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再造古城”迎合了谁?

颜丹

人气 22
标签: ,

【大纪元2012年08月28日讯】八月中旬正是夏季走出伏天,暑气将逝的时候,然而,此时中国大地上的两个知名城市仍然暑意正浓,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声势浩大的“复古工程”。河南开封,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朝古都”,至今保存着最为完好的宋代文化遗迹。近日,当地政府决定投资千亿重金,意图超越与所需款项形成强烈反差的经济实力,通过四年打造北宋汴京,重现历史古都的风貌。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颇具“大跃进”之风的壮举被视为“想像力十足的豪赌”。

无独有偶,山西大同,一座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中国九大古都之一”,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北魏平城时代留下的云冈石窟造像艺术更是震惊海内外,声名远播。早在2008年,大同政府就开始强力推行耗资上百亿的“古城恢复保护工程”。从那时起,这座因煤矿而兴起的城市就在一片片的废墟和新筑的城墙中,实现着“复兴”之梦。

也许,从古城的再现中我们可以领略昨日的辉煌与沧桑,也可以让一些古老遗迹较好的继续保存下去,只是面对眼前一片狼藉、满目疮痍,亦或人群中发出的阵阵声讨和抗议,不禁会让人产生如下的一些犹疑和困惑。

第一、重建古城所需的巨额经费从何而来,又将如何合理使用?按照城市建设的规划,无论是改造还是重建,都需要劳师动众,拆迁大量民宅。开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某领导声称,十几万市民将在未来4年内从老城区搬离,仅拆迁费用就要支付至少1,000亿元。这对于财政收入还不到50亿元的开封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从近日的新闻中获悉,当地政府已经成立了一家融资公司,准备以发行地方债券或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难题。且不说这种以透支未来经济成果为代价的方式完全有悖于城市发展规律,单就目前采取的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的应急方案,无疑是欲将这巨额负担转嫁在老百姓身上。

另一方面,贷款一旦获批,资金一旦筹募到手,不知政府是否仍然一丝不苟,本着恢复和保护古城的良好愿望兢兢业业的完成好每一处重建项目?不知偷工减料、中饱私囊这样的不正当行为是否还会伴随大型工程的存在而继续遗存?政府脱口而出的1,000亿是否能有详细的规划安排建议书和具体的款项花费明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所谓的“恢复古城风貌”不过是掩盖着最为龌龊行径的幌子而已。

第二、拆迁过程繁琐而复杂,政府在动土之前是否考虑过民意如何?一拆一迁之间,也许不仅仅是水泥屋墙的倒塌与重起,更加蕴藏和牵动着亿万百姓的情感和心绪。对于住了几十年老城区的当地人来说,日夜生活的老房子和熟悉的街道社区比千年前的名城古都更让人流连和不舍。据了解,一些老城区居民大多是无业或者低收入人群,一旦搬迁到城外安置房小区,就意味着这部分人群的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此后出现的一系列后续问题,不知政府是否已经考虑好周全妥帖的解决办法。一直以来,拆迁似乎都是为了新建高档住宅,打造商务中心。为了拆迁,其官民之间的矛盾已然彰显无遗,不断深化。尽管如今的名头是为了“复古”,听起来雅致深沉,然而拆迁的手段和方式是否粗暴依旧呢?

第三、恐怕要谈到问题的关键。开封、大同,中国两大历史名城的政府领导为何要如此大张旗鼓,大动干戈,选择在财政如此紧缩的状况下开始这样一个巨大的复古工程呢?我们也许可以从大同新任市长耿彦波的一段告白中找寻答案。他曾对记者说,大同未来的旅游人数瞄准300万的目标,以100元门票算,一年是3亿元。而山西相关旅游部门也透露,大同的古城墙从修缮至今一直在开门迎客,最近一年登上大同古城墙游览的中外游客已达到40万人。由此不难看出,保护历史遗迹,恢复古城风貌并非政府的本意,他们只是利用现成的资源,通过投其所好,迎合市场需求来达到牟利的目的而已。只是市场的需求是长期持久的关注,还是一时兴起的新鲜感,恐怕是政府在今后巨额的债务利息偿还中应该始终考虑的问题。

历史遗迹也许是我们唯一可以寻根溯源的现存事物,然而历经沧桑的遗迹本就应该是千疮百孔,写满斑驳和皱褶的,也只有那种旧的、老的印记才能让我们对无法重现的过往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感叹。而今天,即使用混凝土和水泥重建的庞然大物,远远看起来与古时的建筑毫无差别,也根本无法让我们联想到昔日的市井文化和民生百态。单是那崭新的墙壁在夕阳下折射出的耀眼光芒,就无法感受到一丝千年古城的内涵和气韵。也许,中共体制下的政府机关在决议古城重建之时,根本无暇顾及其“形似”与“神似”的不同,因为中共当权者们始终坚守的信仰和寄托除了巧取豪夺的利益,再无其它。

相关新闻
抢修车进入 重建宜兰大同
大同茶之乡  生态体验营
开封将投100年财收  举债实施“造城计划”
北市消防分队重建  打造绿建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