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避中共风险 印度制造迎来机遇

人气 875

【大纪元2023年06月26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张宛报导)随着美国推动构建没有中共的安全供应链,印度以世界第一的人口量以及庞大的市场成为了全球供应链“去共化”趋势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与“中国制造”相比,虽然“印度制造”在各方面条件都相对薄弱,但近日印度一家研究公司进行的全球CEO调查显示,印度仍是跨国公司(MNCs)寻找替代中国的首选地。

根据经济、商业、市场研究公司IMA India在今年5月发布的《2023年全球运营基准调查报告》,尽管印度在基础设施、监管和技能方面都存在较大的挑战,但是仍然有88%的参与该调查的跨国公司的CEO们将印度作为替代中国的首选国家。

调查显示,与服务型公司相比,有更大比例的制造企业选择印度、越南或泰国作为替代国,这表明许多公司都在积极考虑降低供应链风险。

这项调查是对主要代表外国B2B企业的100位首席执行官进行访问后得出结论。

IMA India研究总监苏拉杰·赛加尔(Suraj Saigal)说,在过去五年中,外国跨国公司增加了它们在印度的业务,部分原因是要调整其业务从依靠中国转向多元化。

该调查还显示,目前全球出现了一个趋势,即各国都优先选择与已经建立友好关系的伙伴展开合作,而不是依赖全球或区域的贸易协定。

中共搞垮中国 给其它国家机会

而促使跨国公司的CEO们考虑替代供应链选择的重要因素,包括了中国的地缘政治风险日益增长,可疑的贸易和商业操作,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

中国欧盟商会日前(6月21日)发布的调查报告也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经营成本增加等因素,使得外国企业对中国的商业信心已降至该协会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尤其是中共扩大了“反间谍法”的覆盖范围,令外企感到十分不安。

今年4月份以来,中共警方突袭了两家咨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 & Co.)和凯盛集团(Capvision)以及调查公司明茨集团(Mintz Group)在中国的办公室,且未公开给出解释,这令在中国经营的外国企业普遍陷入了紧张状态。

而今年3月份,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25年来首次跌出美国企业前三大重点投资地区,主要原因是美中关系恶化、三年清零封控重创中国经济,使得美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大幅下降。

台湾和美国企业进入印度较多

面对跨国公司对中国信心下降的有利机会,印度则积极吸引外国企业到印度投资生产,大力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其中台湾以及美国有着更多的企业进入印度。

根据蒙田(Montaigne)研究所与台亚交流基金会的研究者在去年10月份发布的报告,2000年至2017年间,台湾对印度的直接投资仅占印度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0.07%。但对中共相关的地缘政治风险的新认识,改变了这一状况,出现了政府和企业加速远离中国、促进供应链多元化的趋势。而印度、越南等国都受益于这一变化。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4月,超过100家的台湾在印度企业雇用了6.5万名印度人;台湾对印度的投资额达到15亿美元,占台湾对外投资近1%的比例。2020~2021年度,印度投资促进部门共收到87份来自台湾企业的申请,涉及电子、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制造、发电、电子商务和零售等17个领域。

去年以来,苹果公司逐步将更多的iPhone系列的产能转移到印度,并开始在印度生产最新款的iPhone 14手机,苹果的代工厂——台湾的富士康、和硕也随之扩大了在印度市场的布局。这意味着苹果公司在印度的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最初的供应当地市场,到计划在印度建立一个战略性生产基地、然后出口到欧洲等第三方市场。

在半导体行业,莫迪政府的激励政策吸引到台湾的富士康与印度的资源巨头韦丹塔公司(Vedanta)合资在印建立芯片工厂。

而莫迪近日访美的成果颇丰。根据白宫在6月22日发布的美印联合声明,遭中共封杀的美国记忆体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 Inc.)计划在印度建设一座耗资27.5亿美元(新德里将提供70%的资金)的存储芯片组装和测试工厂。

美国的科林研发(Lam Research)计划通过其Semiverse Solution虚拟制造平台培训6万名印度工程师,以加速印度的半导体教育和劳动力发展目标。另一家应用材料公司则宣布投资4亿美元在印度建立协作工程中心。

在电动车领域,印度正在努力推动其成为EV的制造中心。莫迪访美期间与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会面。之后,马斯克表示,他相信特斯拉将尽快进驻印度。

在军事方面,美印双方共同宣布一项协议,允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合作,在印度生产喷气发动机。◇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美印关系提升 专家:打造围堵中共战略拼图
王赫:莫迪访美与中美印俄四角关系走向
【新闻大破解】莫迪高调访美 美印合作中共心惊
谢田:中国经济难救 或负债倒退二十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