不同政见者当时都按照苏联刑事法律被判刑。此外当地还关押过许多前苏联一些共和国从事民族运动的人士。

众多名人在莫尔多维亚渡过铁窗生活


历史学家阿波洛莫夫教授和他撰写的苏共政治迫害历史书籍。(美国之音)

库佐夫金说,苏联著名作家帕斯杰尔纳克的情人伊林斯卡娅当年曾被关押在莫尔多维亚的劳改营中。帕斯杰尔纳克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因为撰写和发表了小说《日瓦格医生》曾遭受苏联政府迫害。

莫尔多维亚国立大学历史系主任阿波洛莫夫说,曾在莫尔多维亚劳改营中度过铁窗生活的不仅仅是持不同政见人士。

阿波洛莫夫说:“比如像著名的苏联歌唱家鲁斯兰娜、丹尼埃利、西尼亚夫斯,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等作家都曾在这里被关押过,索尔仁尼琴的作品甚至描写过莫尔多维亚劳改营的情况。我们这里离莫斯科不远,而持不同政见人士很多都来自莫斯科,因此这里才成为主要的关押苏联政治犯的地方。”

秘密警察工作方便


《埃尔齐亚人报》主编穆萨列夫(美国之音)

莫尔多维亚民族报纸《埃尔齐亚人报》主编穆萨列夫说,莫尔多维亚劳改集中营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设立时是为了利用犯人的劳动向莫斯科供应木材等建筑材料。因为当地有直通莫斯科的铁路。另一方面,这里成为主要的关押苏联政治犯地方也是为了秘密警察工作方便。

穆萨列夫说:“如果克格勃想提审政治犯的话,这里离莫斯科仅仅有一夜火车的行程,非常方便。”

监狱旧址建政府办公大楼

历史学家阿波洛莫夫说,所谓的莫尔多维亚劳改集中营包括了首府萨兰斯克的监狱,以及分布在共和国西南部地区的众多大小不同的监狱。

萨兰斯克监狱的地下室30年代曾处决了大批莫尔多维亚知识精英。但萨兰斯克监狱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推倒,在原址上兴建了莫尔多维亚共产党委员会办公大楼,目前叫莫尔多维亚共和国行政办公大楼。

唯一关押外国人的地方

阿波洛莫夫说,到30年代开始斯大林集体农庄运动,以及大清洗后,劳改营的规模立刻扩大,当时每年关押的犯人数量能达到两万多人。

阿波洛莫夫说,莫尔多维亚劳改营还有前苏联唯一的关押外国人的监狱,这个传统延续至今,俄罗斯唯一关押外国人的监狱就在那里。

女诗人回忆坐牢经历

前苏联女诗人拉图什斯卡娅因为撰写宗教方面的诗歌在1983年到1986年曾被关押在莫尔多维亚的女子劳改营中。她回忆说,她所在的营地是把当地的一个女修道院推倒后建成的,当地的数千名宗教界人士曾被处决。

拉图什斯卡娅说,当时同她关在一起的有大约两千名女政治犯。她说,监狱中的条件十分艰苦。

拉图什斯卡娅说:“每天都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在冬季来临前,我们会突然被搜查,会把我们所有的取暖衣服、鞋和内衣等拿走。有时,我们的饭菜被故意放很多盐,以至于咸得无法吃下去。”

她说,克格勃工作人员经常要求囚犯写悔过信,如果拒绝,会被关禁闭。

莫尔多维亚劳改营的一些监狱至今被俄国政府使用。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几名高级职员被释放前曾在当地的监狱中服刑。

(责任编辑:辛民)

相关新闻
《静水流深》(1):何清涟序
李天笑:论产生苏家屯暴行的原因
《格拉古轶事》作者谈劳改23年之精神凌迟
【大家谈】终结共产邪恶主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