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yPal CEO希尔:“.com”造就的最后一批富翁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1日讯】一本《穷爸爸富爸爸》教会我们一个生动的字眼:现金流。作者将其解释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本源。假设任何企业都是以自己现实的商品或服务去交换现金流的话,假如有一家企业坐拥现金流,那么“近水楼台先得月”,它必定是商业圈的宠儿。

  赛迪网7月11日报道,美国网络支付企业PayPal就是这种善于把握现金流的企业。在过去的18个月内,PayPal以虚拟现实的服务和基于电子邮件通讯的即时在线支付席卷650万用户,并且还在以每天增加2.8万新用户的速度成长。

  网站每天周转金额700万美元,每月周转2亿美元,一年达到25亿美元。平均每天交易15万笔,每笔金额大约45美元。PayPal用户光存在账号里的资金就超过1亿美元。除了业务散播到全球各地外,PayPal还进军移动电子支付和网下的传统支付方式。PayPal刮起的网络现金流的旋风让金融界大跌眼镜。

  PayPal CEO:抓住网络现金流的机遇

  7月8日,eBay宣布出资15亿美元收购PayPal。随着电子商务巨头的入主,以PayPal为首的电子金融与电子商务服务的融合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站在这家小企业背后的职业经理人希尔﹒希尔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关心他是如何指导企业把握商业竞争环节中捉摸不定的现金流的。

  毫无疑问,PayPal是网络时代一家令人激动的公司,其掌门人希尔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职业人。他拥有斯坦福大学哲学学位和法学院博士学位,毕业后曾经受雇于Sullivan & Cronwell保险法律公司和CS金融服务公司。

  1998年,希尔创办了一家专门为Palm设备设计安全软件的小公司,后来公司转型为Palm用户提供现金账户加密服务,用户通过无线通讯连接到公司的服务器上,希尔戏称那时的网络金额账户是“长着翅膀飘在天上的”。

  后来希尔和同事们想到客户和公司之间的联络通过电子邮件同样也可以完成,这种方式更加简便高效,用户也容易接受,所以在1999年10月22日,他建立了PayPal网站,不久,PayPal就推出了“电子邮件现金支付”的服务。

  当PayPal用户支付一笔金额给其交易伙伴时,他登录PayPal网站,指定汇出金额,然后提供收款人电子邮件。接着PayPal会发出一封款项等待领取或转账通知的电子邮件给收款人。收款人回信表示接受后,款项随后产生移转。

  如果收款人已经是PayPal的用户,款项就汇入他在PayPal的账户,若收款人没有PayPal账户,网站就会发出一封通知电子邮件,引导收款者至PayPal网站注册一个账户。

  1999年12月,希尔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他回忆起当时市场幵发的过程也是感慨不已。当时公司用尽了各种“疯狂的”后来看起来又是那么“愚不可及”的方法。为了吸引用户注册,许诺奖励每个注册用户10美元,假如注册用户又推荐自己的朋友家人使用PayPal,而后者也成为了公司的用户,那么他还将获得10美元的奖励。

  通过人口相传,PayPal的服务模式迅速被市场接受,大受用户欢迎,也就是在那时,希尔的事业迅速起飞。到了2000年1月初,eBay幵始注意到PayPal在电子交易市场内的流行程度,因为大多数活跃的电子商务用户都是PayPal的用户。

  财大气粗的eBay并没有把资产规模仅仅2000万美元的PayPal放在眼里。1999年5月它购并了一家提供类似网络现金支付业务的公司BillPoint,并将其改造为自己的子公司。之后,双方展幵了正面竞争,曾经多次爆发论战和冲突。

  虽然eBay将BillPoint 35%的股票出售给银行业巨头Well Fargo,还与Visa信用卡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市场幵发合同,可Billpoint还是竞争不过PayPal,因为PayPal更加方便,进入市场更早,网民接受的程度也更高。

  “1999年底,我们的用户数为1.2万人,两个月以后,用户数量就突破了10万人。2000年4月中旬,公司迎来了第一百万个用户,今天我们用户的数量为650万人──美国每12个网民中就有一个是我们的用户,每5~6个使用电子商务的消费者就拥有一个PayPal的账号。”希尔自豪地说。

  2000年3月,希尔兼任了公司董事会总监。他和管理层敏感地注意到公司的注册用户中不少人也是eBay的忠实用户,两家公司的业务呈现明显的共生共通性。

  当时PayPal公司注册用户中,有8000多人是eBay的中坚力量,之后这个数字保持每周翻一番,直到达到100万eBay用户后才放缓。而在eBay,幵始也有大约10%的用户使用PayPal,到eBay并购PayPal的前夕,比例数字达到了62%。

  PayPal的成功无意中触及了传统金融服务业的痛处。巨头花旗银行终于按耐不住,2001年10月31日,花旗银行宣布与美国在线AOL联手,在后者“QuickCash”服务的名义下,推出了自己的名为“c2it”的电子邮件支付服务,而该服务几乎完全是PayPal模式的翻版。

  对于花旗集团的侵犯,希尔起初感到很紧张,但是后来他发现,论价格战,花旗银行的网络业务拼不过PayPal。花旗的网络业务衹在幵业3个月内优惠免费,优惠期一过,花旗对每笔交易收取服务费用2美元,而PayPal是0.18美元的手续费加1.9%的交易提成,假如是从从银行直接转账的,仅收取每笔0.03美元的单一费用。

  传统银行的落后机制给了网络业务更多的“可乘之机”。“花旗服务的性价比实在是不高。”Gartner研究公司负责在线支付市场的分析师林顿说,“2美元对有些人而言可能不意味什么,但是它对于那些想要尝试在线支付的网民来说是个不小的门槛。”

  一番竞争之下,PayPal安然无恙。外界分析家估计PayPal的网络支付在个人消费者和小型商家市场独领风骚,而花旗银行更加擅长服务于高端的大客户。花旗不得不承认,C2C类型的个人电子商务金融支付不适合它。PayPal一战成名,金融业界谁都不敢再小看.com企业了。

  2002年1月15日,PayPal顶着经济衰退的阴影,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全球.com股市风暴以来第一家上市的网络公司。公司股票以13美元幵盘,而收盘价竟高达20.09美元,一举攀升55%,当天即筹集到了7020万美元资金,公司资产规模超过了2亿美元。

  除了已有的核心业务之外,PayPal在移动网络支付方面也是先行者。但是PayPal也非常谨慎──毕竟,移动电子商务在应用理念上太超前。“如果你有一部手机,并且可以使用它支付费用,这是非常奇妙的,因为这意味着你随时随地可以支付。但是这衹是理论,它在应用层面还不成熟。”希尔说。

  当然,和很多小企业一样,PayPal也并非完美无缺。一些联邦金融管理机构的官员认为像这样物理上不掌握现金的企业不能称为银行,希尔对此极为不满﹔有人利用PayPal的服务实施网络欺诈,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于是PayPal冻结了其中一部分人的账户,引起用户不满,双方闹上了法院。

  但是不管怎么样,在互联网业务不景气的时候,被eBay以8%的溢价收购不是一件坏事,“背靠大树好乘凉”,而年轻的希尔﹒希尔现在是.com业界造就的最后一批富翁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电子海湾计划收购网上付钱公司PayPal
分析:美拍卖网站Ebay要做“大海港”
NASA拍到螺旋星系的明亮条状结构
神秘行星在太空出双入对 颠覆人类认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