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梦境的名城 “元上都”获选最新世界遗产

人气 60

【大纪元2012年07月01日讯】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于当地时间6月29日晚间一致同意将内蒙古的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消息传来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及元上都遗址所在地正蓝旗欢声一片。元上都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点;在莽莽草原上,见证着元世祖忽必烈金戈铁马,创立蒙元帝国的壮志豪情。

上都:元世祖忽必烈汗称帝前的“龙兴之地”

元上都,即开平,位于锡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蓝旗,是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称帝前的“龙兴之地”。忽必烈即位以前,于1256年,命刘秉忠建王府于开平,并于1260年在此即汗位,1263年下诏升开平为上都。1267年,忽必烈迁都中都(后改称大都,即今北京),改上都为陪都,作避暑行宫,夏天在这里处理政务。

元上都呈方形,分为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其中宫城是整个建筑的重中之重,是皇帝和后妃们夏季避暑时的居住之地,风格以自然为主。内城和外城则是官吏们的居住地。此外,在都城附近还有一座面积很大的御花园, 古时有竹经楼台,大理石宫殿,奇花异卉,原本还放养了一些麋鹿等动物,以供帝王游猎。

至正十八年(1358年),累积百年之力陆续建成的上都宫殿,在战火中化为灰烬,结束了上都作为元代陪都的历史。现今留存的遗址包括宫城、皇城、外城在内的城址,以及城垣外的关厢和城市防洪渠。城址坐北朝南,边长2,200米,面积约484公 顷。

元上都是元朝第一座有计划建造的城市。它既具备汉族传承城市的风貌,又带有蒙古游牧生活的特色,是元代都城中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独特、保存完整的都城遗址,见证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碰撞及相互交融,在世界文明史和城市规划设计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

上都文化是元朝文化的集中体现

上都作为元王朝的夏都和蒙古大汗的发祥地有着举足轻重的中心地位。与大都相比,上都“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上都距原蒙古汗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哈刺和林较近,是沟通南北东西的重要枢纽。对联络、控制拥有强大势力的漠北蒙古宗亲贵族,具有政治、军事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都在文化上同样成为蒙古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是融汇蒙古草原文化与汉族农耕文化、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集大成之地,是蒙元时期无可争议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上都文化是元朝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蒙古文化高度发展,吸纳多种文化的有益成分,达到历史性的高度。作为元王朝的主流文化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强国,也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和人类的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具有世界意义的元上都

历史学者们说,元上都是世界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此住过,并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过上都城的繁华富庶,这部书第一次把中国上都介绍给欧洲人,让中世纪的欧洲人产生了对上都的羡慕。

1797年,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阅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在悠然神往中写下了著名诗篇《忽必烈汗》,描绘上都为世外桃源。这座由宫殿、草原、森林、溪流构成的梦境中的上都,名字叫Xanadu。该诗发表后,随即盛极一时,人们广为相传,并引起了欧美贵族雅士对上都的向往。欧洲的天文学家还用它命名土星的第六颗卫星。几百年来,Xanadu这个名字已成为欧美人士用来形容神秘美丽的地方,亦有宛如仙境之意。

说元上都是世界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13至14世纪时期,许多影响世界和中国的重大事件发生在上都,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1260年,忽必烈在上都登基。 4月,在上都设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 “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名称,一直在中国沿用至今。 7月,忽必烈下令在上都发行纸币,使金属货币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因文化融合特点获选世界遗产

“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针对元上都所做的价值审定报告指出,元上都遗址的位置和环境显示蒙古和汉族两者在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上的共同影响。遗址展现了两大民族结合的城市规划模式。

同时,元上都遗址见证了元朝的征服者忽必烈汗的最高统治,这种统治包括对被征服者文化、政体的吸收和改变,也包括征服者保持和维系原有文化传统的决心和努力。

此外,元上都城是13世纪“佛道大辩论”的发生场所,这个事件促成了藏传佛教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形成亚洲新的宗教发展局面。

(责任编辑:王琦)

元上都城墙遗址。(网路截图)
相关新闻
王双宽《百位英雄榜》──忽必烈
叱咤风云的忽必烈
雄才大略忽必烈
杭州西湖 德国榉林 获世界遗产称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