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斯海天合唱团2016年奥地利之旅 (一)维也纳

作者:王永士

人气 93

【大纪元2016年09月02日讯】2016年5月7日达拉斯海天合唱团又一次成功地举办了年度音乐会,博得侨界一致的好评。今年的音乐会共有三个单元:维也纳(Vienna),萨尔斯堡(Salzburg),和格拉茨(Graz)。他们都是奥地利的城市,因为音乐会结束后三星期,部分团员就到奥地利演唱旅游,实地参观这三个城市的精华。

海天合唱团理事之一Edison早年曾在奥地利留学,对于当地情形十分了解,所以义务为大家设计旅程路线、观光景点、旅馆、交通,一切办得妥妥帖帖,5月30日,大家高高兴兴地上路了。全团共有14人,其中9位是海天的团员,5位是团员的朋友。

经过了十几小时的飞行,加上在纽约的延误,我们延迟了5个多小时才抵达维也纳。识途老马Edison开始发挥他的本事,帮大家买票,带大家先坐火车,再坐地铁,出了地铁站一看,我们竟来到一条熙熙攘攘的步行街,前面不远就是旅馆,太棒了。

今天晚上是在奥地利吃第一餐,Edison说要带我们吃道地的奥地利餐,比如在“The Sound of Music”歌词上所说的Schnitzel(即肉片)。他带我们走到旅馆旁的一条小巷子,就进了一家小餐馆。果然各种烤的、炸的肉片,应有尽有,量又大。一盘沙拉足够几个人分。啤酒更是人手一杯,因为奥地利的啤酒和水是一个价钱,既然入了境,那就随俗吧。从今天起,我们就养成了好习惯,以后每餐必饮啤酒。餐前从台湾来的Vicky送拌手礼给大家每人一份。那是她特地从台湾越过千山万水带来的彰化特产桂圆蜜糕,大家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超过24小时没有睡觉,今晚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了。

201661

次日一早,海天旅行团开始了在维也纳的观光活动。Edison先给大家买了三天的地铁票(也可以搭乘电车),首先坐地铁来到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宫霍夫堡。哈布斯堡王朝以维也纳为首都,统治了奥地利达640年之久,霍夫堡皇宫曾是它的冬宫。此皇宫位于维也纳市中心,建于13世纪,并经过了多次扩建,最后成为一个有2600间房间、19个院子的庞大建筑群。如今在这个大建筑群中,有皇家居室、皇家教堂、自然史博物馆、艺术史博物馆、各种其他主题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皇家珍宝馆、皇家大戏院、西班牙马术学校、皇家马厩、会议中心等等。

我们下了地铁,Edison带着大家往前走。不久前方出现一个白色古典式半圆形大楼,正面和两翼都各有四支希腊式大柱和一个圆顶,巍峨壮观,气象万千。正中央的拉丁文铭文说明这是奥匈帝国第一任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 1830-1916)的增建。大门两旁耸立着四个巨型雕塑,那是四个大力神海克力斯(Hercules)与各种怪兽的大战,不知是不是在比喻奥匈帝国的显赫武功。建筑物的房顶和边厢,另有很多其他人像雕塑,都是极佳的艺术品。

皇宫大门前停了几辆马车,马车和马车伕都是古典打扮,显然是招揽观光客的生意。另有一个人,头戴银色假发,身穿红色长外套,黑裤、白长袜,十足的18世纪莫札特打扮,正在向过路的观光客推销音乐会的票,像这样的21世纪莫札特,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本来我以为这就是霍夫堡最年轻的建筑物:1917年才完成的新堡,可是后来参考了图片之后,发现不是。这栋建筑叫做圣迈可厢房(St. Michael’s Wing),它前面的广场就叫迈可广场。新堡的规模,比它要大得多。

我们穿过一个边门进入内院。这是一个长方形庭院,四周都是整整齐齐的楼房,中央有一座纪念碑,从基座的碑文上看,它应该是法兰玆二世(Francis II, 1768-1835)纪念碑,是由他的儿子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立于1846年。法兰玆二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在位1792-1806,神圣罗马帝国于1806年解体)和奥地利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在位1804-1835),另外他还是匈牙利和克罗埃西亚国王(在位1792-1835),波希米亚国王(在位1792-1835),和德意志国王(在位1792-1806)。很显然,那时的欧洲大陆,西边有法国的拿破仑称霸,东边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统驭一切。法兰玆二世曾发动四次对抗拿破仑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在法国的压迫下,神圣罗马帝国不得不解散,奥地利国力日衰,而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的势力也大幅下落,无法恢复对全欧洲的影响力。

图:霍夫堡皇宫的圣迈可厢房。
图:霍夫堡皇宫的圣迈可厢房。

这座纪念碑上的法兰玆二世没有骑马,而是站立在基座上,身穿古罗马式长袍,左手拿着权仗,右手向前平伸,好像在倾听臣民的陈述,确是一幅端庄的帝王风范。在他的下方,有四个美女雕塑,分别坐在基座的四个角上,也是身着古罗马长袍,手里拿着宝剑、盾牌、十字架和橄榄枝,代表奥地利皇帝的文治武功。这些美女雕塑美丽、端庄而又神圣、肃穆,都是非常好的作品,

图:法兰玆二世纪念碑。
图:法兰玆二世纪念碑。

这个院子的一角还有一个瑞士门,深红色的大门有蓝色横纹,在白墙上十分突出。这个瑞士门的后面就是瑞士宫,是霍夫堡建筑群较古老的一部分。门上铭文用拉丁文记着斐迪南一世(1503-1564)的头衔(神圣罗马皇帝、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等),并有1552年的字样。这个斐迪南一世不是前面所说的斐迪南一世。那个斐迪南一世,是19世纪的人物(1793-1875),是后来的奥地利皇帝,而神圣罗马帝国在那时已经解散了。这部分皇宫所以叫做瑞士宫是因为在古时,欧洲很多皇族都雇用很多瑞士士兵,名字就这么叫了下来。

我们再来到另一个院子,正中有一个骑马像,这是约瑟夫二世纪念碑,约瑟夫二世(Jesef II, 1741-179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奥地利大公)端坐马上,面对帕拉维奇尼宫(Pallavincini Palace)。这个院子四围的建筑物屋顶上都有美轮美奂的雕塑,其中有四马拉着的战车,美女和大力士分别扛着的金色地球和旁边的科学仪器等。正面Pallavincini宫的屋顶上则有奥地利皇家双头鹰盾徽。约瑟夫二世是大名鼎鼎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长子,从1765年到1790年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和克罗埃西亚国王、波希米亚国王,但在母亲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1780年去世前,是与母亲共同治国。他的政策很开明,但是在旧势力的执肘之下,并不成功。

接下来,我们慢慢地走到霍夫堡最东南角的建筑物Albertina宫。此地原是属于维也纳防御工事一部分的炮台,后来为Albert(1738-1822)公爵所有,做为他的居所,就称为Albertina宫。Albert公爵是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女婿,他喜爱艺术,收藏了很多画作,后来就以此为基础,渐渐扩充为一个美术博物馆,叫做Albertina Museum,现在正在举行从莫奈到毕卡索的画展。而Albertina宫经过多次扩建,也与霍夫堡连成一体。博物馆的地基很高,宽阔的楼梯立面画了很多人物画像,从侧面看很有意思。

我们参观的是建在Albertina外围的多瑙河喷水池,或称Albrecht喷水池。这个美丽的喷水池建于1869年,Albrecht大公是当时Albertina的主人,他的骑马像正居高临下地在Albertina之上俯视着这个多瑙河喷水池。喷水池的主体喷泉由三个海克力斯型的大力士扛住,上面坐着一男一女。男的一脸大胡子,乃是弗兰玆约瑟夫一世皇帝(Franz Josef I),做成海神普赛顿的模样,而那女的就是他的皇后伊丽莎白,也就是家喻户晓的西西皇后。他们的两旁,共有8个壁龛,分别雕塑了两个美女和6个小孩,代表多瑙河的8个支流。主雕塑的上方有金色的字:Franz Josef I,显示那个大胡子的确是弗兰玆约瑟夫一世皇帝。

图:Albrecht喷水池近影。
图:Albrecht喷水池近影。

我们绕过多瑙河喷水池继续前行,不久前方出现了一栋庄严巍峨的大楼,这就是新堡的背面。这是霍夫堡最年轻的建筑物,完成于1917年。如今是国家图书馆的主要阅览室和很多博物馆的馆址。新堡的正面是弧形,当然显得特别壮观,这个背面虽然只是普通的直线形,但它前面广大的大理石广场,崇高的基座,洁白的大理石台阶,古典的人像雕塑,使建筑物的背面也散发浓郁的贵族气息。我们坐在大楼前面的宽阔石阶上拍了团体照。

从这里我们乘坐1号电车到国会大厦。国会大厦建于1873-1883年。为了象征其民主源于古希腊,大厦采取古希腊建筑物的风貌,正面和两翼都是希腊帕泰农神殿的式样,正面山墙上的雕塑是弗兰玆约瑟夫一世向17个民族颁布宪法的场景。山墙下有7根巨型格林多式柱头的大柱。两厢也满是大柱,非常宏伟。大厦前方耸立着一尊巨大的雅典娜女神像,女神通体白色,头戴金色战冠,右手握着一个金球,球上站着金色的天使,左手拿着一只有金色矛头的长矛,身戴金色胸饰,雄赳赳、气昂昂,散发着正义之气,令人望之肃然起敬。女神站在很高的基座上,四周簇拥着其他的神祇和小天使。雅典娜代表的是智慧、勇气、文明、正义、力量、艺术等美德,是为民喉舌的议员们应有的气质,将她的雕像放在这里,非常的恰当。大楼两侧各有一个驯马青年的雕塑,很多其他雕塑则散布在大楼的屋顶各处,真是一组绝佳的艺术品。我们少不了在这里大拍一阵照片。

图:国会大厦和前面的雅典娜雕塑。
图:国会大厦和前面的雅典娜雕塑。

然后Edison带着大家穿过马路,来到国会对面的玫瑰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玫瑰园,园内整齐清洁,一踏进去,香气扑面而来,各种颜色的玫瑰竞相怒放,高的,矮的,大的,小的,万紫千红,令人目不暇给。两侧的人行道排满了座椅,可以随时坐下休息,真是设想周到。我们沿着一边的人行道走过去,再从另一边走回来。在园子的一端,有一个作家Franz Grillparzer (1791-1872)纪念碑。他坐在椅子上,侧着头正在沉思。他生在维也纳,也在维也纳去世。一生优秀作品很多,曾在贝多芬的葬礼上(1827)献了一篇颂词。这个纪念碑放在这里实在恰到好处,不但给玫瑰园增加了景观,也带来一些文艺气氛。

离开玫瑰园,我们再坐电车回到市中心。午餐后我们就近参观了圣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这是维也纳的地标,歌德式的尖塔,高137公尺,是世界第二高的歌德式尖塔教堂。(第一位是德国科隆大教堂)。屋顶上的琉璃瓦,拼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这是哈布斯堡王朝最重要的教堂,也是维也纳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目前的教堂建于14世纪,很多历史事件,都在这里进行。教堂的内部极尽华丽,有数不清的雕像,个个自然生动。众多的彩色玻璃,美轮美奂,处处显得庄严高贵。我们进去时,正好有一个年轻人的合唱团在祭坛上练唱,教堂的音响效果非常好,合唱团的声音显得极为浑厚,好听极了。

离开了大教堂正在往回走,忽然前方传来一阵管乐,原来步行街上正有一个管乐队在演奏,队员都是年轻人,可能是某个中学的学生,一个老师在指挥,周围站满了观众。他们可不像美国大学管乐队在足球赛中场演奏的那种粗野、肤浅的音乐,他们看上去都是文质彬彬,演奏的都是世界名曲!若不是Edison已经走了老远,我还会一直听下去的。维也纳号称世界音乐之都,连中学生的管乐队都非同小可,让你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管乐演奏,不久天空下起雨来,大家打开了雨伞。根据气象预报,维也纳这几天的天气都是下雨,可是今天一天都是艳阳高照,让我们玩得高兴,直到此时才真正下雨,我们也满足了。

走了一天,大家都累了,所以晚餐就在旅馆一侧的Nordsee快餐店解决。这是专门吃鱼的快餐店,我们十几个人几乎把它的小店全包了。

201662

今天我们继续游览霍夫堡皇宫,远远地看到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纪念碑。纪念碑左右各有一栋古典大楼,几乎一模一样,一个是艺术史博物馆,一个是自然史博物馆。玛丽亚特蕾西亚(Maria Theresia, 1717-1780)是非常有名的奥地利女政治家。她的父亲查理六世(神圣罗马皇帝、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没有儿子,所以早在1713年就颁布国书让他的女儿有权继承王位,除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之外,因为神圣罗马帝国是不准女性担任皇帝的。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玛丽亚继承王位,但诸侯群起反对她的继承权,被玛丽亚一一摆平。她又使自己的丈夫得以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位,成为法兰玆一世,而由自己掌握实权。她的头衔是匈牙利女王奥地利女大公布拉班特女公爵林堡女公爵法兰德斯女伯爵、和波希米亚女王。

这个纪念碑非常大,玛丽亚特蕾西亚的青铜像高6米,加上崇高华丽的基座总高19米,总重量44吨。女王坐在王座上,右手前举,作君临臣民的姿态,左手握着权杖和她父亲下达的1713年国事诏书纸卷(就是让她有王位继承权的诏书)。纪念碑下方四个斜角有四个骑马将军,四个正面有四名政治家,拱卫着高高在上的玛丽亚,使整个画面显出无比的高贵。这是哈布斯堡家族最重要的纪念碑。玛丽亚特蕾西亚从1740年继承父亲的王位,直到1780年去世,治国共有40年之久。她是哈布斯堡王朝最杰出的女政治家,在任期间实行“不开明的温和专制”,奠定了奥地利帝国成为现代国家的基础,被国人尊称为“奥地利之母”。纪念碑坐落在广大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正中央。除了两边的两个古典博物馆大楼,广场的草坪也布置得整齐清洁,草坪之间还有四个喷水池,池里各有很精致的雕塑。

图:玛丽亚特雷西亚纪念碑。
图:玛丽亚特雷西亚纪念碑。

我们继续往前走,穿过了一个有5个门洞的大凯旋门,这是外城堡门(Ausseres Burgtor),建于1824年,现在环城公路从它前面通过。它也是霍夫堡的皇宫大门,因为大门里面就是有名的英雄广场和霍夫堡最年轻的宫殿:新堡(Neue Hofburg)。大门上方有金色铭文:“法兰玆一世帝国大门,1824”。法兰玆一世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法兰玆二世,他在自称奥地利帝国皇帝时(1804),用的是法兰玆一世的名衔,也许表示他是第一个奥地利皇帝吧!

英雄广场硕大无比,两端有两个奥地利有名的军事将领骑马像纪念碑。右边较近的一个是欧根亲王(1663-1736),左边较远的那个是卡尔大公。欧根亲王是哈布斯堡王朝最伟大的军事将领之一,神圣罗马帝国陆军元帅。他建的贝尔维德雷宫我们下午会去参观。

图:新堡和前面的欧根亲王纪念碑。
图:新堡和前面的欧根亲王纪念碑。

到此我们已经将霍夫堡皇宫的重要建筑大致浏览了一遍。于是坐上了地铁,到维也纳火车站附近下车,因为我们下一个游览的目标:贝尔维德雷宫(Belvedere Palace),就在那附近。欧洲的火车站都是相当华丽的,里面像个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很多店铺和小餐馆散布期间,我们就在那里简单地解决了午餐。

贝尔维雷德宫是欧根亲王所建,分为上下两宫,中间隔着一个非常华丽的花园。上贝尔维雷德宫是一栋巴洛克式建筑,非常美,外部和屋顶有数不清的人像雕塑,男的个个英俊潇洒,女的个个婀娜多姿,小孩个个天真活泼,都是佳作。特别是一种狮身人面并有翅膀的雕塑,很像古希腊的人面狮身像(Sphinx),散布在宫门前和道路两侧,英武而妩媚,值得留连。此宫的中文译名有用“美景宫”的,确实有道理。

图:贝尔维德雷宫远眺(上贝尔维德雷宫)。
图:贝尔维德雷宫远眺(上贝尔维德雷宫)。

上贝尔维雷德宫起建于1717年而完成于1723年。其华丽程度比美皇宫。现在上贝尔维雷德宫里面有奥地利美术馆,Edison为大家买了票,进去观看。奥地利美术馆收藏了从中世纪和巴洛克直到21世纪的画作,其重点是19世纪末和新运动期间的奥地利画家的作品。一进大门,只见大厅的四根大柱,由四个大力士吃力的顶着,非常好看。

一楼展出的作品是现代画,我们比较没有兴趣。二楼是Baroque时期的古典作品,三楼是写实派和印象派的作品,都有很多佳作,值得慢慢欣赏。小教堂里的耶稣受难图,也是其中之一。大理石厅非常豪华,天花板上的油画描写欧根亲王战胜土耳其人的场景,是一幅很好的写意画。Gustav Klimt(克林姆,1862-1918)的作品,在这里颇受重视。他生于维也纳,是一个象征主义画家(Symbolic Painter),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始人,他爱用象征性的装饰花纹,在作品中大量使用性爱主题,不为保守派的画家所喜。他的作品大量使用金色。我们在这里观赏了一个半小时,还意犹未尽。

离开美术馆,我们继续在花园里向着下贝尔维德雷宫的方向走去,花园里整整齐齐,众多喷水池散布期间,每一个喷水池都有很精美的雕塑点缀着风景。下贝尔维德雷宫是当年欧根亲王僚属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虽然也很华丽,我们并没有进去,绕过了它就出去了。

晚餐在旅馆前面大街上的土耳其餐馆就餐,昨天晚上我们从它的前面经过,那诱人的图片和玻璃窗后面的那一大串烤肉串,已经把大家的食欲吊得痒痒的,今天终于来大饱口福一番。他们的烤肉是很有名的。

晚餐后,Edison再带大家乘地铁去看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那是一系列的弧形大楼,为维也纳国际中心的一部分,白天会员国的众多国旗飘扬,是一个很壮观的画面,晚上只剩下一排排的旗杆,就没什么特别了。

201663

今天上午搭乘地铁去参观Schloss Schönbrunn(香布伦宫),这是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王宫,1743年由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下令改建,才有今天的规模。中文也译为“美泉宫”,因为它的泉水水质特别好,是古来大家喜爱的饮水。它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海神普赛顿大喷水池。进入大铁门,里面是一个非常大的前院。香布伦宫端坐在正前方。它的左右前方各有一个大喷水池,水池中有白色雕塑,类似昨天参观过的贝尔维德雷宫的喷水池。参观这个宫殿的游客非常多,所以Edison进去排队买票,排了好一阵子。我们的票是11点15分,就在等待的时候,先游览一下香布伦宫后面的大花园。在花园两旁修整得非常整齐的绿油油的树下,各有一排人像雕塑。由于这个花园实在太大,所以家民和我各从一边开始,欣赏那些雕像,拍拍照片,再到花园的另一端会合。(其实在这个花园的两侧,还有两个更大的花园,只能望之兴叹。)花园的另一端是一个特大的巴洛克式喷水池,中央有海神普赛顿和众多英雄美女的雕塑,婀娜多姿,气象万千。大喷水池的后面小山上,就是那个凯旋门形式的观景台,可惜我们没时间上去看。

图:香布伦宫(Schloss Schönbrunn)。
图:香布伦宫(Schloss Schönbrunn)。
图:香布伦宫后面的海神喷水池。
图:香布伦宫后面的海神喷水池。

11点15分,我们鱼贯进入香布伦宫参观。在1441个房间之中,只有40个对外开放。我们拿着耳机,开始一间一间地看。每个房间都有编号。下面简单的介绍几个。

第一号房间是一间简单的房间,1916年11月20日法兰玆约瑟夫一世就是在这个房间的铁床上过世的。床旁边还放着画家Franz von Matsch所画的皇帝刚过世时的油画。第二间房间就是法兰玆约瑟夫和他的皇后西西的卧室。其后又有西西的化妆室,起居室等。

在第六号房间我们看到墙上挂满了西西儿女的照片。西西的正式名字是伊丽莎白,是法兰玆约瑟夫一世的皇后,她原是一个无忧无虑喜爱自然的女孩,自从16岁嫁给法兰玆约瑟夫之后,饱受宫廷礼仪和规矩的约束,又受强势婆婆的干涉,使她郁郁寡欢。但她的美貌征服了整个欧洲,也是奥地利人民最喜爱的皇后。她的故事曾被拍成电影,深受欢迎。

第十二号房间是画像厅,挂满了玛丽亚特蕾西亚孩子的画像。玛丽亚特蕾西亚前后一共生了16个孩子,其中11个长大成人(5儿6女)。她的儿女多半与其他的政治势力联姻,用以巩固和扩张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其中第15个孩子玛丽安托妮,嫁给了法王路易十六为妻,最后遭遇法国大革命,和她的丈夫一起被送上了断头台。

第十六号房间是音乐厅,当年六岁的音乐神童莫札特就是在这个房间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演奏钢琴,在大家赞美的掌声中,爬到女王膝上,给了她一个kiss。

第二十一号房间是一个洛可可式大厅,红色的地毯,前后两盏大吊灯,头顶上有三幅精美的天庭画,中间最大的一幅是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和她的夫婿法兰玆一世皇帝。金色的窗框和壁饰,金碧辉煌,非常高贵。大厅长40米,宽10米,是各种宴会和舞会的场所。这是最大和最豪华的房间。196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甘乃迪和苏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曾在这个大厅会面。

第二十八号房间是一个小厅。1918年11月11日,卡尔一世皇帝(法兰玆约瑟夫的继位者)在这里宣布放弃参与任何政务,但没有宣布放弃王位,以希望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第二天,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随后他流亡于瑞士。

第三十七号房间有一张大彩床,是玛丽亚特蕾西亚订婚时的床,原来放在维也纳的皇宫,后来搬来这里。

我们在拥挤的人群中,随波逐流地穿过每一个房间,却也费了将近两个小时。回到市中心的小摊子,大家津津有味地大啖奥地利香肠,畅饮奥地利啤酒,因为已经快三点了,早已饥肠辘辘。这个小摊子的服务员是一个中国姑娘。

吃过午饭,精神大振。再度上地铁。目的地:维也纳城市公园(Wiener Stadtpark)。这是维也纳第一个公园,建于1862年,占地广阔,共有65000平方米。很多维也纳有名的作家、音乐家、作曲家、艺术家的雕像散布其中。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圆舞曲之父小约翰史特劳斯的镀金铜像纪念碑,坐落在靠近进门口的地方。此纪念像建于1921年,铜像后面有一个巨大的大理石浮雕框架,上面有很多人物浮雕,衬托着中央的金色史特劳斯。这个金色史特劳斯正专心地拉着小提琴,不知他是在拉“蓝色多瑙河”还是“维也纳森林”。当年铜像揭幕时,维也纳交响乐团就在此演奏“蓝色多瑙河”。这座纪念碑是城市公园的主要地标,所以要和它照像的人,络绎不绝,还要排队。

图:小约翰史特劳斯金色铜像纪念碑。
图:小约翰史特劳斯金色铜像纪念碑。

从这里Edison带着大家沿着林荫小道慢慢往前走,水泥路面很平整,不时有成排的长椅出现在路边,可以随时坐下休息。不时也会出现一座纪念碑,给大家带来惊喜。我们看到的包括历史画画家Hans Makart,(昨天参观过的贝尔维德雷宫有他的作品),音乐家舒伯特,维也纳市长Zelinka,画家E.J.Schindler,作曲家Bruckner等人的纪念碑,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慢慢地走,看到小湖边有年轻人或坐在草地上看书,或倚在草地上聊天。在这里年轻人都温文有礼,老年人都和蔼可亲,小孩子都天真可爱。

图:海天合唱团在舒伯特(Franz Schubert)纪念碑前合影。
图:海天合唱团在舒伯特(Franz Schubert)纪念碑前合影。

我们绕了一圈,又回到史特劳斯的金色铜像前。大家坐在长椅上休息一阵,部分人去看多瑙河,然后搭地铁回旅馆,部分人则去听维也纳少年合唱团的演唱会。我原来是没打算聼音乐会的,但是John好心把他的票让给了我,所以我就跟着这一组来到维也纳少年合唱团音乐厅(MuTh-Concert Hall of the Vienna Boys’ Choir)。这是他们自己的音乐厅,我们要观赏的演唱会5点半开始。

维也纳少年合唱团成立于1498年,成立之初,都是在维也纳的教堂演唱宗教歌曲。后来则渐渐到外地甚至外国去表演,也曾来美国演唱过,如今所唱曲目也包括很多非宗教歌曲。根据他们的指挥介绍,现在的团员共有100人,分成了四个团。今天表演的团有23个团员,演出分成两个半场。上半场是指挥自己弹钢琴伴奏,下半场就有一个小型的管弦乐团伴奏。很久以前,合唱团的孩子都是白人,现在也有了东方人,南亚人(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和拉美人。白人中也不全是德奥民族了,有的看起来也像东欧的孩子。他们上半场演唱11首歌曲,年代从16世纪的Gallus渐进到20世纪的Gershwin。其中Verdi的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 (歌剧Nabucco选曲)是很多合唱团员耳熟能详的歌。下半场由管弦乐团伴奏演唱7首歌,其中海天合唱团刚表演过的Mozart的Laudate Dominum也在其中。另外我熟悉的Franck的宗教曲Panis Angelicus则是由三个小孩三重唱。

总括他们的演唱,的确是不错,可是并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好,JJ的感觉也和我差不多。特别是我们很熟悉的Nabucco选曲,他们就没有唱出那个感情。套句钢琴老师常用的话,就是他们好像只在“play the notes”。JJ的评语是小孩子到底没有太多的人生经验,感受不了歌中的那个“挣扎的感觉”。我记得大四的时候,看过一个德国电影“Der schoenste Tag meines Lebens(我生命中最美的一天)”,中文译名“野玫瑰”,就是描写一个穷苦人家的小孩,加入维也纳少年合唱团的经过。维也纳少年合唱团在那个电影里面唱了很多高水准的合唱曲,JJ也看过那个电影,大概这是他对维也纳少年合唱团情有独钟的原因。

没有去听音乐会的人由Edison带领,到了多瑙河畔去看风景,可是那河水并非洁净的蓝色,看了有些失望。之后家民陪着Jenny到歌剧院附近去溜达,无意中发现了我们17年前首次来维也纳所看到的那个大喷水池,那上面的雕塑美极了。

201664

我们的三天地铁票直到今天早上9点20分还有效,所以家民一早就先拉着我再坐最后一趟地铁去看歌剧院附近那个大喷水池。昨天傍晚她无意中发现了这个17年前看过的地方,一直兴奋不已。这是雕塑家Georg Rafael Donner (1693-1741)的巴洛克作品。花岗岩的水池中央有Providentia女神(天佑女神)的青铜像。Providentia代表好的远景或者好的政府,是上帝赐给人间的福祉,维也纳的良好水源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的右手扶在一个椭圆形的盾牌上,盾牌的表面有Janus的双面头像。Janus也是希腊神话里的神。他常以双面头像出现,一个头看到过去,另一个头看到未来。他的名字就是西历一月(January)的起源,象征“开始”。

在Providentia女神下方的基座上有四个小天使分别抓着一条梭子鱼,鲤鱼,草鱼和鲑鱼,而鱼的口中就喷出一股水柱。在喷水池的外缘上也有四个青铜人像,两男两女,姿态生动自然,斜倚在水池边。其中两个女的,一个手拿水瓶,一个手拿巨蚌,也都向池里注水。两个男的,一个手拿船桨,一个手拿钢叉。这四个铜像代表奥地利大公国的四条河流:Ybbs, Traun, March和Enns。这些雕像都做得非常生动美观,值得细细观赏。大清早这里还没什么人,太阳斜斜地照在附近大楼的墙上,将整个喷水池笼罩在阴影里。我们可以尽情地拍照。

图:歌剧院附近的大喷水池(Donner Fountain)。
图:歌剧院附近的大喷水池(Donner Fountain)。

回到旅馆后,就要准备下一段的旅程。三天的维也纳旅游圆满结束。9点半Edison和JJ去拿预先租好的休旅车,约大家10点半在旅馆大厅集合。我们就要向萨尔茨堡出发了。

责任编辑:李元

相关新闻
海天合唱团2009年公演“合唱丝路”
达拉斯海天儿童合唱团正式成立
海天合唱团法拉盛办演唱会
双十国庆纽约侨界逾千人聚华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