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芬兰姓氏

兰娃

人气 938
标签: ,

居住在国外的芬兰人很容易通过姓氏让人知道他(她)的芬兰族裔背景,因为三分之一以上的芬兰人姓氏中结尾有个-nen字,我们中文一般把它翻译成“宁”,你如果看一个美国人或者英国人叫什么什么“宁”,那很有可能他(她)是从芬兰移民过去的。

“宁”是芬兰语形容词的结尾,可用作爱称,但是在芬兰人的姓氏中则暗示出这个家族最初居住的地区的地貌。比如,芬兰人的大姓氏之一的Virtanen(维尔塔宁)就是指“居住在小溪边上的那家人”;而Mäkinen(麦季宁)则表示“居住在小山坡上的那家人”。

《赫尔辛基时报》援引芬兰语言研究所的Sirkka Paikkala话说:“很多家庭在19世纪的芬兰民族浪漫主义时期时选择了带有浓郁自然色彩的词后缀一个nen来作为自家的姓氏。其实nen后缀词最早来源于芬兰东部姓氏,1800年以后也被西部人采用,所以才这么普遍。”

芬兰人的“四大家族”是科尔霍宁(Korhonen)(芬兰语指聋人或者老人的意思)(相当于美国的史密斯),2011年4月的芬兰人口中有23561人姓这个姓氏;维尔塔宁(Virtanen)(相当于美国的琼斯)23458人;涅米宁(Nieminen)(意为居住在岛上的那家人)21358人;麦季宁(Mäkinen)21327人。

除了这三分之一以上的“宁”氏家族们,那些非“宁”家也和自然,地方或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芬兰西部大姓氏都以la或者lä(拉)结尾,也是指一个什么地方。比如Juhani Mattila(尤哈妮•马地拉)就是指“来自马地农场的尤哈妮”:Seppälä 家很可能是铁匠出身。Kanerva(卡奈尔瓦)意为石南属植物, Nummi(努米)指荒野, Kivi(季维)石头 , Niemi(涅米)为半岛,Halla(哈拉)霜。如果赫尔辛基郊区一个Susi先生和Sikanen一家住在一起,你可别笑,因为直译出来就是“狼先生和小猪家是邻居”的意思。

据Sirkka Paikkala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的时候,很多人把他们的瑞典姓氏翻译成了芬兰语。比如第一个用芬兰语写小说的,也是《七兄弟》的作者,著名作家Alexis Stenvall就把他的名字改成了Aleksis Kivi(亚历克斯•季维)。在1850年到1921年的芬诺斯堪底亚( Fennicisation)时期,很多芬兰人把自己的瑞典姓氏改回芬兰姓氏。这些人一般都是芬兰农民后代,当初瑞典统治芬兰的时候,上层人都说瑞典语,所以他们就把姓氏改成了瑞典姓氏;还有在18世纪,那些去军队服兵役的芬兰人中,长官们感觉芬兰名字太难读,就给芬兰士兵们起出诸如Törn, Malm和Brun等瑞典男孩的名字。后来到了1906年以后,哲学家和政治家Johan Vilhelm Snellman和作家Author Johannes Linnankoski鼓励芬兰人放弃瑞典姓氏而改回自己的祖先姓氏。所以在1906年和1907年大约7万芬兰人修改的他们的姓氏。

Sirkka Paikkala说,她的工作可不是只翻翻那些故纸堆,而是具有现代意思。“我经常受到电子邮件或者电话查询,问他们家姓氏的词源,或者要求给他们一个全新的姓氏。”他发现有些芬兰姓氏用现代的芬兰语解释非常古怪或者可笑,比如 Kiimamaa(热地),Patja(床垫),Makkara (香肠),Kaalipää(卷心菜头)等等。

据Sirkka Paikkala说,现在新婚的芬兰人取姓名有个新的趋势。“即将结婚的两口子想取个新姓氏来开始全新的生活,这个现象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修改法律以后,允许芬兰妇女和男子选择他们自己的姓氏。”

但是芬兰的婚姻中80%的妇女仍然沿用他们丈夫的姓或者把自己的闺名和丈夫的名字合在一起,这就可能使他们的名字听起来太有趣了。比如一个姓Orava(奥拉瓦)(意为松鼠)的小姐嫁给了一个姓Pulska(普尔斯卡)(意为肥胖)的先生,她就有可能成了“肥松鼠”了;另或一个姓Karhu(卡尔胡)(意为熊)的先生娶了一个姓Nälkäinen(那尔凯宁)(意为饥饿)的小姐,那么他们家就被人称为“饥饿的熊”了。

相关新闻
文诚夏令营探索华人姓氏
姓氏文化(1)  寻根逐流话姓氏
姓氏文化(2)名字发展与禁忌
台首创手语电子资料库  示范地名姓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