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子在中国的发展空间--记MIT中国同学会举办“人才论坛﹑人才交流会”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20日讯】

【大纪元波士顿记者可心报导】四月十三日﹑十四日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在该校 Wong Auditorium 和 Walker Memorial大厅 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大型“人才论坛﹑人才交流会”。十余名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客观地介绍了国内的情况。整个会场座无虚席﹐盛况空前。图片说明﹕北京大学招聘组(上)

  首先﹐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艾方林参赞向此次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有志青年出国留学﹐无不时刻关注祖国的发展和建设﹐希望能在祖国施展才华。于此同时﹐祖国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加入国际贸易组织 ( WTO) 后人才需求更迫切﹐期望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发展事业﹐报效祖国。

国内人才现状
  教育部国际合作交流司司长助理--关键(译音)介绍了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基本情况。统计表明﹐从1978年至2001年﹐留学人员共45.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 6.1万﹐单位公派10.6万﹐自费29.1万。回国人数共计13.5万﹐其中公派回国占10.7万。

  人才现状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科技领域人才﹔人才分布失衡﹔产业﹑行业布局不均﹔产﹑学﹑研脱节﹔农业﹑资讯科技﹑金融﹑保险﹑法律等人才严重不足﹐成为国家第一紧缺﹔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等高科技居为第二﹔并急需了解国际惯例﹑跨领域﹑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关先生还介绍了教育部设立的各种留学生回国人员科研起动基金。鼓励大家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肩负历史使命﹐与国家共命运。

留学生回国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阿里巴巴国际商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云先生坦率地指出﹕留学生回国后与国内合作的成功率并不高﹐有的不但帮不了忙反倒带来很多麻烦。他在世界各地有分公司二十多家,先后雇用了不少留学生。发现很多问题。大多数留学生是在大学毕业就出国深造,从未走入社会﹐并不真正熟悉国情。在国外学习几年后对国外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回国去想改变中国的现状是不可能的。中国不仅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的重担并有各种复杂的关系。

  中国国际资本公司研究部 总经理徐肖恩(Xiaonian)博士讲了他回国的亲身经历。徐先生于1991年在加州大学﹐迪维斯分部(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麻州大学Amherst经济系任教多年﹐“一份体面的收入﹐汽车﹑洋房自不必说。但总觉得生活中缺点儿什么”。一个偶然的机会遇见了一位中国银行家促使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 当时我没有宏伟蓝图﹐远大目标﹐也许只是为了寻找那份欠缺吧”。徐先生感慨地对大家说﹐“会议组织者请我来讲回国创业的成功经验﹐可是我没有任何成功可言﹐有的只是郁闷。回国三年﹐感受最深的是两个非常。非常的激动(exciting)﹔非常的不知所措(frustrating)。很多事始料不及。中国社会两千年来﹐从春秋战国秦统一天下﹐历代只有皇帝的姓氏不同﹐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多大变化。记得在陕北下乡时﹐我很惊奇的发现﹐当地农民耕地用的犁和我在历史博物馆看见的几百年前的生产工具一模一样。再这样闭关自守是没有出路的。我所在作的是‘开拓’﹐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受到很大挫折的原因。有多少次咬牙跺脚要回来﹐但还是留下了。在外国人的眼里﹐目前中国的公司根本不像公司﹐没有经营目标﹐高层人员都由政府任命﹐有多少资产自己也不清楚。放假新闻﹐作假账﹐这样下去能行吗﹖中国海洋公司干得不错﹐已打入国际市场﹐但它绝不代表大多数公司的现状。中国的公司要重组﹐资产﹑管理﹑人员等都要重组﹐要让外国人承认才能打开市场。可是你一提这些﹐就说你管闲事﹐不被理解﹐所到之出骂声一片。我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就这样了。去年被‘荣幸’地评为股市十大最不受欢迎的人﹐朱镕基总理排第一﹐我是老二。我太太曾讽刺地对我说﹕‘没想到你成了名人了。’三年过去了﹐我还是不知道生活中欠缺的到底是什么﹐但我会继续做对中国市场﹑中国的发展有好处的事。”

成功者的典范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 )资深副总裁 Wu Mengfei 讲述了三年来国内石油工业的巨大变化﹐CNOOC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耶鲁大学病理学教授徐小年博士讲述了十年前成功地与清华大学合作﹐创建了清华基因工程研究所﹐并一直兼任研究所主任。为中国真正开发自己的高科技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天津大学制药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赵康。赵先生于198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一直从事科研工作﹐去年决定回国发展。赵先生选择了另一条成功路。回国后立刻走马上任﹐成为国家的一名政府官员。“过去一提起国内的领导就头痛﹐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吃喝玩乐。回天津后一看还是有不少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建的大楼﹐看来领导们还是干事情的﹐我看吃就吃点儿吧﹐赵先生继续半开玩笑地说﹐也许我也便成那样了……。总之﹐还是有好领导愿意与留学生做事﹐希望大家学成后回国﹐支援祖国建设﹐到那时我以政府身份欢迎你们”。

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人才交流会正式拉开帷幕。主办单位邀请了来自两岸三地的研究机构﹑中﹑台资企业及外商公司﹐为有意回亚洲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与雇主们直接面谈的机会。主办单位表示约有一千人事先登记参加这次活动﹐征才活动现场的气氛热络﹐许多单位的摊位前大排长龙﹐有意求职者等候与公司代表面谈。当天出席的单位包括美商摩托罗拉(Motorola)﹑芬兰的 Nokia ﹑台湾的宏碁电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企业及研究机构及大陆数个省﹑市的代表。

  令人惊讶的是台湾的工业技术研究院也在参与之列。由于该单位是一个半官方
的研究机构﹐雇人的限制较多。然而﹐该院北美公司的陈大鹏组长表示﹕政府法令已允许外国人才赴台湾服务﹐任何公司只要依法提出申请﹐都可以为外来专业人才办理如美国 H-1 的工作签证。整个活动于下午四时圆满结束。◆(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香港“反送中”5周年 波士顿华埠6/9纪念
侨声音乐社85周年演出 爆满落幕
麻州一户外浴室镜子点燃房屋
六四35周年 波士顿民众集会 揭中共谎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