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收储政策多变 浙江中小企业被逼破产

人气 5871

【大纪元2021年09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新安采访报导)由于当地政府工业用地转商用,土地收储政策多变,浙江衢州柯城区双港工业园区的多家民企被逼破产倒闭。企业老板资不抵债,倾家荡产,有的甚至含恨自杀。

所谓土地收储政策,全称为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由各级政府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收购、回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土地。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收购政策,将工业用地等转变为商业用地。

听新闻:

(听更多请至“听纪元”平台)

衢州鑫盛服装有限公司的股东李女士日前告诉记者,鑫盛公司是柯城区的规模企业、规范企业,是蛮好的一个进出口企业。企业一直也比较稳定,订单也很多。就是从2013年开始,政府要开始土地收储,征地政策多变,造成企业无路可走,最后双手把土地提供给他们。

据李女士介绍,1992年,股东们用6万元资金创办了鑫盛公司,生产出口服装。近30年来,企业不断壮大,至2013年,公司年产值达4000万元,上交税收逾百万元,列入衢州市柯城区上规模企业名单。

2013年10月,柯城区政府、区土地储备中心、区土地资源局、市规划局联合召集双港工业园区的企业主开动员大会,传达衢政办发[2013]149号文件,即《衢州市区旧厂改造节约集约用地奖励标准的通知》,要求从11月22日开始实施土地收储。政府评估价基础上每亩地奖励50万元。

“听说政府要收储,企业要搬迁,员工就慢慢地流失了。股东们也准备逐步缩小规模,让政府收储。但是到第二年,政府换届以后,新任市政府把奖励的(每亩地)50万全部去掉了,不兑现了。”李女士说。

2014年10月,《调整完善市区旧厂区改造政策的通知》(衢政发[2014]50号)出台,明确原40号文件关于奖励的条款取消,原149号文件全部废止。

李女士说,“(政策)这样一下子那样一下子,造成了我们企业的不稳定。于是我们想自己扩大规模,因为我们已是工业用地了,按照法律来讲是可以的。但是政府就是不允许,说市里面有规划的,不能够转让。”

“工业用地本来就是办企业的。我自己买来的地,我搭一个零件房,做个仓库,他(执照)都批不下来,一大半(买来的地)都空在这里长草。我每年还要交土地税,世界上哪有这个道理的?”

她回忆,2013年香港有一家公司要投资4000万收购鑫盛公司的土地,做电子元件生产。因为公司地处曙光路,是双港开发区最好一个位置。但是储备中心说这个土地转让了以后,营业执照批不下来,是不能立项的。

鑫盛公司只好放弃转让,等待政府收储。没想到收储工作一拖就拖到2017年。后来公司有一笔贷款没办法还贷,银行起诉以后,法院执行人员直接到车间里叫工人都不要做了,说厂房要拍卖了。最后很大的一个企业只剩下五六个人。

直到2020年5月6日,柯城区商务局才发出关于征求《柯城区工业用地收储办法(试行)意见的函》。“政府收储,一直变来变去,拖来拖去。今年那个收入储政策下来了,听说价格压得很低。”李女士说,“这一次是真的要收储了,一个工厂经得起这么拖吗?八年了,企业是要发展的,不发展就是要死呗。”

据李女士介绍,鑫盛公司隔壁有一家企业叫天杭人造板公司,是被招商引资来的。董事长是杭州人,从部队团级干部转业下来的,带了三千万到衢州来投资。

“同样因为双港开发区‘工改商’、‘旧厂区改造’,政府到他那里收取合同,他实在顶不下去了,后来他写了一份遗书,说‘人在做,天在看’,就在自己厂里面自上吊了,当时死的时候是71岁。这位老先生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好的。”

记者查询发现,陆媒无界新闻曾对该事件做过实名报导,天杭董事长单金浩曾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一批企业家之一,创办的天杭公司是柯城区十强工业企业。在经历当地政府持续四年的三次“工改商”的折腾后,公司停产三年半,最终导致破产,厂破人亡。

“因为这个事情,(天杭董事长)大儿子生病猝死了,奶奶也死掉了,一家死了三代人。小儿子为这个事情抱怨不停啊,最后(政府)把小儿子一抓,就没人敢吭声了。”李女士说。

司法低价拍卖 公司资不抵债

2017年,鑫盛公司被迫申请破产。

李女士表示,不只是政府收储的问题,拍卖也不公平。“如果政府不设置门槛,都是一百多万元一亩的。6月份一家企业卖掉,138万一亩,9月份一家企业卖了125万,我们是59万。所有资产抵押给银行,企业一破产,什么都没了,住房都没了,倾家荡产,还背了一身债。”

“还有子女的钱、向亲戚朋友借的钱全部放在一起。本来我们挺得过去,就是拍卖掉,还账也是有的,但是拍卖的时候,政府搞了一个连环套。最后走到这种地步,这一辈子都白辛苦了。真的寒心,心不甘啊!我今年67岁了,没办法还在上班。

据她介绍,鑫盛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曾多次发起诉讼,要求重新评估市场价(原评估报告拍卖时已过期),撤销该拍卖。但官司从柯城区法院一直打到衢州市中级法院,都是败诉。

衢州鑫盛服装有限公司的股东单先生近日接到记者电话时正在医院里面,几年的奔波和忧虑,身体很不好。他表示,现在他们还在上访,向政府申诉。

“我们的厂房由司法拍卖,拍卖是最便宜的价格,由政府收储中心买去的。我们二十来亩地,总共卖了一千多万。这造成了我们资不抵债,现在我是(被)限制高消费,法院把我的养老金也冻结了。原来我为国家也创造了一年近百万的税收啊。”

单先生说,“原以为政府应该支持我们,帮助我们把企业规模做好、做大、做安全。作为政府来讲,现在普遍的就是用最少的拆迁费,获得最大利益。因为政府是很强势的,用最低的价格把土地买回去,又用了最高的价格卖给开发商。政府就是靠这个赚钱了。”

“按照一般行情,鑫盛公司至少可拍得3000万元,政府想尽办法低价收储,根本不考虑我们的死活,这是人为的灾难,是企业家的悲哀。”他说,再加上疫情期间,企业停工停产,没有收入。“这里很多人都在上访,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渠道的。上面(中央)听不到我们声音的。”

记者致电柯城区土地储备中心的座机号码,想询问当地收储政策的时间及价格等问题,但对方称土储中心已经换了办公室,搬到楼上去了,座机没有带走。记者拨打该中心负责人的手机,对方称现在是征收,征收不是他们主管的,随即挂断电话。

记者又致电双港管委会企业服务副部长王燕的电话,但对方没有接听。

责任编辑:林琮文#

相关新闻
恒大债务危机蔓延 众多产业链企业陷绝境
分析:习要强化政府控制权 为企业利润设限
联大开幕 多国民众纽约联合国总部前控诉中共
【一线采访】中国大规模限电致企业停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