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资海外并购案交易接连停滞

【大纪元2013年08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程木兰综合报导)近几年,中资集团频频在国际上高调收购大型资产,至去年底似乎到了高潮。但今年以来却陆续传出交易停滞。以致如今当中国的财团出现在竞投会上,人们更多报以怀疑而非喝彩。也让一些曾吹嘘与潜在中国资本买家有密切关系的投资银行家,对这类关系也不再那麽有自信。

例如,去年底一家财团同意支付48亿美元购买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的飞机租赁业务ILFC的控股权,创当时中资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中外媒体大篇幅报导。如今买家已错过了协议中几个付款期限。据称,原因是中资财团内部发生分歧。

今年7月,总部位于香港的博华资本(GCS Capital)收购德克夏银行(Dexia)资产管理部门的3.8亿欧元交易计划泡汤,也因未能为收购付款。
再有,一家竞购豪客比奇公司(Hawker Beechcraft)的中国企业最后未能筹到收购款,还极力要求拿回5000万美元的违约保证金,但没有成功。

这些并购失败问题或许在于审批、融资或是竞购价过高。如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曾对购买苏格兰皇家银行(RBS)飞机租赁业务开出过最高竞购价,比其他竞购者高出2.4亿美元,还推称这一交易不可能审批成功。

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还曾两次(而不是一次)虚报低价,竞购淡马锡(Temasek)出售的一家印度尼西亚银行,最终该银行被马来亚银行(Maybank)购得。

中资收购者多国企 文化、政治等因素是障碍

《金融时报》探讨中资海外并购困境的报导中提到:现在看来,只有资金和野心是不够的,尽管雇佣了包括说客和公共关系专家在内的顾问团,在看不见的方面,例如文化、政治等因素,都是障碍。

一个直接知悉上述AIG交易的人士称,中资方的一个策略是用“西方的方式”来进行谈判,采用西方顾问。但该案还是无疾而终。

据《纽约时报》去年底一篇报导援引中共官员说法中还透露,中共政府给中资企业施加很大压力,要求它们寻求持有少数股份,而不是直接寻求购买全部控制权,这样就可以利用外国在管理方面的专家资源。

不过,国际银行业人士普遍认为,中资并购或收购少数股权的最大阻碍即是:很多外国公司对于接受一个中国合伙人怀有戒心,尤其是因为近五分之四的中国买方都是中共国有企业,剩下四分之一也往往与中共政府有牵连。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有时会让有意收购的中资财团头疼。该委员会对交易进行审查,确保它们不会危及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顾问Michael R. Wessel曾提过,一些潜在的中国收购者得充分考虑到,还需要做多少工作才能确保自己的投资能顺利进行。

下一波海外收购潮之一:房地产

据报导,展望未来,中国下一波收购潮的参与者中可能会有更多民营企业,其中房地产项目最受瞩目,而在美国则往往只是个简单的手续问题。

美国西岸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宏绚表示:并购是最难以成功的海外投资方式。相比之下购买大楼要容易得多。民间企业自行集资,在买楼的过程中可以迅速调配资金,而且通常没什么政治问题。

收购房地产的吸引力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原因。中国投资者只要有足够资金就能获得一张临时绿卡。而越来越多中国人在用钱开路离开中国。

(责任编辑:王桦)

相关新闻
美国首季劳动力成本上升 抗通胀之路遇阻
传美菲展开合作 阻止中共主导全球镍生产
特斯拉超级充电部门裁员约500 股价跌近6%
4月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活动增速放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