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西势村的文笔亭 客家文化的瑰宝

文笔亭内供奉着关圣帝君、至圣先师和魁斗星君,象征着文武兼备的理念。(黄荣群提供)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4年05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屏东报导)屏东摄影家黄荣群,带大家一起走访屏东县竹田乡西势村,它的独特性,就是有一座矗立在大地上的文化象征“文笔亭”。这座独特的建筑,以其造型和布局,展现了蓬勃发展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客家传统。

雨后的文笔亭。 (黄荣群提供)

他利用雨后放晴的时间,来到西势村的文笔亭前,一方池塘清澈明亮,据说代表着传统的“砚台”,象征着书写的精神。而在亭的右侧,一座敬字亭散发着淡淡的烟雾,灰烬飘散,如同墨的魅力,散发着古朴的韵味。而大地则是最原始的纸,为无数文人墨客提供了表达的平台。这四者相辅相成,凝聚出了文房四宝的奇妙意象。

文笔亭的起源可追溯至民国35年(1946年)。(黄荣群提供)

文笔亭的设计巧妙地融合了客家文化的元素。正前方的北大武山宛如一座笔架,将整个景观凝聚在一起,寓意著文笔的高悬和宽广。在这里,文化与自然相融合,彰显着当地文化的独特性和包容性。

黄荣群表示:“文笔亭内供奉着关圣帝君、至圣先师和魁斗星君,象征着文武兼备的理念,是当地学子祈福的圣地。在这里,人们祈求文才和武艺的双重加持,期盼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

文笔亭的设计巧妙地融合了客家文化的元素。(黄荣群提供)

黄荣群进一步导览:“回溯历史,文笔亭的起源可追溯至民国35年(1946年)。当时,由于文昌帝君暨四圣君的降示,村民们感受到了书写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动员集资兴建了敬字亭。”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敬字亭渐渐转变为今日的文笔亭,成为了当地客家文化的一大代表。

文笔亭位于屏东县竹田乡西势村。(黄荣群提供)

然而,如今,文笔亭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正面临着流失的危机。地下水量的减少、河道的萎缩以及水质的恶化,使得人们与水源的联系日益减少,河神敬水的文化也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文笔亭这样的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它的建筑结构,更要延续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让文笔亭成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也是对未来的传承。

人们祈求文才和武艺的双重加持。(黄荣群提供)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