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冠奖得主陈英琴谈“新台湾食品”创业 

人气 101

【大纪元2024年06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徐曼沅洛杉矶报导)蚵仔煎口味的洋芋片、阿里山的手洗爱玉籽,要在洛杉矶买到这些地道的“台湾味”并不难;在艾尔蒙地市(El Monte)就有一间华裔移民口耳相传的“台湾Costco”。创办人陈英琴(Jenny Chen),自1993年开业以来将“新台湾食品”从一间“柑仔店”(台语:杂货店),发展为拥有五栋仓库的大型批发、零售企业。

2024年3月2日,陈英琴(右四)参与金冠奖记者会。(徐曼沅/大纪元)

从“柑仔店”到台湾Costco

荣获2024年金冠奖的陈英琴,早年在圣盖博市的山谷大道(Valley Blvd)上开设小杂货店;店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式台湾商品齐全。她回忆创业初期,虽然就是开了一家小“柑仔店”,但因贩售各种特殊的台湾食品,很快获得消费者青睐。随着生意兴隆,“新台湾食品”也招致一些纠纷。当时商店坐落于现今的希尔顿饭店(Hilton Hotel)附近,由于停车空间有限,有时会收到邻近居民投诉,表示顾客车辆影响当地生活。

为了扩大发展、解决投诉和仓储空间不足等问题,陈英琴毅然决然迁址,将店铺从车水马龙的闹区,搬到当时华裔人口相对稀少,且较为偏僻的艾尔蒙地。她表示,一开始也会担心生意下滑,但很感谢老顾客们不离不弃,不少消费者仍跑到艾尔蒙地采购。有些餐厅业者后来和陈英琴合作了二十多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2024年6月21日,除了各种食品,新台湾食品也贩售各式餐厅需要的商品。(徐曼沅/大纪元)

“新台湾”前台经理Evie回忆道:“搬迁初期,这里环境相当荒凉。我们选择中间的一栋仓库作为起点,有时候整天都看不到几辆车经过。”搬迁后的头一两年是商店最艰难的时期,“新台湾”除了挑选更好的产品贩售,也透过投放广告、请老顾客介绍新客户等方式营销。因为物美价廉,该公司业务逐步增长,先后租下了第二栋、第三栋仓库,如今已拥有五栋仓库,成为一家大型批发零售企业。

2024年6月21日,新台湾食品从小杂货店发展为拥有五栋仓库的大型批发零售企业。(徐曼沅/大纪元)

多元化的产品与顾客群

“新台湾”的特色在于多元化的进口产品,尤其是台湾特色备受消费者客喜爱。Evie说:“很多产品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由于食品具保质期限,加上运输、通关等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管理是公司最头疼的挑战。

疫情期间零售客源占比从原来的30%上升至45%,甚至将近50%;而餐馆客源则从70%降至55%左右。客户结构的变化,也让“新台湾食品”开始调整选货与进货种类。Evie表示,不少消费者一开始都以为“新台湾”是批发商,每次得买很大的份量;但事实上店内也有零售商品,且无须付会员费。疫情期间,很多小家庭到店里采购,口耳相传下又开辟了餐厅之外的新顾客群。

除了台湾特殊商品,“新台湾”也增订不少来自大陆的食品,且其价格相当具有竞争力。事实上,企业的消费群也不局限于台湾裔或华人;尽管早期主要客户是华人餐厅,但现在泰国、韩国、西语裔等顾客比例已大幅增加。Evie特别提到,近年来饮料店的原物料需求显着增加,所以店里引进各式各样来自台湾的饮料原物料,还有相关配套的饮料杯、外卖盒等。

为方便顾客购物,“新台湾”还开发了到货通知订阅服务。顾客可以在公司网页上订阅,一旦商品到货,系统便会自动发送通知;避免买不到热门商品。Evie进一步介绍,如佳德凤梨酥、葱轧饼通常不到两个礼拜就会售罄,这些产品因没有添加防腐剂,保存期限约只有三个礼拜;但通常在食用期限内就会被抢购一空,所以无须担心商品过期。

透过薄利多销,“新台湾食品”吸引了更多消费者;除了华人能够很方便地享受家乡的美味,也让更多族裔人群有机会品尝台湾特色食品。◇

责任编辑:方平

相关新闻
少时失怙中年失婚 李敏华如何成为资深副总裁?
杨信:甘苦都忘了 做人比做生意重要
参与渐冻症科研获突破 台湾留学生谈甘苦
永信制药质量女总监:毕业生可工作后再进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