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埠英雄谱》记录纽约90年代华人奋斗史

人气 131

【大纪元2021年06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是纽约华埠和华人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华埠英雄谱》通过两百多张照片,呈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华埠的商人、衣厂和餐馆的工人,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华人,如何在勤恳谋生的同时,建设了一个繁荣安定的华埠。

除了新书《华埠英雄谱》,陈苇华还著有1974年至2002年在香港及美国谋生、求学及十年记者生涯的《从珠江畔到哈逊河边》。
除了新书《华埠英雄谱》,陈苇华还著有1974年至2002年在香港及美国谋生、求学及十年记者生涯的《从珠江畔到哈逊河边》。(蔡溶/大纪元)

《华埠英雄谱》作者陈苇华12日在华埠中华公所举行的中英文新书发布会上说,这些各行各业的华人,“都是华埠的英雄”,他们辛勤劳动自食其力,建设了一个繁荣安定的华埠,通过抗争为华人争取地位与权益。

书中介绍了社团领袖鼓励华人投票增强政治力量;社区的报纸与电台,对民众及时宣传对社区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社工帮助华人解决生活困难及改善居住环境;医疗工作者关心华人的身心健康;校长老师帮助新移民学生克服英文学习方面的障碍,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享受美国优越的教育环境,并鼓励学生学习中华文化;五分局与社区密切合作维护治安;关心华埠和华人形象的热心人士成立清洁华埠的协会;有识之士成立华人博物馆,收集华人对美国贡献的历史。

作者陈苇华在中国广东出生,文革期间作为知青下乡务农,后冒死偷渡到香港。1977年再从香港移民纽约,白天到衣厂工作,晚上到学校读书。1992年至2002年她在华文报当新闻记者期间,见证了九十年代华埠的发展史,用从事媒体工作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图文并茂地记载了那一段历史。

她说,曼哈顿华埠高峰时期,尤其是1992年,开设有五六百家衣厂和150家餐馆,老板们大多是白手起家,为数万华人提供就业机会,很多老板的工作时间比工人还长。制衣业的繁荣,也带动了餐饮业及其它行业的繁荣。

陈苇华迄今已出版三本著作。在《华埠英雄谱》之前,还著有描述她在中国国内1964年至1974年间下乡务农十年经历的《迟来的春天》,以及1974年至2002年在香港及美国谋生、求学及十年记者生涯的《从珠江畔到哈逊河边》。

新书发布活动主持司仪李宗保说,《华埠英雄谱》记录了华人奋斗、生活、为美国做贡献的历史,折射了那一代华人的精神面貌,“那时人的精神力量,与(后来赴美的)富二代根本是两回事。”

《华埠英雄谱》作者陈苇华夫妇(左三、四)12日在华埠中华公所举行的中英文新书发布会上。
《华埠英雄谱》作者陈苇华夫妇(左三、四)12日在华埠中华公所举行的中英文新书发布会上。(蔡溶/大纪元)

当天的活动,还有中华公所主席于金山,书画琴棋会会长梅振才、副会长方书久,华埠共同发展机构执行董事周国炎,华策会人瑞中心主任伍宝玲,成衣纺织联合工会23~25分会代表张笑英、副经理陈美英和英文翻译团何静儿、梁雁等纷纷发言,畅谈他们与陈苇华交往的故事和对新书的看法。◇

责任编辑:李悦

相关新闻
华人奋斗史“好莱坞华人”30日公映
“台湾人在纽约”座谈会周日举行
美新书《幸运者》描述早期华人奋斗史
台侨委会征海外华人历史照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