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3月份土地市场急降温 房企资金链受关注

【大纪元2014年03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当前,大陆楼市商品住宅成交价格与成交量的下降,以及信贷的收紧都传导到房地产市场的上游:房企及土地市场。已有房企资金链断裂,虽有再融资方案获批,但能否维系受关注。土地市场也骤然降温,截至3月25日,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仅为84.5亿元,缩水严重。

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受关注

大陆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成交量下降、库存高企及新增供应量不断增加,都令开发商挠头。市场整体表现出了供大于求的情况,而银行信贷收紧还会持续困扰买家和开发企业,因此开发企业的资金压力或将越来越明显。有机构建议,房企应淡化“政策期待”“抓紧出货”。

“过冬”正是时下大陆房企亟需面对的事情,房地产开发企业万科总裁郁亮曾表示,称“万科会一直运营‘冬天模式’,我们已经不指望春天、夏天,尤其是夏天。”

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企与银行的联姻呈井喷之势,万科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徽商银行IPO(首次公开发行募股)、恒大地产入股华夏银行、越秀集团近91亿元收购香港创兴银行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万科、恒大、新湖中宝在内的超过30家房企涉足银行业。

房企的财务数据或许显示了部分答案,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房企对于资金流动性的担忧与日俱增。而联姻银行并非就能直接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其目的还是通过银行的理财产品,借助信托桥梁进行融资,从而规避监管风险。

以万科为例,万科去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19.23亿元,也是近5年来最低。很显然,这家大陆房地产龙头企业去年在土地市场上花了大价钱。贝塔咨询中心合伙人杜丽虹认为,房企的最大风险,并非信用风险,也不是房价崩溃的风险,而是流动性风险。

龙头房企纵然如此,在其身后的房企可想而知。3月中旬,市场传出浙江兴润置业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注册资本4亿元兴润置业债务超过35亿元,其中银行欠贷达24亿元,涉及19家银行机构。兴润置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债务风波,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房企资金链上。

对于在海外融资的房企,人民币贬值将增加房企的偿债压力,尤其是在近年来房地产企业赴港上市增多,海外融资比例提高的情况下。根据克尔瑞发布的报告,具有代表性的30家香港内房股借款结构中,在2012年底,美元、港元借债比例达到34%。有半数的房企这一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其中,中海地产达到86%。

北京城建25日公告表示,证监会于24日对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进行了审核,并予以通过。北京城建拟以不低于9.38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16亿股股票。这是自上周中茵股份、天保基建后,A股又一家房企的再融资方案获证监会放行。

大陆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就此撰文表示,为什么房企再融资开闸让股市资金来帮房地产“防控系统性风险”呢?这不明显是把股民当成“垫背的”,把股市当成了提款机吗?熊市了6年多的时间,投资者大都损失惨重,股市已经是十分低迷甚至需要救市了,投资者再经受不了更多的折腾了。

房企“钱紧” 土地市场骤然降温

商品住宅成交价格与成交量的下降,以及信贷的收紧都传导房地产市场的上游,房企资金紧张以及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谨慎态度,也让土地出让交易出现急刹车。3月份,土地市场骤然降温,截至3月25日,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仅为84.5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高达320亿元。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在楼市降温的同时,土地市场也逐渐出现退烧迹象,从土地报价看,热度相比之前已经有所降温。

从企业层面来看,10大标杆房企一季度合计拿地额为776亿元,相当于2013年拿地额3885亿元的20%,大部分标杆房企拿地均出现了放缓迹象。

中国经济数据疲软和违约风险上升,摩根士丹利报告称,中国的信贷泡沫可能会破灭,即将迎来“明斯基时刻”。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由投资信贷和旁氏信贷主宰的阶段。当下的中国,大批债务即将到期,借款人资金吃紧,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收紧,市场利率开始攀昇,借贷成本升高,信贷日趋枯竭。

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其发生原因是在长期的经济繁荣和投资增长中,通过借贷的投机活动增加。在投机性投资中的融资产生的债务快速上升导致投资者的现金流问题,即他们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支付他们的债务。而房地产市场正是靠信贷等资金在支撑,一旦房企资金链出现问题将出现大范围违约。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三风险难解 政策刺激也乏力
中共两会结束 中国楼市大降价
大陆楼市格局逆转 一线城市无免跌金牌
人民币急贬近3% 冲击波致市场哀鸿遍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