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宁送外卖不进工厂 中共制造业雪上加霜

人气 5517

【大纪元2024年05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晓报导)近年来,年轻人“不愿进厂”的现象在中国大陆就业市场日益显着。因在工厂做工辛苦,薪水低还没有前景,有的“00后”(2000年及其之后出生的人)宁愿选择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令本就缺乏人才的中国制造业,雪上加霜。

分析:年轻人为何不愿进工厂

近年来,“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的话题持续受到关注。近日,拥有61万粉丝的自媒体人“大掌柜”表示,最近有不少人问他,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的原因是什么,仅仅因为工资低和待遇不好吗?

他分析说,因为有些工厂的工作是阶段性的,不是长期的工作。一段时间缺人,过了这段时间就不需要这么多人了,就要裁人。也就是说工作不稳定,这是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的原因之一。

他说,年轻人宁愿送外卖、送快递、开网约车,干这些工作虽然也被认为“丢面子”,但对比工厂的各项条件,工厂的一些条件是年轻人不能接受的,人家认为在工厂干还不如送外卖。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大掌柜”表示,如果工厂的工资足够吸引人,不给年轻人空头支票,年轻人还不愿意进工厂吗?

他说,“就像经常说的,为什么现在大龄男女青年这么多,为什么他们都不愿意结婚了?这不明摆着吗,房价那么高,工资那么低,他们有条件结婚吗?就像现在天天嚷嚷着,大家要赶紧消费,让国内的经济好起来,但是老百姓没钱咋消费?”

工厂里难见“00后”

据《明报》最新报导,李雯是一个00后,她在专科学校学习高铁乘务专业,毕业后尝试了多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但都觉得不适合自己,最终放弃了所学专业。经过多次面试和尝试办公室工作未果后,她决定先找个工作做着,于是进入了天津市一家生产安全配件的加工厂。

在厂里,她发现自己是年纪最小的员工,大部分同事都是40岁左右的女性,30岁左右的也很少。她平时见不到同龄的新朋友。

不仅在天津,全国制造业发达的苏州市也面临招不到年轻人的问题。三皮(化名)在某德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工作近10年,目前是工厂管理层。他表示,厂里的大多数员工都是“80后”。

第一代进厂的农民工主要是“改革开放”初期涌入的农村人口,第二代以“80后”为主,如今的第三代民工则是“00后”。这些年轻人被视为不愿进厂的一群。

三皮说,与以前加班加点不同,工厂限制加班时数已是常态。因为实体经济不好,都在降低成本。因为产品做出来卖不出去就会变成呆滞库存,呆滞库存又会产生库存费。

而且“产线工作枯燥单一,工资也不高,还要受人管,一线管理产线的人文化水平也一般,运气不好,还会碰到一些江湖混子。”

三皮分析年轻人不愿进入制造业的原因,指年轻人愿意选择自由的散工、送外卖,或者当个网约车司机。

来自河南安阳的网约车司机孙大叔对此深有体会。他们夫妻俩在北京谋生,两个孩子在老家。孙大叔曾是建筑工人,建筑行业不景气后改在工厂打散工。今年以来,工厂岗位供不应求,薪金大幅减少,他只能靠开网约车维持生计。

中共制造业人才缺口将近一半

据中共国家统计局4月30日发布的《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民工总量2亿9753万人,年增191万人,总数创下新高。当中逾8,182万人从事制造业。其中,16至30岁年轻民工占16.6%(约4939万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4.2%(2亿5052万人),初中程度是1亿5501万人为最多。

文化程度低也不适应工厂的招聘不断提高的标准。三皮提到,如果没有一定学历或专业技能,年轻民工很难进入好的工厂。他说,现在工厂自动化程度提高,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也相应增加。这也是普通工人工资无法大规模上涨的原因之一。过去三年的疫情让实体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工厂更倾向于精简结构,能用机器代替的就不会用人工。

有研究指出,每增加一个工业机器人,就会有1.6名工人(在某些领域甚至达3.3人)失业。这种情况在劳动密集型工作和人工智能发展速度均领先的中国尤为明显。

据中共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到2025年,中共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总量为6191.7万人,而人才需求缺口为2985.7万人。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的难题近年来愈发突出。今年中共两会召开前夕,中共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委邵驰表示,技能型人才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目前中国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

当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招募装配线工人难,制造商也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师等技术人才的短缺表达了担忧。教育体系未能培养出市场急需的人才。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美众院听证会 商务部长吁重建晶元制造业
制造业无薪假跌破万人 台劳动部:部分小型业者停止实施
制造业订单回稳 实施无薪假人数降为8247人
制造业去年投资收手 固定资产增购年减23.7%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