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致远:小留学生问题频出为哪般?

张致远

人气 718

中国大陆来美的小留学生日益增多,很多小留学生面临一些适应方面的问题,但大多是属于自理能力和适应方面,包括如何与寄宿家庭相处、融入学校环境,以及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但近日几名十几岁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由于涉嫌绑架、折磨和殴打其他几名小留学生,闯下大祸,被警方逮捕,保释金高达300万元。此案的成因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思考,成为华裔社区议论纷纷的话题。

“小留学生”一般都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在中国、在父母亲那里是温室里的花朵。来到美国以后,原来的“掌上明珠”成了要自己遮风挡雨的露天花草。在父母羽翼原先不显山不露水的缺点,在异国他乡环境里就显露出来。更有甚者,一些学生追求物质享受、名牌满身、出手阔绰、行为豪荡,令很多旁观者吃惊。这种现象在美国的孩子中是很少见的,美国孩子就算家庭富有,很少出现这种炫富的情况,他们都以独立自主为荣,更不会轻易地拿父母或家庭的东西来炫耀。

或许,这种现象在小留学中并不是主流,然而微风起于青萍之末,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这几个孩子走到这一步,自身、家庭?抑或是现代中国教育、社会体制的环境因素?

道德下滑 现代教育功利化

中国人的传统历来重视孩子的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的是读书人的道德、人品、礼仪境界高。但现在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很多人却认识不到,或嗤之以鼻,关心的是“读这个书能不能上好学校、找好工作、挣大钱”。在中国功利大环境下,教育体系市场化、功利化了,素质教育、品德教育只是说说而已;而所谓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典范雷锋被揭穿是道德造假,在执政者处心积虑搭建的道德楷模轰然倒塌后,近代,人们更是对道德充满幻灭感,对功利更加渴望地追求。

浮躁的社会和对财富的不正当认识也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环境,“我爸是李刚”等社会的畸形现象也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心态,家长们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没有充分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和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口号下,父母口中充斥着“这个不准、那个必须”的口头语,孩子们很小年纪就在题海中挣扎、在特长班中苦练,目的就是要出人头地,或是实现在父母身上没有实现的所谓的成功目标。

多彩的童年变成竞争的硝烟和不堪负荷的众望,温柔敦厚的诗教已成绝响,弥漫着的是戾气和焦躁。可以说,近日绑架同侪的案件不是偶然。看看大陆媒体就知道殴打情敌、同学这类事情已是司空见惯,只是这次发生在美国,才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传统中国与西方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从《三字经》、《弟子规》开始,就教导为人之道、进退之仪,《朱子家训》第一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讲的也是从小事开始,整理身边事物、维持自身整洁。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回答记者他获奖最大的帮助就是幼儿时期学到的东西,比如吃饭时不要说话,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要学会和他人相处,要帮助别人等。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感言与中国传统重视洒扫应对等生活教育的方向不谋而合。

现在世界对教育有了更多的共识。“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世界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教育的本质不是单纯的灌输,而是让人发现人性的本质。现在有一个危险的倾向,就是经济的压力会使教育的水准和人类道德的标准下降。教育的本质绝对不是把大脑灌输满,而是鼓励和激发他们的灵魂和心智。”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点出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对于那些送孩子飘洋过海来美留学的家长们,或许优良的教育不是那么遥远,言传身教、健全人格,成就大写的“人”字或许比掌握一些技能对人生更有深远的意义;而对已经负笈求学的小留学生们,适应环境,锻炼自我,吸收美国文化的精华,养成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则不枉走这一遭。如此,则个人幸甚,家庭幸甚,民族幸甚。◇

责任编辑:方平

相关新闻
老留学生为男女小留学生进言
菁英储备学校 小留学生的首选
台职棒签赌竟有假明牌  前县议员及小留学生 诓黑道赔3亿
菁英 F1小留学生春季班一月开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