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国史馆:二战时中华民国空军员生赴美受训历史

人气 165

【大纪元2024年05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报导)中华民国国史馆日前举办演讲活动,由国史馆修纂处助修陈颂闵主讲,分享二战时中华民国空军员生赴美受训经过(1941—1945)。他说,这些赴美受训的空军军官学校员生,后来多为中华民国空军重要干部,对台湾空军发展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中华民国国史馆馆长陈仪深致词时说,大家来参加这个演讲活动,有助于了解“二战后的台湾到底是怎么样开始有国防,因为本来中华民国空军有接触德国、意大利(陆译意大利)、苏联、美国,但后来二战时期为什么会主要集中在美国,尤其美国跟中华民国空军方面不论是武器、飞机及人员的训练等都影响到台湾,而且二战后的台湾,当然更是紧紧地跟美国依靠在一起”。

中华民国国史馆馆长陈仪深。(钟元/大纪元)

陈仪深说,他记得2018年国防部有出版《同舟共济:八二三战役60周年纪念册》,书里提到美国跟中华民国的存在是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事情牵涉到在二战后美国跟国民党政府之间有多方面交叠的关系,所以说明这部分的研究应该是很重要的(台美关系)基础。

中华民国派遣空军军官学校员生赴美 建立中国本土空军

陈颂闵表示,空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兴起的军种,由于作战速度快、面积大,在战场的战力不容忽视。一战结束后军事学家察觉制空权的重要性积极倡议。于是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发展航空教育,建立空军。然而,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华民国空军发展显得十分缓慢,并且希冀外国教官协助。

他表示,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航空教育,先有德国、美国、意大利、苏联等外籍顾问参与,其中美籍顾问团以裘伟德(John H. Jouett)等为主,参与了中央航空学校的建置,深刻影响近代中国空军教育发展。

陈颂闵表示,1937年,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中央航空学校辗转迁至云南昆明。1938年7月,定名为“空军军官学校”。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需要中华民国协助稳定太平洋战场,于是协议由中华民国派空军军官学校学生到美国接受教育与训练,以接收美国新式飞机,同时配合地勤人员的维修训练。从此,中华民国与美国两国的航空教育开启新的形式。

陈颂闵说,中华民国派遣空军军官学校员生赴美,接受美式航空训练及驾驶新式飞机,其重点是建立中国本土空军,以加强空军的作战能力。

他表示,空军军官学校员生赴美训练,中美学生上相同的课程,穿相同的制服。在入伍训练方面,美军特别注重他们的英语学习、体格锻炼以及普通飞行常识的灌输。在初级飞行训练方面,他们是在雷鸟基地(Thunder Bird Field)进行的,历时6星期完成初级训练结束后,前往威廉斯机场(Williams Field)接受中级飞行训练,则是经过7星期完成。在高级飞行训练方面,他们是前往鹿克机场(Luke Field)的高级飞行学校接受训练。

陈颂闵说,这些中华民国飞行员返国后,一方面引入美式航空训练知识;一方面也促成了“中美空军混合团”(Chinese-American Composite Wing, CACW)的成立,对近代中国航空教育产生莫大的助益。这些赴美受训的空军军官学校员生,后来多成为中华民国空军的重要干部,对台湾空军的发展影响深远。

“美式航空教育影响中国航空教育机关的整合与确立。”他进一步说,在美籍顾问团的影响下,中央航空学校确立教育程序、落实分科教育、订定淘汰考核机制,近代中华民国空军教育系统,实受美式航空教育影响。从空军学生集体出国受训的第一次记录来看,自1941年11月起至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前,一共有八批留美学生在美国完成训练后返回中国投入战场,建立美式空中编队作战模式、近代航空医学研究。

陈颂闵表示,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中美空军混合团的影响力仍持续。斯崔克兰(Eugene Stricklamd)回忆1953年他曾访问过台湾并详细谈到中国空军的效率。那时,中华民国空军已完全采用中美混合团所发展出来的那一套作业程序。

陈颂闵说,随着二战战争结束,中华民国空军来台,这些赴美受训的空军官校学生,多为空军重要干部,对台湾空军发展的影响广泛且深远。他举例说,包括中美空军混合团徐焕昇、司徒福、郭汝霖均曾任空军总司令。此外,这些赴美受训的员生,后来有多位成为台湾空军重要干部升任空军将领,例如赖名汤、夏功权、衣复恩、都凯牧、汪梦泉、关振民、黄翔春,都为保卫台湾付出了相当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天琦

相关新闻
中华民国空军子弟学校校友联欢
中华民国空军乐队扬威德国军乐节
中华民国空军28中队  模范团体展战力
中华民国空军除役F5战机  在美亮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