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七旬翁患另类扁平足 关节融合术缓解痛苦治变形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3年04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一名年近70岁的李先生,左脚背在走路时长期疼痛约两年,只能跛脚走路,各地求诊及治疗,皆无法得到改善,经介绍至台北慈济医院骨科门诊,透过病史询问,理学检查及影像评估,判定为舟状骨外侧坏死,即所谓的“穆勒・魏斯氏症”,经手术治疗搭配复健,李先生现已恢复步态。医师提醒,民众走路时应尽量让双脚受力平均,穿适合的鞋,维持足部的健康。

台北慈济骨科医师王祯麒说明,构成人体的足踝骨骼系统,分别有趾骨、跖骨等26块骨头,其中,舟状骨是内侧足弓重要的结构,一旦舟状骨外侧因受伤或是过度使用导致骨头坏死,即可能造成中后足部的疼痛,而随着疾病进展,舟状骨往内侧移动,而距骨相对地往外侧掌侧移动而形成扁平足,且足部疼痛加剧范围也逐渐扩大。

一般扁平足是指足弓比正常情形还凹陷的足部变形。王祯麒说,不同于一般扁平足表现的足跟外翻,穆勒・魏斯氏症是一种少见的足弓结构畸形,为后跟内翻合并扁平足,除外伤、过度使用外,遗传或先天舟状骨发育不全,皆是穆勒・魏斯氏症的好发族群。

王祯麒表示,初期疼痛较轻微的患者,能透过客制化鞋垫将受力平均分散加上复健治疗,避免加剧舟状骨产生位移,但病程若进展成持续性疼痛、无法以正常步态行走的话就须透过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为将坏死的骨头移除后,将其他骨头复位,再取自体髂骨或是以大体老师捐赠的骨头补在病灶处,加上钢钉、钢板让骨头更有支撑性,藉由这样的“关节融合手术”将足踝骨骼融合固定,手术成功率约9成且几乎不会复发,术后待骨头品质稳定,须搭配助行器复健,训练肌力、关节活动度。

王祯麒医师提醒,民众走路时应尽量让双脚受力平均,穿适合的鞋,维持足部的健康,此外,骨质疏松者平时可以透过摄取高钙与优质蛋白、每日适量走路、运动,及适度晒太阳增加自然合成维生素D,这些都可加强骨质。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