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跨国公司眼中 中国失去魅力

人气 1
标签: ,

【大纪元2014年01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在过去三十年,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公司垂涎三尺的把目光投向神州。但是现在看起来,淘金热已经过去了。中国增长在变得疲弱,而成本在上升,并且中共政府限制外国银行和经纪公司的市场准入。

《经济学人》1月25日报导说,根据已故的可口可乐公司前老板Roberto Goizueta所述,1981年4月15日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这个日子标志着在共产党建政之后在中国设立第一家可乐瓶装厂。

这个宣告有点夸张,但是并不荒谬。毛泽东的灾难性政策让经济支离破碎。公众渴望的四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和手表。邓小平给予外国公司一系列的改变,将中国转变成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市场。

中国市场光环退却

《经济学人》报导说,在某些方面,中国市场仍然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虽然它仅仅占据全球私人消费的8%,但是它占据2011-2013年全球消费增长的比例超过任何国家。通用汽车和苹果等公司已经在这里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对于许多外国公司,事情正变得更加艰难。这部分是因为增长在变得疲弱,而成本在上升。有才华的年轻工人越来越难以找到,工资在飙升。

中共政府一直让某些行业的公司日子难过。它限制外国银行和经纪公司的市场准入,并屏蔽互联网公司包括脸书和推特,但是严厉的对待似乎在蔓延。硬件公司比如思科,IBM和高通正面临斯诺登事件后的反弹;制药商葛兰素史克陷入腐败调查;苹果因为提供担保不足去年被迫进行羞辱性的道歉;星巴克被国家媒体指控价格欺诈。一个全面的消费者保护法律将在三月份开始生效,可能将提供一个对跨国公司进行打击的新战线。政府打击官员奢华的运动冲击兜售奢侈品的外国公司。

竞争在加剧。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激烈的全球品牌战场,但是质量长期落后的本土企业也加入战斗。许多企业现在有了海外经验,一些企业在开发创新性产品。小米和华为已经推出世界级的智能手机,三一重工的优秀挖掘机在挑战更昂贵的日立和卡特彼勒。中国消费者不再只是因为外国品牌就支付高昂的价格。他们对互联网的精通和缺乏品牌忠诚度让他们成为世界上最挑剔的顾客。

外国公司撤离

《经济学人》报导说,一些公司在离开。露华浓(Revlon)12月份说,它正在完全撤离。欧莱雅(L’Oreal),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说他将很快停止销售它的一个主要品牌卡尼尔。百思买(Best Buy),美国电子零售商,和万得城(Media Markt),一个德国竞争者,都已经离开。互联网巨头雅虎也已经离开。特易购(Tesco),一家英国食品零售商,去年放弃单干,而跟一家国营公司合资经营。

一些留下来的公司在苦苦挣扎。IBM本周说,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在中国的盈利下跌23%。法国饮料集团人头马君度(Remy Cointreau),报告说去年的前三个季度,人头马干邑的销售下降超过30%。百胜餐饮集团,美国快餐公司,去年九月份在中国的同店销售额下降16%。它的问题部分是因为政府调查它的鸡肉供应商涉嫌违规使用抗生素。

投资者不再热烈拥抱在中国大笔投资的公司。中国依赖指数(Sinodependency Index)衡量美国跨国公司的中国营收。依赖中国的公司过去通常表现好于同行,但是在过去两年,他们的股价已经落后于同行。

外国公司需要改变策略

《经济学人》报导说,就像通用汽车的老板Jeffrey Immelt说的,“中国很大,但是很难……其他地方同样大,但是他们没有这么难。”那些想要留在中国的公司将不得不付出更大努力。许多公司将不得不改变策略。

首先,提升的成本意味着老板们必须从追求增长转变为提高生产力。控制成本的一个方式是投资取代劳工的技术,不仅仅在制造业,而且在服务业。

第二,收紧控制是另一个必须做的事情。葛兰素史克在伦敦的老板承认,它在中国的问题部分是因为高管行事“超出我们的流程和控制之外”。总部经理必须确保高管的行为和安全标准跟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高。中国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甚至比西方人更加活跃,所以任何丑闻会立刻广播到全国。

中国仍然是一个富矿。那些可以提高生产力,改善管理和回应本土口味的公司仍然可以蓬勃发展。但是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

(责任编辑:林锐)

相关新闻
大陆地方债高企政府闹钱荒 金融掮客暗联境外资金
外资大逃亡 两年前就大抛中国银行股
伍凡:外资逃亡 埃及政变 世界注目
看衰中国保险业 外资香港股市上演“大逃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