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致癌水”来袭 投毒蔓延?

人气 20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9月08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近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瓶(桶)装饮用水质量抽查结果,其中6种致癌水被检测出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溴酸盐”,哈药六厂等知名企业生产的“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内蒙古“景友”沙漠优质水榜上有名。消费者质疑,如果连天天喝的饮用水都无法保障安全,人们还能相信什么?我们的社会进入了相互投毒的时代。

据大陆媒体报导,鄂尔多斯市景友鸿鹄矿泉饮品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才成立,但通过大打“沙漠牌”,重金宣传和包装“景友”沙漠优质水,短短几年就名声远播。

媒体调查发现,除了“概念水”的包装,“景友”沙漠水之所以快速“蹿红”,还因为它拥有多重光环:一度成为内蒙古第十一届全运会乒乓球项目、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等重大活动的“唯一指定用水”。为此,“景友”沙漠水的安全和品质曾让消费者“深信不疑”。

在生产车间里,神奇的沙漠水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从200米井下抽水直接送入原水罐,再通过石英砂、活性炭将原水中的杂质滤掉,过滤后经过臭氧灭菌进入储水罐,最后进行罐装。“溴酸盐”超标主要出在工艺老化问题上。”鄂尔多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继明称。

“景友”公司董事长刘冬青承认,今年初公司取水井中间发生塌方,出现水质发红现象。当时为了生产需要,并没有及时更换水源地,而是采取延长水处理冲洗时间、加大臭氧浓度的办法控制微生物,没想到会导致“溴酸盐”含量超标。触目惊心的致癌水流入市场。

“溴酸盐”致癌物 “新国标”管不住?

“溴酸盐”其实早已不是行业秘密,早在2008年,就有报导曝光一些矿泉水被检测出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溴酸盐”,但当时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如今,“溴酸盐”并不是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而是在人们无视的情况下愈发猖獗。

“溴酸盐”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参照美国和欧盟等行业标准,中国在2009年10月开始把“溴酸盐”列入饮用水监测项目,规定“溴酸盐”含量最高不超过0.01mg/L。然而,“新国标”实施两年多来,并没有管住“溴酸盐”超标问题。

经国家质检总局抽检发现,一个批次的“景友”瓶装水被检测到的“溴酸盐”实测值为标准值的8倍之多。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处处长王莉说,二季度内蒙古抽查了其中97家企业的98个批次的产品,合格率仅为76.5%,相当于4瓶饮用水中就有1瓶不合格。

而国家质检总局此次抽检的饮用水产品中,一些小企业产品的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都超标,明显没把好质量关。

内蒙古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郭军说,矿泉水生产要比一般饮料难,其原因是矿泉水产品不能加防腐剂,不能加热灭菌,微生物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生产厂家。目前解决矿泉水中细菌超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臭氧灭菌消毒法,行业应用最普遍。二是采用膜过滤技术,因成本费用高,许多饮用水企业没有采用。

“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生产饮用水的工艺很简单,尤其在控制臭氧量上,企业可擅自调高臭氧浓度或延长臭氧灭菌时间,造成“溴酸盐”过量,检测却有难度。”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玉山坦言,目前多数企业对“溴酸盐”的检验能力有限,交由第三方检测又怕增加成本,导致隐患丛生。

行业乱象

国内饮用水市场鱼龙混杂,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门槛过低,主要表现为行业内小企业林立,一些其他行业的大企业也蜂拥而至,盲目跨行业经营。

据介绍,在水源并非最优质的内蒙古,饮用水生产企业竟在最近两年内增至220多家。一位资深矿泉水经营者透露,小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不舍得在工艺上投入,对质量监控也不严格。矿泉水除了“溴酸盐”这个“老大难”外,藻类等其他微生物超标也是一大麻烦。

“如果我们厂出来的产品不合格,我相信,那些小厂问题肯定还要多。”刘冬青说,“景友”饮用水创建初期,为寻找水源和购买设备就投入1,700万元,而一般小水厂不足百万元就投产。“我们这几年基本没怎么赚钱,大量投入都用于市场宣传和营销了。”

“说到底,饮用水安全还是个市场诚信问题。”市民李宏说,过去喝河水、井水、自来水,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以为喝桶装水、瓶装水更干净、更安全,没想到却出现了“致癌水”。“希望企业要有良心,监管部门也要肩负起百姓的信任。”

“如果连天天喝的饮用水都无法保障安全,人们还能相信什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说,企业没有诚信经营和产品质量作为支撑,只会花重金做广告、买名誉,终究会被消费者踢出市场。

监管盲点

由于目前中国对食品的监管多采取不定期抽检方式,这样的制度设计使食品质量多需要企业自律保证。鄂尔多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继明坦言,限于人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各级质检部门只能根据情况安排抽查,不可能监督到每个企业和每批次产品。

国家质检部门的一次抽查,所谓的“健康水”就露了原形,面对这一事件,消费者有理由担心,那些没被抽中的饮用水里,究竟还有多少“问题水”?

有网络评论称,“致癌水”也只是继“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以后,出现的又一起食品安全事故,讽刺了所谓“国标”的存在意义,“国标”原本是为了监管,如今却只是成了一纸空文,监管部门的公信力何在?

又称:“致癌水来袭,水都不能喝了,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再次触发食品安全监管之痛,预示着我们的食品监管已经全面失控,罚款道歉都无法抹去心底的那些恐慌。社会道德的沦丧,已无需说太多,经济发展了,我们的社会却进入了相互投毒的时代。”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王华:中国有毒食品还会“崛起”
高洪明:中共体制难以杜绝有毒食品
网闻:千奇百怪--大陆有毒食品的做法
【网文】中国有毒食品大全(组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