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失踪抵押品踢爆中国金融链的脆弱

人气 1

【大纪元2014年06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人们对中国金属抵押借贷的信心再受到侵蚀,对于这个国家巨大的信贷系统的信心也是如此。当局和银行,包括渣打银行和中信,都在调查是否青岛港口交易商使用同一批铜和铝来抵押获得多笔贷款。失踪的抵押品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可能被证明是中国最脆弱的环节。

路透社下属的《突破观点》网站6月12日评论说,用仓库收据抵押借贷的做法很常见,也很有用,并且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常常,一家银行从交易商手中购买金属,但是交易商承诺六个月之后买回。在迷恋硬资产的中国,它从一个促进贸易的方式演变成一个获得投机性融资的方法。当记录过期或文件作假,就有可能发生欺诈,就像青岛发生的事情一样。

直接损害看起来是可控的。跟青岛可疑贸易有关的铜可能最多2万吨,大约1.4亿元价值。交易商在转移他们的货物到其他被视为监管更好的港口。一些银行可能不得不核销债务,或将它们标记为高风险。但是假设这些银行仍然希望中国从优对待他们,因此他们不太可能对于港口糟糕的控制进行太多抗议或急剧收回信贷。

但是虚构抵押品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2012年,曾经有钢铁贸易商也使用同一批金属抵押获得多笔贷款。另外一件类似的欺诈案件是,在2011年,木材公司嘉汉林业因为编造作为它的主要资产的树木库存,受到卖空者的冲击。青岛的问题暗示,外国银行没有能够吸取以往的教训。

中国可以不要外国银行而继续运营,但是它不能没有抵押和信心。那些东西支撑着爆炸的非银行借贷,包括信托和销售给个人的投资产品,根据巴克莱的估计,它们的规模已经达到GDP的三分之二。铜和铝的价格透明并且容易交易,而煤矿,房屋或购物中心就不是这样了。如果本应精明的银行都掉入陷阱,那么其他人就更应该感到紧张了。

(责任编辑:林诗远)

相关新闻
花旗银进出口贸易融资债权证券化商品准行
中国公司债务违约频发 信贷风险失控?
金融信贷分析师:我爱神韵!
金融时报:宋林情妇给瑞信及瑞银大业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