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环保团体关心第三接收站 台湾中油诠释

藻礁生态(台湾中油提供)
人气: 5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1年02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宋顺澈台湾新北综合报导)环保团体关心整个台湾地区及附近海域的还境品质,是大好事,有这么多人关心台湾的未来环境,监督各个企业的各种建设是否影响我们居住的大自然环境,让台湾的居住空间能够适合永续生存,也继续监督未来的排放标准,让空气品质达到标准的需求。

近日有关环保团体关心观塘第三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兴建计划,台湾中油公司于25日再次发表说明,并感谢环保团体共同关心我们自己居住的大自然环境,台湾中油表示,公共政策讨论需要更多正确的资讯,因此台湾中油再次说明,事实上经过水下摄影检视,工业港施工海域并无藻礁生态系,科学证据亦证明G1藻礁区积砂非施工造成,未来第三接收站完工之后操作天数皆符合需求,并未有因海象不佳而不适建站之情事,所能提供北部各工业区用电之产能与价值,更是远远超过兴建经费;台湾中油吁请全民支持兴建第三接收站顺利完工,以稳定供应大潭电厂发电及基北竹苗高科技园区及工业、民生天然气之需求。

台湾中油表示,第一,有关环团朋友认为观塘工业港开发范围下有藻礁生态系,台湾中油要说明:观塘第三接收站“回避替代修正方案”,仅使用既有填地兴建接收站所需储槽等设施,对观塘潮间带(G1及G2区)保留现况不予开发,至于工业港位于水深超过10公尺深之区域,依据台湾中油107年7月委托水下摄影调查,显示工业港海水浊度高,透光度低,海床被沙质覆盖,仅有零星生物,且未发现壳状珊瑚藻及柴山多杯孔珊瑚,不具藻礁生态系,故工业港开发并未对藻礁生态系产生严重影响。有关环团引用论文,系仅使用多音束进行测量,即判断出藻礁地形,略显不足,台湾中油于2016至2017年进行多音束海床地形测量、侧扫声纳、浅层震测及港区现场试挖等海床地形及地质调查资料,更足以研判工业港地形、地质及礁体分布情况,至于积沙,依观塘潮间带G1区90年至2020年调查及航照图显示,该区域积沙为侵淤互现之自然现象,也就是藻礁裸露跟淤沙交替出现,并非施工造成,例如去年12月施工期间有淤沙现象,今年1月就不再看到淤沙。

第二,有关环团朋友对天然气发电排碳量的询问,台湾中油指出,天然气为洁净能源,其发电之碳排放量仅燃煤机组之一半,以天然气发电具快速升降载、低污染、低排碳等优点,且建设时程短,在我国未来发展再生能源过程中,可做为渐进式减碳、维持供电稳定之最佳选择;反之,若无天然气接收站,在供电紧绷时,其电力缺口则须调度燃煤机组来支援。

第三,第三接收站兴建,未来是否会闲置?台湾中油说明,第三接收站完成后,主要是为供应台电大潭电厂第7至9燃气机组发电,同时满足新竹科学园区、内湖科学园区、南港软体园区、北部各工业区及北北基桃近一千万人之用电需求,另亦供应北部民生及工业用户所需,其所创造之产值远远超过千亿。综观邻近日本、韩国,每年天然气进口量远大于台湾(居全球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前几名),其天然气接收站之负载率亦仅约4成。显见有充足的天然气接收站才能增加供气可靠度,稳定供气发电,具备必要性与急迫性,并无设备闲置问题。

第四,观塘是否海象不佳不适建站?台湾中油表示,台湾西部沿岸在台中以北之地区,冬天气象皆受东北季风影响,因此须兴建外廓防波堤设施提供港域遮蔽,以符合液化天然气船舶停靠的水域静稳度需求,经操航模拟评估,在风速15m/s、浪高2.5公尺下,观塘第三接收站每年可操作日数约312天符合需求,并无环保团体所指不适建站之情事。

第五,有网路粉丝页称通霄到大潭设有36吋陆上输气管线,可以透过管线直接送气到第三接收站新设储槽存放;台湾中油要郑重澄清,此与事实不符,管线输送的是高压气态天然气,并无法存放在储存液态天然气的储槽中,且台湾中油既有陆管是26吋,目前供应对象为北部民营电厂(IPP)、工业及民生用户,已无余裕供应大潭电厂,纵使目前规划新设陆上管线,工期也至少需10年以上,其功能亦无法替代接收站,环团“增设陆管、经费、工期、安全,都比海上接收站更好”之说法,此资讯有明显错误。

责任编辑:唐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