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展现香港文化 在英艺术家Arkisan专访

人气 223

【大纪元2022年07月22日讯】(香港大纪元记者理尔、林逆采访报导)艺术作品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由构思、创造到表达,每一幅作品都是其创作者的心血结晶,同时载着创作者想表达的讯息。

曾于英国求学,于香港从事全职艺术创作的Arkisan,2021年9月决定以BNO Visa移居英国,延续着她画家的角色。她现于伦敦的大小市场内出售画作,作品有呈现香港抗争的场景,也有与香港文化有关的对象。

“我较认为自己是一个Go with the flow的人,我依然有一些事想继续做,有一些说话想表达。”Arkisan说

Arkisan指,她所做的就是与当地人分享香港所发生的事,同时提醒香港人,不要因为时间过去而淡忘。

“我大概在大大小小的市集摆了好几次摊位,英国的本地人比想像中更愿意花时间欣赏我的作品。他们部分曾经到香港居住,有时也曾于香港工作,当然有些人是连香港是什么也没有概念。”

Arkisan很意外英国人会愿意了解她的画作。她与当地人不时会就作品所带出的讯息和画面交流。

在一名为“从砖阵到世界”的展览中,Arkisan认识了一对本地情侣。当时Arkisan在忙别的事情而不在摊档内,二人等了半小时才能与她交流香港的情况。他们这种花时间的等待,令Arkisan她有点喜出望外。

“Soft Culture(软文化)也很重要,就如日本一样能把日本文化打进国际市场。暂时我以香港的地方和食物作主题,希望能有同样的效果。”Arkisan的作品中有与抗争无关的主题,例如是传统唐楼的纸皮石地板和地铺的铁闸。

Arkisan最希望是把香港的文化像日本动漫一样带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认识香港文化。

然而,文化类的画作,却令她受到质疑。面对批评她是否已把过去的抗争都忘记得一干二净的人,Arkisan表示即使是努力花唇舌解释,也不得要领。

Arkisan说:“你知道,有些人就是如何解释也说服不了,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可幸,对于香港抗争情境的作品,没有人质疑她在吃“人血馒头”。她说:“至少没有人直接的批评我。”

“其实文化类的作品也能吸引当地人的兴趣,如对上一次在香港冰室的展览,也有些当地人在品尝完冰室的食物后,走到档摊和我分享他们对香港食物的感觉。”她又提到,有位英国人指着她有关铁闸的作品询问为何物,Arkisan也花了点时间去解释那是香港唐楼的旧式铁闸。

艺术使人治愈,亦能治愈作者自身。“我的作品都是治疗自己,再治疗他人。我相信每一幅作品都有着治疗的角色,同时引起共鸣。”Arkisan表示,一个最少的支持,或者作品能引起到大家的共鸣,哪怕只有一个人,都是她现在创作的目标。

但对于会否回港,Arkisan表示这刻的香港令她“不敢搏(尝试)”。但她当然希望到最后,香港人都能以另一种方式,堂堂正正返回香港。这正是她喜欢以鲸鱼为题的原因。

她解释人们会对鲸鱼浮上水面引颈以待,故于她而言,鲸鱼是代表着希望和向前望的象征。因为她把与鲸鱼有关的作品都置顶于她的Instagram专页当中。

在香港,单靠卖画维生在经济上也很勉强,到了海外,情况又是否一样呢?Arkisan则说,相比英国,她在香港的消费并不多。加上,她在香港时,画作的受众也是以香港人为主,故收入上尚算能维生。

然而,人在外地,一切都变得困难。她说:“在英国,生活上的开支增加了,例如租金和膳食方面。虽然我不是追求高收入的一群,但现在的收入是有些困难。但我颇享受这种转型过程,暂时不会放弃画家的身份,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

谈及未来,Arkisan表示她有一个更远更宏大的目标,但所须的时间和心力都较多,故此刻尚未实行。“我希望之后能把香港人在海外的故事,以画作的方式呈现。”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港人伯明翰办艺术展 向当地人讲解6.12事件
“流浪‧香港”艺术展在纽约展出
七一港人太古集会 艺术家献画吁不忘初衷
何良懋谈香港电影:中共惧文艺创作传真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