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逼红军入川(下)

【秘档】红军“飞夺泸定桥”纯属虚构

朱开阳

人气 11045

【大纪元2017年07月07日讯】(编者按:本系列文章由大纪元特约作者从中共党史机密档案中整理而成。因安全原因,无法一一注明出处。大纪元将在适当时机公布信息来源。)

5月12日,中共中央在会理城外的铁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除政治局委员外,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红三军团彭德怀、杨尚昆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红军立即北上,同四方面军会合。任命刘伯承为先遣司令,利用他在川军的声望和熟悉地理民情等有利条件,为全军北上开路。

“与彝族首领拜把子”是文艺宣传,不是历史,也不必纠正

红军继续北上,必须要通过彝族聚集地区。当时,刘伯承为先遣司令、政委是聂荣臻、红一师师长是李聚奎、一团长是杨得志。四人一起行军住宿,一起研究行动计划。

《李聚奎回忆录》中有一段叙述:“5月22日,先遣队开始进入大凉山彝族区。刘伯承、杨得志和我走在部队前面。第一天虽然与彝族首领小叶丹达成了通过协议,但由于对部落工作没做好,部队也缺乏充分准备,在我们到达时,许多彝民拿着刀抢、梭镖,挡住我们的去路,喊着‘汉官不给钱不让过’。我们没能通过又返回出发地。后来总政治部派来了一名懂得彝民风俗、语言的干部,各级也对部队进行了动员,并准备了一些银元、衣物,沿路向彝民喊话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一面散发一些财物,这样才比较顺利地通过了。”[6]

据李聚奎的秘书讲,李聚奎生前曾给解放军总政治部写报告说:“他同刘伯承司令一直在一起活动,没有见到刘伯承司令与小叶丹结盟之举,要有的话,一定是我帮助筹划。没有此事。当时解放军总政治部回复:那是文艺宣传,不是历史,也不必纠正。”

5月底,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商量,派陈云去共产国际,汇报红军长征以来,特别是遵义会议情况。

5月24日,红军到达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渡口。2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赶到安顺场,决定红军沿大渡河两岸赶向安顺场以北170公里的泸定桥,那时,桥头守军已经都撤走了。

红军“飞夺泸定桥”纯属虚构

6月2日红军全部从泸定桥过河。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毛泽东,后来在《西行漫记》中,他记述了当时毛描述的情况:过泸定桥“是长征中最关键的时刻”,红军过桥时“头一个战士中了枪,掉到下面的水里,第二个也掉下去了,接着第三个······大约有20多名红军战士用双手和膝盖匍匐前进,把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扔进敌人的机关枪阵地”。

真实的情况是:泸定桥并未发生战斗,红军过桥时,没有战斗,更谈不上伤亡。红军5月29日到达泸定桥的时候,泸定桥并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从大量国民党军队的来往电报、部署文件可以看出,红军到来前夕,守桥的原国民党24军二旅部队,已经被派去50公里外的康定了。首批过桥有22名战士,过桥后,他们每人得到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碗和一双筷子。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受伤。其它部队过桥时也没有伤亡。

周恩来的警卫员描述,周听说有一匹马掉在河里淹死了,很着急,问过桥的指挥宫杨成武:“人有没有受损失?”当听说没有时,周又问:“一个都没有?”答复是:“一个都没有。”

关于“飞夺泸定桥”,1982年,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当时布列津斯基对邓说,他去了泸定桥现场,感叹红军当年英勇高超的战斗力。出乎所有在场人的意外,邓亲口说:“嗯,在我们的宣传中那就是这样了。我们需要表达我们的部队的战斗精神。事实上,那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军事行动,没什么大不了的。另一边是使用老式步枪的军阀部队,而且人数也真的不那么多,但是我们觉得必须要将此戏剧化。”这段对话披露在当时的英文媒体上。

毛泽东走过泸定桥台,6月初翻越雪山。6月山上没有积雪,只是寒冷异常。在大雪山下天气炎热,红军战士把厚衣脱下到山上,风吹着夹雪的冻雨袭来,红军战士冻伤、冻死很多。毛泽东做了充分准备,没有坐担架,拄着一根木棍,走得比年轻的警卫员还轻松。

蒋介石放过了红军

7月4日,南京政府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孔祥熙,拜访苏联大使鲍格莫洛夫,商谈日军侵略华北战争事宜。临走时,孔祥熙对苏大使说,蒋介石很想与儿子经国团聚,他转达了蒋介石给斯大林的口信:“我已经让你的两支红军会合了,应把我的儿子放回吧!”苏联大使回复说:“我们并不阻碍他回国,据我所知是他自己不要回来。”

蒋介石没有要回儿子,但他完成了统一西南三省的目标,贵州王家烈因打了败仗,被迫辞职,拿了一笔钱走了。云南省主席龙云表示跟蒋介石合作,听从蒋的指挥。四川全境由蒋介石控制,中央军跟随蒋介石入川,蒋介石到重庆住下几个月,四川成了他的重要基地。

评述:

对于中共来说,承认“长征”其实是被蒋介石远程操控的,确实是很尴尬、很不光彩。

目前多种资料证实:所谓“红军摆脱国军的围追堵截”,不过是蒋介石有意放过了红军。蒋介石屡屡让红军在重围中得以逃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换取斯大林释放儿子蒋经国,当时蒋经国被扣在莫斯科当人质。

所谓“胜利长征”,不过是红军的“失败突围和溃逃”,然而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把“长征”树为一种神话般的象征,使成千上万的人思潮澎湃,热血沸腾。在其后出版《大河彼岸》一书中,斯诺将中国“大饥荒”饿死三千万人的惨剧称为“营养不良”,可以想见,斯诺看到的是怎样的“事实”。

后来斯诺才知道,当年他采访毛泽东,得到的不过是中共和毛的一面之辞。晚年时,斯诺对当年写《西行漫记》,深感歉疚。

注释

[6] 李聚奎:《李聚奎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 版,第113页。#

责任编辑:张宪义

相关新闻
【秘档】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种植罂粟
【秘档】埋下祸根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秘档】百团大战、皖南事变的真相
【秘档】湖南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