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游记.江亢虎-1935年出版的《台游追记》(2)

作者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29
标签:

(~续前篇)

12.市面外观

全台湾的都市外观,可以台北市做为代表。 主要的交通要道,又宽又直,都铺设柏油路。马路两旁各辟建人行便道。

总督府一带的街道,宽阔的马路就如同巴黎的布列华; 狭长的马路也不输给我国北平(注:北京市)的长安街、 上海的南京路。

小街道则情况不一,大多使用鹅卵石砌筑。外来的人走起来常会觉得步履维艰。这种情形不仅台湾如此, 日本各大都市也有这种情形。房屋原本都是中国式,如今已不可多见。 市街的楼房平均都有两、三层楼,多半都采欧洲式的装饰;也有矮的房子,木头阶梯,门窗黏纸的日本式建筑。

台北市不太通行电车,而公共巴士则极发达,价格极为便宜。 司机由男性担任,车掌是女性,负责售票,汽车公司专选年轻貌美,口齿伶俐,态度谦和者来担任车掌小姐。 公车每停一站,车掌小姐必以柔美的声音播报站名。客人上下车,也一定会鞠躬迎送。汽车车资很低廉, 市内交通,无论远近,仅须五角。

台北的各个产业大致分布于不同的区域。同行则聚集一处,窗口各种货物堆积如山,五光十色,非常吸引人。大多是日本货, 很少有欧美舶来品。这与中国通商大港所见的景象不同,这是应特别注意的现象。

总督府博物馆(今国立台湾博物馆)(图片提供:tony)

13.历史博物
抵台北之次日,总督府派汽车来,并派遣招待员一人,陪同我参观属于文化教育性质的各公立机关。

可惜此时各校都是暑假期间,不能考察学校实际的教学状况,因此而感到遗憾。

我们先往植物园及动物园参观。 这里仿佛日本的上野、浅草。然后再往博物馆。这里搜藏的历史材料非常多, 关于南洋各民族的资料大致具备,而关于台湾本岛的发展史特别别详尽。 展览大概划分为四时代:一.荷兰殖民遗迹。二.郑氏创业规模。三.前清统治成绩。四.割让以来之新进步。 我特别注意几项展览资料:
一. 荷兰人最古老的户口统计表。
二. 甯靖王的墨宝。
三. 延平郡王郑成功的家书。
四. 康乾全盛时代的政府文告。
五. 唐景崧、刘永福宣在台湾独立时的旗帜。
六. 台湾独立首领丘逢甲的遗诗。(诗曰:变现诸天善女身,花鬘璎珞不生尘。大千遍洒杨枝水,来救龙荒百万人。 似乎是一首在观世音画像的题诗。)
其余则有生蕃、熟蕃各部落的生活状况及其器械作品,让人看了也很有兴趣,可惜未能一一纪录。

台北帝国大学(今国立台湾大学)(图片提供:tony)

台北帝国大学校舍(今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图片提供:tony)

14.帝国大学
日本的国立大学一概称为“帝国大学”,台湾仅有一处,设置于首要之都的台北市。

台北帝国大学设立于昭和三年(1928),分文政学部及理农学部,并附设农林专门部。

两个本部各有二十四个讲座,教授、助理教授各四十余人,学生总计不过一百二十人。 农林专门部的学生也大约是同样的人数。台北帝国大学的学生以日本人占五分之四多。 台湾唯一的大学,实际仅收台湾学生三十四人,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台北帝国大学的规模设备, 非常有规模,经费亦极为充实,学校的发展很有前景。大学总长币原坦博士,欢迎我来到本校参观, 并准备了日式午餐招待。我陆续参观了礼堂、操场、食堂、图书馆、博物馆、三部教室、 研究室、实验室、教职员学生寄宿舍等。环境都皆高爽宜人,而又合于美观。

与我共餐的有文政部长金村完道博士、理农部长青木文一郎博士,以及大学事务官、总督府招待员等。 因为正值暑假期间,没有机会与教员学生们演说或谈话。另外,台北帝国大学附设的农场、林场、植物园等地, 都因为天气炎热,路途较远,来不及前往一游,而感到遗憾。
台北帝国大学校舍(今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总督府高等学校(今国立师范大学)(图片提供:tony)

15.高等学校

台湾有一所大学,隶属于日本文部省(注:相当于教育部)。 高等学校有一所,隶属于台湾总督府,两所学校都位于台北市。

高等学校设立于大正二年(1913),设设寻常科四年制、高等科三年制。 高等科又分文科、理科。学费则寻常科每年四十元、高等科每年六十元。

现有教授、助理教授、讲师超过五十余人,学生七个年级总共六百多人,其中日本人占了五分之四, 台湾人不过才一百多人而已。在台华侨入学则仅有二十几个人。

以我亲眼所见,台湾的各级学校,愈高等的教育,日本人愈多,台湾人愈少,是台湾人的程度不及日本人,还是 政策对台湾人别有限制,无法得知真象。高等学校的校长是谷本清心,在日本办学极有经验。 我刚抵达台北时,各个学校都已放暑假,谷本校长刚从台湾南部旅游归来。 这时刚好已是九月上旬,各校的秋季开始上课,总督府再派专员来做为向导,陪我再去参观学校。 我因为沿途参观过许多中学校,而高等学校仅此一处。因此特别加以记述。

台北第一高等女学校(今北一女)(图片提供:tony)

16.女学各校

我在北平(注:北京市)最早创办女学校。这次游历台湾,特别参观多所女学校。

台湾的妇女,向来传统封闭,台湾割让以前,没有女子入学接受教育。 今日台湾的小学,女学生的人数还不到男学生的五分之一。女学生的程度亦低于男学生一等。 所谓的高等女学校,程度仅仅等于男子的初级中学而已。

我在台湾参观的高等女学校有三所,一是台北州立,一是新竹州立,一是高雄州立。 台北州立的第一高等女学校(注:今北一女),规模较大,人数较多。 本科采四年制,补习科一年制。现有教职员三十多人,学生八百多人。台湾人的学生数目,逐年在增加中,这是可喜的现象。

高等女学校的学科课程,规定一致,颇为注重家政及体育课。 据体格调查平均统计,台湾女子比日本女子身长略高,而体重较低,胸围发育则亦以日本女子较优。 我亲自参观女学校的体操课,女学生们都四肢发达,胸部臀部隆起,几乎可以与欧美女子抗衡。 再看中国内地的闺秀们,就大大不同了。妇女的身材,并非只是崇尚美观而已,实在是关系民族强弱、种族兴亡的一大课题。

新竹、高雄两所高等女学校(注:今新竹女中、高雄女中), 各有学生四百余人,规制大致相同。台北高等女学校的校长为浮田辰平,新竹为塚本清吉,高雄为本田喜八君, 都很殷勤的招待我,实在令人感动。

蓬莱公学校(今蓬莱国小)(图片提供:tony)

17.台人公学

台湾为日本子弟设立的小学称为“小学校”,为台湾人设立的小学称为“公学校”。

公学校的台湾学生刚来时多不懂得日语,因此特别重视国语(注:日语)这一科。

公学校其他各科的教授方法与教材,也与日本人就读的小学校不同,课程的程度略低于小学校。

这次来访台湾,适值暑假,中小学各个学校都还没开学。 我特别注意台湾人就读的公学校,因此特别于离台之前,趁秋天开学时, 特地前往台北市最有名的蓬莱公学校(注:今蓬莱国小)参观。

这所学校恰好是专收女生的公学校,已成立二十三年,现有学生约二千人。德育、智育、体育等三种教育都均衡发展。 除了正式功课以外,教职员与学生在校内校外有很多合作互动的机会。学校与家庭之间、在校师生与毕业生间也很频繁联络。 教职员仍然偏用日本人,但已渐有聘用台湾人教师的趋势。校舍的建筑设备、空气、光线均佳。

校长是下川高次先生,据他的叙述,公学校与小学校都是以六岁为入学的年龄,通常就读六年毕业,也有四年或三年就毕业的。 台湾全岛共有八百多所公学校,学生人数还不到四十万人,距离全面普及还有遥远。一来是因为尚未实施强迫就学制度, 二来是因为教育经费不足,所以学生入学的限制严格,女生就学的比例尤其低,人数还不到男生的五分之一。

总督府图书馆(今国立台湾图书馆)商品陈列馆(今国立历史博物馆)(图片提供:tony)

18.图书馆制

总督府图书馆(今国立台湾图书馆)附属于总督府, 创立于大正三年(1914)。

总督府图书馆目前设有阅览座位三百五十余席, 藏书十五万册左右,外文书约占十分之一, 其余都是日文或中文书。

图书馆是旧式建筑,设备未必适合使用者的需求。阅览者每天约一千人。 另外设有别设借书部及巡回文库。

台湾图书馆的馆长是山中樵先生,很早就听过我的名声,特别亲自接待我,并带我参观图书馆。据他说, 新馆建筑的预算案已经通过了。台湾全岛公私立的图书馆大约有八十所。我在台中曾参过其中一所州立的图书馆, 规模不大,但建筑外观相当新。根据统计,除了总督府图书馆外, 基隆市立、新竹州立、台中州立、台南州立等数处图书馆,藏书都超过数万册,其余则藏书较少,但比较普遍, 以方便读者阅览。至于图书馆的编目,则大致分为两大类,中文及日文为一类,西洋各国文合为一类, 书目都用硬纸卡片,以供读者查询参考。

商品陈列馆(今国立历史博物馆)(图片提供:tony)

19.陈列馆场

总督府博物馆、图书馆之外,还有教育陈列馆、商品陈列馆,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陈列馆, 都是官方设立的。

台北商品陈列馆(注:今国立历史博物馆原址)即位于市内的植物园中。 全岛的地方名产几乎都备齐,每样商品都有标示价格,游客选购非常便利。 而以农产品最多,米、茶、糖、木材、水果等为大宗。

工艺品则有大甲的草制、樟木制、竹制、藤制、椰子制、贝壳制等,美不胜收。 尤其特别的是牛角、蛇皮、蓑虫、通草、珊瑚、文石等制品。另外还有台湾生番的手工制品, 织草、编贝、穿珠、画皮等等,与美澳非各洲土着的的风格大致类似。我选购了几件便宜的小件工艺品作为纪念品, 并前在商品陈列馆前拍照留念。

教育馆则以物理、化学、博物标本模型、机械、药剂等为多。同时也间杂一些历史材料,各地的土产, 但都是仅供游客参观的非卖品。 每日都有学校团体前来参观,并由教师担任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我在中国内地常看见各所学校设有理化博物等课程, 都耗费金钱,却少有实际的功效,而且器材物品都是舶来品,设备又不完备。 我因此主张每个城市中心中应设立一所公共理化博物馆,以提供各个学校轮流教学使用。今日台湾的趋势,似已如此, 这实在是小规模的城市各个一般学校所急应仿效的措施。

台湾神社(今圆山大饭店)(图片提供:tony)

20.台湾神社

日本各个都市皆设有神社,本有推崇神德、报答神功,以祭品、香火向神明表达诚心之意。 神社祭祀的对象有天神、地祗、皇室远祖、民族英雄。

每遇特定的节日,官民都前往神社致祭,仪式隆重。民众平时前往神社游览,也必定会敬礼致意,甚至伏地膜拜。

神社的建筑,各地大略相同,都很壮伟,形式又很简单。木屋石坊,不加藻饰,殿内堂上, 只提供圆镜一面、宝剑一只;檐前悬着松枝、麦穗,扎以纸花,颜色都是素色,并有巨大的绳子,上面系着铜铃。 祈祷的信众,拉著者绳子,铜铃声声作响。台阶下方有池水,供信众清洁洗手。又置有献纳的木箱, 让信众捐款给神社做为供养钱。也有一些设有签筒、筊杯之类的东西。

从神社大门通往大殿,通道两旁立有石灯笼成行,两旁种有松、杉、松、柏等常青的树木。 最外面则矗立着牌楼,称为“鸟居”。鸟居原来都采用木制,近年来也则多改用石头制, 型式是一梁两柱,也没有任何雕刻,简单的样子而已。

我曾经参观过东京的明治神社,看见神社运用新的建筑工法,而仍然保持古有风味,而赞叹这是很有恢宏的精制建筑, 如今参观台湾神社,也有同样的感想。台湾神社位于台北市近郊的剑潭山中,有山林泉水之胜, 游客来到这里,不禁会崇敬而有所长思,肃然起敬,表现出人类最初始及最崇高的宗教精神。 宗教的功能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台湾神社是台湾最大的神社,其余中等的神社及县级的神社也很多, 我游览各地,经过神社时,每每前往参拜,这也是来台作客的一种礼貌。

台北孔庙大成殿(今貌)(图片提供:tony)

21.新大成殿

神社是日本国教及神道教之建筑,都是政府用公费建立的。

台湾本来就有儒释道三种宗教。儒教是士大夫所信仰的,与中国内地相同。 郑成功在台创基,先于台南设孔庙大成殿,清朝统领之初, 又令各府县遍设文庙。

台北今有新建的孔庙大成殿, 则是台湾割让后大绅商辜显荣所捐款建造的。辜显荣因向导日军进入台北有功, 如今担任总督府评议员,兼日本贵族院议员。

辜显荣地位崇高又有钱,位高而多金,不太好施舍,直到年纪已老,乃倡导这一义举,似有改过自新之意。 全殿规模,庄严盛大,仿佛北京的国子监、南京的朝天宫。台北孔庙的正门尚未落成,藻绘也还没有完工,一切设备,都还是临时搭建, 而且工事好像处于停顿中。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至于其余各地的文庙,等适当的章节再另外叙述。 (~待续)

旅记日期:2013.10.14  
责任编辑:施宜葆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台北帝国大学(今国立台湾大学)。 (图片提供:tony)

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今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图片提供:tony)

台湾总督府博物馆(含国立台湾博物馆)。 (图片提供:tony)

台北市圆山公园前的明治桥(今中山桥)及台湾神社乌居(今圆山大饭店)。(图片提供:tony)

台湾神社(今圆山大饭店)。 (图片提供:tony)

相关新闻
单车漫游:淡水河金色水岸自行车道
带爸妈去旅行 找出属于孝亲自由行的路线
春天来了!桃园角板山踏青赏花趣
亲近大自然 虎头山公园享受森林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