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18岁男孩离世引震动 基因治疗打开潘多拉魔盒?

文/董宇红(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生物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 朱厚伊整理

基因治疗被认为是医疗大突破,却也被称为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Shutterstock)
基因治疗被认为是医疗大突破,却也被称为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Shutterstock)
人气: 249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编者按:中国前“基因编辑婴儿”主导研究人员贺建奎最近悄悄出狱,再次引发医学伦理监管的争议。“基因治疗”被很多人认为是人类医疗史上的一大突破性进展,然而,它同时也被称为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这是为什么呢?

一名18岁男孩的死亡悲剧

1999年,有一个名叫杰西的18岁男孩,他患有一种叫做鸟氨酸转氨甲酰酶缺乏症(OTCD)的罕见先天性疾病,他的肝脏缺失了一种氨基酸代谢酶,需要长期依靠限制饮食和特殊药物来维持生存。

心地善良的杰西想要帮助其他患有相同疾病的人战胜病魔,便自愿参加了一场基因疗法的试验。然而,几天后,他却成为第一个因基因疗法研究而离世的人。

这次基因疗法采用的方案,是将经过基因改造、被弱化了的腺病毒载体注射到患者的肝脏中,将正常的鸟胺酸氨甲基移转酶基因(OTC基因)引入患者的肝脏,以恢复肝脏代谢氨的能力。

在杰西参与的早期临床实验期间,杰西被注射了携带矫正基因的腺病毒载体。

然而,作为基因载体的腺病毒引起了他的免疫系统反应过激,杰西在接受病毒注射的当晚就陷入高烧和深度昏迷,并且在4天后不幸去世,死因是多重器官功能衰竭和脑死亡。

在这场事故后,杰西的家人对研发机构宾大投了诉状。

这场悲剧在药物研发界造成轰动,立刻冷却了当时科学家们对基因治疗的研究热潮。整个基因治疗行业开始崩溃:投资者纷纷撤回资金,初创公司接连倒闭,研发项目的负责人也被剥夺了全部头衔,基因治疗中心也解散了。

少年杰西的故事在基因治疗领域被大众熟知。这场悲剧使基因疗法的研发在之后的18年中几乎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主要是因为杰西的意外死亡使很多研发者认为基因疗法里,有很多未知、不可控的严重风险因素,仿佛是在看不见目标的黑暗中开枪,所以大家都不敢再去触及。

基因疗法接连造成死亡

2017年,一种用于治疗眼睛疾病的基因疗法,在18年后首次获得批准。基因治疗公司Spark Therapeutics开发了一款基于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药物,Luxturna,用于治疗发生RPE65基因突变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这款药物只需要局部注射,对全身的影响比较小,这也是它得以成功研发上市的原因之一。Spark,正如其名,在基因疗法领域再次点燃了一点火花。

干眼症患者想要减缓症状,保护眼睛,应该怎么做?(Shutterstock)
基因治疗公司Spark Therapeutics开发一款基于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药物,在基因疗法领域再次点燃了一点火花。(Shutterstock)

一年半之后,来自诺华公司的另外一种基因疗法Zolgensma也获得了批准,它被用于治疗一种叫做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遗传病。

人们当时看到了两个成功的案例。可是好景不长,在这之后不久,基因疗法又出现了接二连三的安全性事故。

2019年,在Solid公司开发的一项针对治疗杜兴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疗法动物试验中,三只猴和三只猪都出现了严重毒性反应,最终死亡。这场事故直接暂停了这项疗法的开发。

紧接着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安斯泰来公司在使用腺相关病毒基因疗法来治愈一种罕见肌肉病变过程中,导致了至少4名男孩死亡。

这一系列接连出现的基因疗法死亡案例,对于基因治疗无疑是一大降温。

基因疗法的命运究竟为何如此多灾多难呢?首先,让我们回到原点来看一看,“基因疗法”和“基因”到底是什么。

基因究竟是什么?

基因(DNA),是人体内最精妙复杂的结构。它存在于人体的细胞核内,确保人体的结构、功能运作正常;此外,基因也决定了我们的身高、性别、外貌、头发颜色、皮肤颜色、血型、性等等特征。

科学家目前发现,人类至少有大约20,000到23,000个基因。如果把人体50万亿个细胞中的DNA全部伸展、连在一起,其长度相当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6倍。这么长的长度,小小的细胞核也放不下。因此,DNA在双螺旋的结构之上还会进一步扭转,成为超螺旋,就像老式电话线被扭转之后的样子。

DNA在双螺旋的结构之上还会进一步扭转,成为超螺旋,就像老式电话线被扭转之后的样子。(Shutterstock)
DNA在双螺旋的结构之上还会进一步扭转,成为超螺旋,就像老式电话线被扭转之后的样子。(Shutterstock)

DNA的外面被蛋白质包裹,形成染色体。正常人的每个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包含数百至数千个基因,也就是说,每条染色体都是基因高度盘绕、压缩后的形状。

发现DNA的过程也是20世纪最重要、脍炙人口的科学故事。1953年,美国生物化学家詹姆斯·杜威·沃森(ames D. Watson)以及英国物理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在《自然》杂志上发文表示:他们发现了DNA由两条核苷酸对链组成,编码了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

从那时起,基因检测技术便开始蓬勃发展,开启了生物医学新纪元。例如我们在新冠疫情中采用的PCR核酸检测,就是一种基因检测。

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反思:基因的发现明明是一件好事,可是随之产生的基因疗法却如此命途坎坷,多灾多难,总是伴随着不良与死亡事件呢?

基因治疗:值得警惕的“潘多拉魔盒”

基因治疗的设计理念非常吸引人:将目的基因导入到人体,纠正人体内不正确的基因,就可以治愈疾病。可是基因的构造并不像蛋白质那么简单,它是细胞核里面很中心、很重要的一种物质。这种“治疗”就像射击:虽然瞄准了需要纠正的坏基因,可是如果没有打中,反而会损坏正常的基因——这在现实中是经常发生的,被称作“脱靶事件”。

基因疗法造成的这些严重脱靶、甚至屡次致死案例,对人们本身就是一种警告。

人类的基因序列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作为这一物种被保留下来的最核心、最关键的东西,不能够随便被改变。基因控制着生物个体的所有,生命的一切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繁衍等重要生理过程也都与基因有关。基因能够精确、忠实地自我复制,确保生命特征的稳定。各个国家对待国民的人体基因信息,就像对待一种生物资源、信息资料库一样重视,甚至会设立专门制度来保护。

人类基因序列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作为这一物种被保留下来的最核心的东西。(Shutterstock)

所以说,人的身体里面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动的,但是有些东西就像机房重地,是不能动的。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两位女科学家,褒奖了她们对发掘基因编辑方法——CRISPR-Cas9的贡献。这是一种令人得以精准修改核苷酸片段的技术,被形容为“上帝的剪刀”。可是,这把“上帝的剪刀”却是不可以随便使用的。

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就曾试图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启“潘多拉的魔盒”,引起全世界科学界哗然。当时,贺建奎以帮助艾滋病患者后代为由,在没有经过严谨论证的情况下,贸然编辑婴儿的基因。贺建奎的行为受到了道德伦理的严厉批评,最终被送进了监狱,职业生涯无疑也就此断送。

所以,当生物科技突飞猛进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理性、而不要盲目推进。虽然我们都希望生活变得更好,但是在某些触及人体微观层面物质的技术的开发上,我们更需要谨慎对待。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首例猪心、猪肾移植给人 异种移植有何风险

· 【健康1+1】mRNA疫苗1大惊人发现

· 人体对新冠有天然免疫力?1种血型不易感染

责任编辑:刘炎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