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KANO》荣映纽约亚洲电影节

台湾第一支棒球队打进日本甲子园 导演马志翔谈拍片体会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06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卫真纽约报导)《KANO》等4部台湾电影获选2014纽约亚洲电影节(NYAFF),6月29日(周日),《KANO》导演马志翔出席了在林肯中心电影学会Walter Reade戏院举办的台湾电影开幕记者会。

《KANO》 由魏德圣监制、马志翔导演,叙述日治时期的1931年,台湾第一支棒球队第一次打进日本甲子园的真实故事。这支来自台湾南部的“嘉义农林野球队”(嘉农 –KANO),在不可能的状况下打进日本甲子园,甚至进入冠亚军决赛。影片于今年2月27日台湾上映,创下3亿票房。

马志翔第一次担纲大银幕导演,他说,虽然有些经验不足,但是有之前7、8部电视电影的经历,还有KANO剧组的全力支持,才得到这样好的成绩,不过感觉压力还是很大的。

他表示,这个历史事件,从来没有在课本中读过,拍片最困难的是如何还原1931年的历史真实场景,尽可能100%还原当时的人、事和物,需要很多的考虑,还有就是拍摄棒球的场面是很大的挑战。

马志翔说,KANO是首支由大和民族、汉民族、台湾原住民族组成的“三族共和”球队,为了追求真实,找演员也找相应国籍的,还要是棒球员或者打过棒球的,这样就从全台湾从2、3万个人中选出20个人开始训练出演。

《KANO》导演马志翔(右三)、驻纽约台北经文处副处长苏瑞仁(右二)、纽约亚洲电影节执行主任托帕洛维奇(右一)在2014纽约亚洲电影节台湾电影开幕记者会上。(卫真/大纪元)

他介绍,《KANO》是魏德圣在准备《赛德克‧巴莱》时发现的有趣历史故事,《赛德克‧巴莱》的族群仇恨发生在1930年,仅隔一年,1931年的KANO却是各个族群一起共同为了一个荣耀而奋斗。

马志翔称,自己作为少棒出身,又有棒球的热忱,开始只想出演个角色,没想到得到魏德圣的支持,认为自己更能体会球员之间、球员与教练之间、球员与家人之间的情感,这才有机会第一次执导大银幕,也没想到这个故事的规模不小,一下就用了三年时间来拍摄。

他表示,自己从小看李安电影长大,除了魏德圣,他最希望能合作的导演是李安,不管是做助理还是演员。

对于棒球,他说,比赛只要还没有结束,从来不会知道下次是否会是个全垒打或者比分大逆转,但只要你放弃就是失败,而且棒球不仅是个人的运动还是团队的运动。他强调,棒球中的防守也是进攻。

他还介绍,今年9月25日,台湾将再次上映这个不放弃的故事。他说,比赛还没结束,还要继续战斗。

《KANO》海报。(亚洲电影节组委会)

纽约亚洲电影节执行主任托帕洛维奇(Goran Topalovic)、驻纽约台北经文处副处长苏瑞仁、驻纽约台北文化中心主任游淑静也到场表示祝贺。

(责任编辑:季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