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喊话支持被指无效 民营房企危局受瞩

人气 3936

【大纪元2023年06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宁海钟、易如报导)中共当局去年底开始喊话支持民企,中共总理李强3月就职后也频频喊话。但近日陆媒披露民营房企仍在等待救援,认为地产纾困政策效果不彰,民企几乎贷不到款、债发不出去及受反腐影响,吁当局放松监管,恢复市场信心。

专家认为,有关文章能出炉,反映当局对于经济困难已掩盖不住。但房企问题已不是技术层面的政策能解决的,涉及中共最高层决策,整体经济环境以及对外关系的恶化等,当局没有办法扭转。

陆媒爆民营房企急待救援 或显示当局困境难掩盖

中国房地产行业经过近20年高速发展,是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第一大财政来源,但也因高杠杆发展,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自2020年以来,当局设定房企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设定银行两道红线(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个人住房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进行预售资金监管、限制房企跨城使用预售款。各地跟进调控措施,试图挤出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但相关政策也直接导致地产公司融资出现问题,房企纷现危机。

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当局在地产纾困政策所谓“三支箭”(央行支持民企融资的银行贷款、债券、股权融资组合)方面动作频频,多个城市的首套住房商业贷款利率下限及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相继下调。

《财经》杂志“财经十一人”专栏6月12日发文指民营房企正紧急待救,主要提出四个问题:

一是地产纾困政策“三支箭”已过去近半年但效果不彰。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5月,8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263.29亿元,环比减少56.4%,同比减少60.4%,创下2020年以来单月融资新低。

销售业绩也在不断下降。过去三年44家房企违约,其中大部分是民营房企。文章认为,市场出清后尚能存活的优质民营企业亟待更有针对性的救市政策。

第二个问题是民企几乎贷不到款。虽然央行公开呼吁金融机构支持房企合理新增贷款、合理展期还款需求,但一位在银行从事多年开发贷业务的负责人表示,政策对授信审批部门没有约束力。当下对房地产行业的预期严重下滑,购房者信心尚未恢复,项目售卖情况很不确定,无法说服风险控制部门发放新增项目贷款。

调查收到的反馈一致认为:虽有监管层喊话,但银行的开发贷审批仍未有明显好转。目前还能拿到新增开发贷款的民营房企均是行业模范生,如龙湖、滨江等,这类房企不超过五家。但若民营房企的项目是同国企、央企联合开发的,拿到贷款的概率就更大。

第三个问题是债发不出去。财经文章指,除了开发贷,企业债及资产证券化(ABS)产品都是房企的融资工具。对于民营房企,这两个主要工具现在都失效了。

华泰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4月,房企境内债发行约1950亿元,同比下降43.17%;境外债发行约456亿元,同比下降68.52%。境内债方面,央企和国企与民营企业两极分化,2022年初至今,央企国企背景的房企发行的境内债占比高达93%。

在境外债市场,民营房企也步履维艰。一年来,二级市场上民营房企美元债价格普遍下跌、利率普遍走高,这导致房企很难以合适的利率发行新债。

第四个问题是房企受反腐影响大。房企高管和金融人士认为,银行不敢给民营房企放贷,还在于看不清监管层对恒大问题的定性。因为随恒大债务危机一起出现的是金融机构的反腐风暴。

据统计,2021年至2022年5月,中纪委网站同银保监会共计公布了27条与地产行业违规批贷相关的调查信息,涉及五大国有银行及全国性民营商业银行,被调查人员的职务基本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副行长。

中共当局年初已下令要求官媒在经济上唱“光明论”,《财经》这篇文章出炉不太寻常。

旅美经济学家黄大卫(Davy Jun Huang)6月16日对大纪元表示,这家陆媒不是一般的陆媒。官方可能有点倾向于把个别经济问题独立拿出来讨论,也说明目前经济困难非常明显,当局已经难以从单纯的宣传角度去掩盖了。

黄大卫说,财经文章所说的官方政策效果不佳,原因是虽然有官方层面来支持房企,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却不可行。比如民营企业发出的债一定要有承销,现在经济情况不乐观,承接债务的人比较少。而对于银行来说,他们担心放出了贷款到时候收不回的责任问题。

台湾财经专家黄世聪6月16日对大纪元表示,房地产过去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当时中国的首富,不是王健林就是许家印这些房地产大佬。但是他们近年从“首富(翁)”变成“首负(债)”。这说明房地产相当糟糕,因为首富都代表着产业的发展。

他认为现在对于房企来说,就只能够仰赖中央或是地方政府能不能救助,但中共政府自身难保,加上这是整体市场的问题,局面很难逆转。“没有任何的政策可以扭转现在的局面,他们任何的救助方式都没有可能会有反转的机会。”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un Huang)资料图(黄大卫提供)

房地产危机已成中国的“灰犀牛” 专家:当局只是拖延大爆发

财经文章谈及如何让银行、房企、地方政府避免三输问题,认为难点就在于既要支持房企,银行又要合规检查不放松、有效防范自身风险。

黄大卫说,银行、房企、地方,市场好时他们是利益共生体,市场不好的时候他们是互相冲击的、互相对立的。经济情况还在恶化,接下来银行、地方、房企这三方面的冲突会变成白热化,出现连锁反应。

另外,财经文章也直指对于民企而言,筹资救命是标,恢复信心是根本。

文章说,受访的大多数民营房企当下已经无暇考虑未来发展,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避免债务“爆雷”以及处理与施工方、供应商、业主的各种纠纷上。民营房企的信用也变得脆弱,上游水泥厂、钢铁厂只有付现金才给房企供货,下游建筑公司、装修公司也不敢再垫资开工。

文章指,民营房企亟须系统性的救市方案,让公司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恢复造血能力。

中房集团原董事长孟晓苏表示,房地产行业的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灰犀牛”事件。

一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目前房地产陷入全行业危机,并非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而是在包括政策、疫情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状态,因此政府有义务帮助房地产行业脱困。他认为政府可以有选择地救助两类房企,第一类是规模巨大、破产倒闭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系统性风险的房企;第二类是资产质量和经营管理都不错,只是暂时面临流动性危机的房企。

“财经十一人”的文章最后表示,能迅速见效、缓解房企资金压力的措施则是放松预售资金的监管,使房企能够合理地跨城市跨区域调度资金,避免继续出现明明账上有钱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债务爆雷的现象。

黄世聪表示,现在民企开始倒闭,是中国经济骨牌效应的第一张,中共现在尽量避免让危机从房地产行业传导到金融体系去,所以它确实可能先救那些大型的、流动性比较好的,但也只是把这个危机大爆发拖得更远而已。

“外国的经验都是可能让这些民企直接倒闭,经过很大幅度的修正之后,才能够重新再来;可是中国它没办法,它可能没有办法承受类似2008、2009年的美国金融海啸的中国版本在中国发生。我不认为现在中国有准备好去面对这样的局面。”

台湾财经专家黄世聪(黄世聪提供)

李强喊话为何会无用?

中共总理李强3月正式上任时,就开始喊话支持民企,各方政府则宣传优待民企,甚至要求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等。

黄世聪表示,喊话谁都会喊话,问题是你没有对应的政策。

“你说要支持民企,问题是你还在抓一些民企的领导人。房企要倒闭了,难道你直接去接盘把负债接下来吗?目前中国能够做的就是信心喊话,但是实质能够做的相当有限。你看他也进行了降准,让利率宽松,不断地放钱出来,还是救不起来。如果对中国的经济都没信心的,谁愿意花那么多的钱去买房地产?”

黄大卫认为,当局一直在说支持民企、振兴市场,但是除了看具体的措施能否让民企得到实在的帮助,还是要看中国的国际关系。

“过去单纯是中国的政策就可以改变市场,因为过去的国际关系是比较平衡、比较平静,所以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现在还要考虑外部的关系,例如有没有国际制裁、外商投入中国还是撤离中国、订单是下到中国来还是下到东南亚国家,还有高科技行业是否被制裁、对一些上市企业是否进行审核。”

“现在影响中国经济的,已经由过去单纯的政策变成了国际关系,所以北京的一些政策的效果跟以前的效果不是一回事。”他说。

黄世聪也表示,这些困境是因为习近平的政策或是中美的关系恶化造成的问题,不是任何的小政策或技术面能解决的,真正的结构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他说,过去可能市场环境、资金比较宽松,加上对未来的展望很好,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居住。现在外国人走了非常多,有钱人也走了非常多,可能同时抛售他的房地产。

中国本土的工作机会正在大规模减少,官方称5月份青年失业率为20.8%,比上个月多出0.4个百分点。官方的失业率仍被质疑有水分。

黄世聪说,“年轻人是买房的重点,他连工作都没有,怎么可能去买房?中国的房地产恐怕要大幅滑落。”

责任编辑:方晓

相关新闻
远洋集团等9家房企亏损超百亿 格力地产首亏
大陆楼市下滑 百强房企4月销售环比降14.4%
【新唐人大视野】房企高管排队失联 爆2大问题
前4月大陆房企债务到期规模比发行高268%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