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成华盛顿外交政策核心 美国再介入南海争端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7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林锋综合报导)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当地时间周三(11日)抵达柬埔寨首都金边,出席美国与东盟国家外长会议。她在会上表示,美国与东盟密切合作是华盛顿外交政策的核心(central pillar)。她周三还表示,美国在东盟各国的投资超过在中国的投资。此举被视为美国继表态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后,还会介入部分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南海争端。

希拉里:与东盟密切合作是奥巴马外交政策核心

希拉里在美国与东盟国家外长会议上表示,奥巴马政府加强与亚洲国家的联系,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方向,与东盟密切合作是华盛顿外交政策的核心,而美国在东盟组织的成功运作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一周来,希拉里先后访问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以强调美国对东盟的重视。

希拉里强调,美国在东盟地区的投资比在中国还要多,全球的未来在亚洲,美国必须关注区域问题,成为亚洲国家的重要伙伴。

因为地缘关系,中国已经成为湄公河流域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势力,为应对大量中国资金的涌入,美国提出35亿美元的湄公河水坝兴建与地区开发计划,不过因对该计划可能影响生态和资源分配,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反对声浪不断,希拉里此行将说明美国对下湄公河地区的开发和生态研究。

同在亚洲国家—印尼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10日也表示,欧洲必须更加努力,和经济蓬勃发展的东南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东盟是地区性多边合作组织,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10个国家。东盟年度会议也有美国参加。此外,东盟还与中日韩组成(10+3)外长会议。

中共对《南海行为准则》含糊其辞

2012年7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举行例行记者会,在会上刘称:“在南海问题上,7月8日举行的中国-东盟高官会一致同意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和DOC框架下的合作项目,为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努力。”

此外,中共外交部还称,各国代表除同意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及在该宣言架构下的合作项目外,会议也就如何共同制定《南海行为准则》,进行非正式的讨论。

中共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周三(7月11日)在金边对此作出回应表示,中共“愿认真考虑这一建议,并期待在条件成熟时启动相关讨论”。

柬埔寨总理洪森7月9日在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上表示,推动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是本次外长会议的重要目标。东盟10国表示,“南海行动准则”已经讨论了10年,今年年底即可全部完成,但最困难是让中共能够接受。

北京之前采取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希望进行一对一谈判,不愿意在整体框架下进行谈判。此前中共刚刚宣布在10日起在浙江外海的东海海域举行6天实弹军事演习,被认为是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施压。

韩媒:中共策略是“和东盟、打日本”

中共东海舰队10日起在东海海域举行实弹军事演习,适逢中日因日本购买钓鱼岛引起的主权争议再次升温之时,外界认为中方是藉军演向日本施压。

“日本欲将钓鱼岛国有化,中共要举行实弹演习”,韩国《中央日报》9日以此为题的文章称,不少分析都认为,日本是中共此次东海军演的警告对象。

韩国《文化日报》9日对解放军东海军演有另外的解读。文章称,中共在领海争端上的策略可总结为“和东盟、打日本”,中共对存在海上领土争端的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一再强调和平解决的原则,但对于日本则声称要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的强硬姿态,这显示出中共外交政策的微妙差异。特别是解放军准备从10日到15日在东海进行实弹演习,这被视做对日本发出了明显警告。

美国卷入中日钓鱼岛纷争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7日正式表态,称今年内将钓鱼岛“国有化”。针对日本政府的正式表态,中国方面强烈反对,国家副主席习近平7日强调,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北京《解放军报》也刊登文章,促请日方停止制造新事端,否则将动摇中日关系的基础。

7月10日(周二),日本共同社引述美国国务院官员称,钓鱼岛于1972年作为冲绳县的一部分被美方归还日本,并一直处于日方行政控制下,所以是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

报导说,美国高官说明这一见解是基于“钓鱼岛是在日本政权的统治下,但美国对最终主权并没有特定立场,期待中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

日美1951年签署的《日美安保条约》规定,美国有义务和责任保障日本安全和领土不受侵犯,作为日本放弃除自卫外的其它军力的条件。美国至今并没承认钓鱼岛主权属于日本,过去也对中日如果武力争夺钓鱼岛,美国是否协助日本的态度暧昧。
(北美晚间责任编辑:王蕙芳)

 

相关新闻
和习会面后 布林肯开新闻会公开访华内容
中共四官同日被免人大资格 一人曾吹嘘新冠疫苗
王军涛:法轮功是中共无法镇压下去的力量
专家:中共搞军事外交与美较劲 但华而不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