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货贸2015年底难谈完 台经长:陆降税未达预期

学者认为 当前红色供应链崛起 两岸产业竞争、替代性加剧 严重冲击台湾出口表现 即便消除关税等贸易障碍 两岸产业仍有许多不对等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5年12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旻洲台湾台北报导)两岸《货品贸易协议》预计12月下旬进入第13轮谈判,外界关心协议是否可以谈完?对此,经济部长邓振中9日表示,原本预计年底前谈完,“但因为有些我们希望对方能够减让的项目还没达到我方水准,而对方有些要求我们也还无法答应”,所以双方要谈的事、克服的差距仍很多,因此经济部不会预测何时达成,但会尽量往前走。

为避免重蹈《服贸协议》覆辙、被外界质疑黑箱,国民党立委李贵敏9日特别举办公听会,邀请中钢、光电业、游艇业、石化业、橡胶业、精密机械业、渔业等业界代表,以及学者、政府官员出席与会。由于与会代表多是《货贸协议》受惠产业,故普遍倾向支持两岸签署《货贸协议》。

不过淡江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蔡明芳表示,签署《货贸》对台湾一定有利有弊,但当前的“红色供应链”崛起,令两岸产业竞争、替代性加剧,严重冲击台湾出口表现,“难道签了《货贸》就不会被替代了吗?在经济学上我找不到这样的逻辑。”

蔡明芳质疑,两岸产业的替代性一直升高,在台湾仍有关税保护的时候被砍得那么辛苦,在签完《货贸》、贸易成本更低了之后,中方难道就会砍得不凶了吗?而且即便消除了关税等贸易障碍后,两岸的产业仍有许多的不对等,这些都是政府要考虑的。

对此,邓振中坦承,中国“潜规则”特别多是出名的。但他强调,红色供应链崛起、反倾销等问题,是存在于中国与任何国家之间,大家都受到一样困扰。他说,现在台湾已经开放了,没有办法再退回去了,应该要讨论的是如何强化体制、检查、反倾销过程的处理。“不是《货贸》签了,台湾经济就起来”,要提升的是整体经济,《货贸》只是一个环节,台湾要做的事还非常多。◇

责任编辑:吴明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